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压铆钉机,包括油缸(2)和液压系统,油缸(2)内装有活塞(1),活塞(1)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在油缸(2)内作上下往复运动,在油缸(2)的侧壁上,从上到下开有上油口(3),下油口(4),在活塞(1)下表面固定有下活塞柱(12),在油缸(2)下端装有下盖(26),下活塞柱(12)、下盖(26)及油缸(2)之间制有回流机构,使活塞(1)运动位于最高位置时,下油缸(22)内的油可以经所述回流机构流出到所述油缸(2)外。当活塞向上运动到位后,油泵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其出口压力不会上升,电磁阀也不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油泵和电磁阀均不容易损坏,会大大延长其寿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铆钉机,特别涉及一种液压铆钉机。
技术介绍
普通的液压铆钉机,结构如图1所示,活塞1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在油缸2内作上下往复运动,同时活塞1带动与其为一体的上活塞柱11和下活塞柱12一起运动,下活塞柱12在向下运动时对工件进行加工。油缸2上有上油口3和下油口4,分别与液压系统连接,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油箱6,油泵7,电磁阀8,控制系统9,开关10,所述电磁阀8是四通电磁换向阀,其工作原理为当活塞1向下运动时,电磁阀8的C口,D口连通,A口,B口连通,油泵7从油箱6内,将油经电磁阀8的C口,D口及上油口3泵入上油缸21,推动活塞1向下运动,而在下油缸22内的油在活塞1的压力作用下,经下油口4及电磁阀8的A口,B口流回到油箱6内。当活塞1向下运动到位后,实现铆钉铆接后,控制系统9控制电磁阀8的C口,A口连通,D口,B口连通,油泵7从油箱6内,将油经电磁阀8的C口,A口及下油口4泵入下油缸22,推动活塞1向上运动,而在上油缸21内的油在活塞1的压力作用下,经上油口4及电磁阀8的D口,B口流回到油箱6内,当活塞向上运动到位后,活塞停止运动,由操作人员安装要加工的工件,此时,油泵7处于憋压状态,其出口压力会持续上升,电磁阀8也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当操作人员按动或脚踏开关10后,控制系统9控制电磁阀8再次换向,活塞重复所述的向上运动。以上的液压铆钉机,由于在活塞停止运动,由操作人员安装要加工的工件,此时,油泵7处于憋压状态,其出口压力会持续上升,电磁阀8也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油泵7和电磁阀8均容易损坏。且经多次往复运动后,油温升高较快,进一步缩短了油泵7和电磁阀8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油缸带自动回油机构的液压铆钉机,大大延长了了油泵和电磁阀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液压铆钉机,包括油缸和液压系统,油缸内装有活塞,活塞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在油缸内作上下往复运动,在活塞以上的腔体为上油缸,在活塞以下的腔体为下油缸,在油缸的侧壁上,从上到下开有上油口,下油口,所述上油口始终位于活塞的上方,下油口始终位于活塞的下方,在活塞下表面固定有下活塞柱,在油缸下端装有下盖,在所述下盖中央开有与下活塞柱形成滑动配合的活塞孔,下活塞柱、下盖及油缸之间制有回流机构,使活塞运动位于最高位置时,下油缸内的油可以经所述回流机构流出到所述油缸外。本技术的液压铆钉机,当活塞向上运动到位后,活塞停止向上运动,此时,下油缸内的油通过回流机构流回到油箱内,这样,油还是在油泵的作用下从油箱泵入下油缸,再经回流机构流回到油箱内,因此,在操作人员安装要加工的工件时,油泵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其出口压力不会上升,电磁阀也不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油泵和电磁阀均不容易损坏,会大大延长其寿命。附图说明图1表示现有技术铆钉机的油路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1铆钉机的油缸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1铆钉机的油缸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技术实施例1铆钉机的油路工作时的示意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2铆钉机的油缸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本技术实施例1铆钉机的另一油缸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2,图3,图4,图5,图6,将详细叙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的铆钉机,是液压铆钉机,油缸2的结构图如图2和图3所示。油缸2内装有活塞1,活塞1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在油缸2内作上下往复运动,在活塞1以上的腔体为上油缸21,在活塞1以下的腔体为下油缸22,在油缸2侧壁上,从上到下开有上油口3,下油口4和回油口5,活塞1下固定有直径小于活塞1的下活塞柱12,在活塞1运动过程中,上油口3始终位于活塞1的上方,而下油口4和回油口5始终位于活塞1的下方,在所述下活塞柱12侧面制有凹槽52,在油缸2下端装有下盖26,所述下盖26在中央可以向油缸2内伸出凸台261,在凸台261中央开有可以与下活塞柱12形成滑动配合的活塞孔262。