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66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冲压装置包括:基座;至少一个装设于该基座上的冲压机构,且每一冲压机构至少包括动力源、杠杆件与作用轴体,通过该动力源带动该杠杆件,借该杠杆件而令该作用轴体朝该基座移动冲击以及传送机构,承载有至少一个待加工工件,将该待加工工件移送至该基座与该作用轴体之间,在该待加工工件上进行铆接或冲孔作业,节省作业时间,并发挥自动化与高效率的功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同步冲压多个铆钉,提高了铆钉的铆接速度与精度,可借杠杆原理放大施力,降低输出的动力与设备成本,并且可缩小动力源的体积,避免动力源之间互相干涉。(*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冲压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在板状待加工工件上进行多点冲压作业的冲压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电子产品都朝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这样可减少其占用的空间(如薄型化的显示器),并可缩小体积与重量以便于携带(如手提电脑或移动电话等),为减小电子产品体积,除了缩小电路板的面积以及装设在其上的基础电子组件外,电路板也采用多层(片)叠加的方式。叠装电路板的结构是先将铜柱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电路板上,另一端则以螺帽组装在另一电路板上,如此即可将两个电路板叠装成一体。以往将铜柱固定在电路板上的方式,是以螺丝穿过电路板再螺入铜柱的底端,可将铜柱固定在电路板上;然而以螺丝固定的方式,在组装作业上比较麻烦,且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组装速度缓慢,因而增加人工成本。为解决以螺丝将铜柱固定在电路板上的不便,现有将铆钉状的铜柱插装在电路板上后,再在铜柱底端进行铆打作业,使该铜柱的底端扩张,将铜柱固定在电路板上,如此即可避免螺丝组装的不便,从而可加速组装作业。以往将铆钉(即铜柱)固定在电路板上的方式,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将铆钉一一固定在电路板上,因此十分耗费人工及时间,降低了生产速度。此外人工组装是一一排列铆压,作业人员难免因疏漏而出现未打入铆钉的情况,所以会降低组装品质。另外,作业人员将铆钉固定在电路板上时,常因个人组装技术、情绪、精神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铆钉铆压在电路板上后产生变形损坏的情况,所以容易产生不良品,因而降低产品品质。此外,现有将铆钉组装在电路板上的冲压设备是单缸作业的冲床,且以铆钉料带进料的方式供料,如此即可加快组装速度,并可减少人工组装造成损坏的情况,以提高产品的品质。这种用于将铆钉组装在电路板上的结构见美国专利第4,074,846号,如图4所示,它是在底盘61(chassis)前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架体62(frame),在该架体62底部装设有冲压引导装置63(punch and guiding means),在该冲压引导装置63下方的相对位置上设有固定不动的砧座64,并在架体62上装设可上下移动的传动轴65(drive rod),在该传动轴65底端固定顶针66(punchpin),且该传动轴65顶端连接驱动单元67(drive block),该驱动单元67是气压缸(air cylinder),另将料带68(tape)装置在冲压引导装置63上方,且该料带68上排设有多个铆钉681(anvil),该料带68是由其它机构带动,使该料带68可寸进移动以进料。将板状工件69(如印刷电路板)架放在冲压引导装置63及砧座64之间,当该驱动单元67运动时直接带动传动轴65上下移动,即可使该架体62连动而往复上下运动,且当架体62往下移动,将板状工件69压靠在砧座64上时,该顶针66即同步将料带68上的铆钉681顶下,并穿过冲压引导装置63,且借由顶针66下降时的冲力将铆钉681冲压在板状工件69上,如此即可将铆钉681固定在板状工件69上。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用于驱动传动轴65往复上下移动的驱动单元67,其与传动轴65同轴连动设置,若铆钉681采用较大尺寸或强度及韧性较高的材料时,则必须加大驱动单元67的输出能量,才有足够的能量将铆钉681铆压在板状工件69上;该驱动单元67是采用油压缸或气压缸,当必须提高输出能量时,则必须加大油压缸或气压缸的缸径,输出能量较大的油压缸或气压缸的价格较昂贵,因此增加制造设备的成本。再者,现有技术中一次仅能施打一个铆钉681,无法多个同时进行,因此降低生产速度。若要多个同时进行,则必须将多个油压缸或气压缸并排设置,但作业点若过于接近,则会因两个油压缸或气压缸的体积过大而无法排列设置,如此无法同步工作以达快速生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步冲压多个铆钉的冲压装置,提高铆钉的铆接速度与精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装置,借杠杆原理放大冲压力,降低输出设备的动力与设备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装置,能够缩小动力源的体积,避免动力源之间互相干涉。为达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技术主要包括基座;至少一个冲压机构,装设在该基座上,且每一冲压机构至少包括动力源、杠杆件与作用轴体,借该动力源带动该杠杆件,进而借该杠杆件令该作用轴体朝向该基座移动冲击;以及传送机构,承载有至少一个待加工工件,将该待加工工件移送至该基座与该作用轴体之间,可借该作用轴体的移动冲击,在该待加工工件上进行加工作业。借由上述杠杆件的杠杆放大作用,可使该动力源的动力放大地作用在该作用轴体上,该作用轴体底端装设有冲头;同时,该基座上设有供该传送机构移动的轨道,该传送机构在该轨道上装置有砧台板,且在砧台板上设有相对于冲头的砧铁块,可将待处理的待加工工件放置在砧台板上,再将砧台板推移至冲头的下方,如此即可在待加工工件上进行打铆钉或冲孔的作业。该动力源是油压缸或气压缸,并经由该杠杆件将作用力放大以施加于冲头,而不是直接将动力源的作用力施加于冲头,如此即可选用口径小且施力较小的油压缸或气压缸以降低设备的制作成本。又该动力源可借由杠杆件提高施力,因此可降低输入即获得较高的输出,所以可降低能源的消耗。再者,该动力源设在外部,再经由杠杆件将施力放大,从而可使用输出动力较小且体积小的动力源,所以可避免动力源之间互相干涉,并可缩短作用点之间的距离以利单次的多点作业。在基座上能装设多个冲压机构,所以可有多个作用点可同步对加工工件进行作业,因而可加快生产速度以提高产能。再者一次作业过程即完成所有的作业点,所以可避免漏失的状况,能提高产品的品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同步冲压多个铆钉,提高铆钉的铆接速度与精度,可借杠杆原理放大施力,降低输出的动力与设备成本,并且可缩小动力源的体积,避免动力源之间互相干涉,因此具有极佳的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冲压装置的传送机构未推入的侧视示意图;图1B为本技术冲压装置的传送机构已推入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冲压装置的前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冲压装置实施例2的侧视示意图;以及图4为美国专利第4,074,846号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A,本技术主要是在基座1上装设至少一个冲压机构2,并在冲压机构2的下方且位于基座1的上方装设一个传送机构3。该冲压机构2包括动力源21、放大机构22及作用轴23,其中该动力源21为气压缸或液压缸,且该动力源21的一端枢设在基座1上;该放大机构22主要为杠杆22c,该杠杆22c以其大约中央位置枢设在支撑杆22b顶端,该支撑杆22b固定于立台22a上,该立台22a包括多个立柱22a1与这些立柱顶端的台板22a2;同时,该杠杆22c的一端枢接至该动力源21的输出轴21a,例如油压缸或气压缸的输出轴,该杠杆22c的另一端则枢接上述作用轴23,并在作用轴23的底端固定冲头23a。如图1B所示,当动力源21施力时,即向上推顶杠杆22c,该杠杆22c即推压作用轴23,使该作用轴23向下推伸;反之,当动力源21反向施力时即向下牵引杠杆22c,该杠杆22c即反向将作用轴23向上拉回;如此该作用轴23即可上下往复移动,使该作用轴23底端的冲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基座;至少一个冲压机构,装设在该基座上,且每一个冲压机构至少包括动力源、杠杆件与作用轴体;以及传送机构,承载有至少一个待加工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基座;至少一个冲压机构,装设在该基座上,且每一个冲压机构至少包括动力源、杠杆件与作用轴体;以及传送机构,承载有至少一个待加工工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源的一端枢设在该基座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冲压机构还包括立台,该立台包括多根立柱、固定在这些立柱顶端的台板以及设于台板上方的支撑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杠杆件大约中央位置是枢设在该支撑杆顶端,且该杠杆件的一端是枢接至该动力源的输出轴,该杠杆件的另一端则是枢接至该作用轴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泉德曾建源李绍祖翁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