在所述凸台261的侧壁上开有孔51,所述孔51处于下油口4的下方,在所述孔5 1和下油口4之间,在油缸2内制有水平的环形档板23,所述档板23内圈与凸台261的外侧形成密封。这样在孔51与回油口5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回油腔24。当活塞运动位于最高位置时,所述凹槽52部分与下油缸22相连,部分与孔51相连,这样,所述孔51通过凹槽52与下油缸22连通,使下油缸22内的油可以通过凹槽52,孔51,回流腔24及回油口5流出到所述油缸2外。在活塞1上表面也可以制有一个上活塞柱11,所述油缸2上端也可以开有一个与上活塞柱11形成滑动配合的活塞孔,提供活塞上下运动的空间。为了使活塞1上方始终有上油缸21存在,在油缸2上端装有上盖25,所述上盖25在中央向油缸2内伸出凸台,在凸台中央开有可以与上活塞柱11形成滑动配合的活塞孔。所述孔51可以是任何形状,为了加大回流量,最好是如图3所示,所述凹槽52是沿下活塞柱12侧面周边的一圈凹槽,所述孔51是沿凸台261的圆周开的多个小孔。当油缸22内设置档板23时,也可以省去挡板23与下盖26之间的侧壁,即可以省去回油口5,将回油的管线直接与孔51相连,当然,此时,孔51最好是一个大孔。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铆钉机,还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油箱6,油泵7,电磁阀8,控制系统9,开关10,所述电磁阀8是四通电磁换向阀,其工作原理为当活塞1向下运动时,电磁阀8的C口,D口连通,A口,B口连通,油泵7从油箱6内,将油经电磁阀8的C口,D口及上油口3泵入上油缸21,推动活塞1向下运动,而在下油缸22内的油在活塞1的压力作用下,经下油口4及电磁阀8的A口,B口流回到油箱6内。控制系统9,可以设置计时器,控制活塞向下运动一定时间后,停止向下,控制系统9控制电磁阀8的C口,A口连通,D口,B口连通,油泵7从油箱6内,将油经电磁阀8的C口,A口及下油口4泵入下油缸22,推动活塞1向上运动,而在上油缸21内的油在活塞1的压力作用下,经上油口3及电磁阀8的D口,B口流回到油箱6内。当活塞向上运动到位后,比如所述活塞1已顶住所述上盖25,活塞停止向上运动,此时,下油缸22内的油通过凹槽52,孔51,回流腔24及回油口5流回到油箱6内,这样,油还是在油泵7的作用下从油箱6内经电磁阀8的C口,A口及下油口4泵入下油缸22,再经凹槽52,孔51,回流腔24及回油口5流回到油箱6内。此时,由操作人员安装要加工的工件,油泵7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其出口压力不会上升,电磁阀8也不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油泵7和电磁阀8均不容易损坏,会大大延长其寿命。当操作人员按动或脚踏开关10后,控制系统9控制电磁阀8再次换向,活塞重复所述的向上运动。经多次往复运动后,油温也不会以升高,从而进一步延长了油泵7和电磁阀8的使用寿命。所述方案也可以不利用档板23来分隔出回流腔24,而是通过在孔51与回油口5直接连接,如图6所示,当活塞运动位于最高位置时,所述孔51通过凹槽52与下油缸22连通,使下油缸22内的油可以通过凹槽52,孔51,及回油口5流出到所述油缸2外。在所述活塞1的侧面上设有垫片槽19,垫片槽内设有垫片,使活塞1的密封性更好。实施例2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铆钉机,包括油缸(2)和液压系统,油缸(2)内装有活塞(1),活塞(1)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在油缸(2)内作上下往复运动,在活塞(1)以上的腔体为上油缸(21),在活塞(1)以下的腔体为下油缸(22),在油缸(2)的侧壁上,从上到下开有上油口(3),下油口(4),所述上油口(3)始终位于活塞(1)的上方,下油口(4)始终位于活塞(1)的下方,在活塞(1)下表面固定有下活塞柱(12),在油缸(2)下端装有下盖(26),在所述下盖(26)中央开有与下活塞柱(12)形成滑动配合的活塞孔(262),其特征在于,下活塞柱(12)、下盖(26)及油缸(2)之间制有回流机构,使活塞(1)运动位于最高位置时,下油缸(22)内的油可以经所述回流机构流出到所述油缸(2)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铆钉机,包括油缸(2)和液压系统,油缸(2)内装有活塞(1),活塞(1)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在油缸(2)内作上下往复运动,在活塞(1)以上的腔体为上油缸(21),在活塞(1)以下的腔体为下油缸(22),在油缸(2)的侧壁上,从上到下开有上油口(3),下油口(4),所述上油口(3)始终位于活塞(1)的上方,下油口(4)始终位于活塞(1)的下方,在活塞(1)下表面固定有下活塞柱(12),在油缸(2)下端装有下盖(26),在所述下盖(26)中央开有与下活塞柱(12)形成滑动配合的活塞孔(262),其特征在于,下活塞柱(12)、下盖(26)及油缸(2)之间制有回流机构,使活塞(1)运动位于最高位置时,下油缸(22)内的油可以经所述回流机构流出到所述油缸(2)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机构的结构为在所述下活塞柱(12)的侧面制有凹槽(52),所述下盖(26)在中央向油缸(2)内伸出凸台(261),在凸台(261)中央开有与下活塞柱(12)形成滑动配合的活塞孔(262),在所述凸台(261)的侧壁上开有孔(51),所述孔(51)处于下油口(4)的下方,当活塞运动位于最高位置时,所述孔(51)通过凹槽(52)与下油缸(22)连通,使下油缸(22)内的油通过凹槽(52),孔(51)流出到所述油缸(2)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机构的结构为在所述下活塞柱(12)的侧面制有水平设置的U型或V型导管(53),所述下盖(26)在中央向油缸(2)内伸出凸台(261),在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仁安,
申请(专利权)人:涂仁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