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技术上的功能单元的壳体。第一壳体部件(1)与第二壳体部件(8)借助沿着密封面(3)的密封元件(7)连接,密封面在外侧邻接与其单件式地连接的支承面。为了平衡压力波动,至少第一壳体部件(8)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变形区域。由此,壳体(8)能够与密封元件(7)一同在接触平面中从密封面(3)向支承面运动,从而使得通过支承面的呈槽状的凹座出现压力平衡,这些凹座使得密封元件(7)的底流成为可能。在此,密封元件(7)在其在外的周边上由第二壳体部件(8)的突出部(9)遮挡,该突出部在用于压力平衡的移位之后支持密封元件(7)的返回引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壳体,尤其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壳体,用于容纳至少ー个技术上的功能単元,尤其是电子构件,其中,该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壳体部件,所述至少两个壳体部件在沿着密封面的接触平面中彼此气密地连接,其中,为了补偿压カ波动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变形区域。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这种壳体中的密封元件设施。
技术介绍
例如用于电子的或机电一体化的功能単元的这种壳体以很大的数量被制造。尤其是在如车辆中那样的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吋,这种壳体使得在壳体中布置的功能単元的充分保护成为可能。尤其是,必须防止水不受控地侵入壳体中。为此,这种壳体设有环绕的弹性密封件,该弹性密封件将壳体的上部件相对于下部件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密封。 由DE 197 04 532 Al以及EP 0 772 959 BI公开了这种防水的电子装置壳体,其由上部件和下部件构成,其中,这两个部件在组装好的状态中通过环绕的密封件相对彼此密封。此外但也已公开的是,壳体允许相对周围大气的受控压力平衡。由此,防止在交替的环境温度的情况下在壳体内部形成冷凝水。此外由此在也伴随着压缩空气馈入到壳体中可以工作的功能単元的情况下防止在壳体中的可能的有害的过压。由DE 100 22 124 Al此外公开了用于电子控制设备的壳体,其具有压カ通风孔,用于通风或者说换气。这防止了在壳体中形成冷凝水并且进一步地将在内腔中的压カ保持为大气压。然而具有压カ卸载孔的壳体具有如下缺点污水可能会通过该孔侵入内腔中。由此会损伤敏感的构件。为了解决该问题,在DE 10 2004 028 199 Al中提出了用于压カ卸载的设备,该设备整合到在上部件与下部件之间的环绕的密封件中,以便因此一方面通过迷宫作用实现壳体相对在外的污水的在一定程度上的密封,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唇形型件也使得过压由内腔快速排放至自由空间中成为可能。在此,复杂的唇形型件和与此相联系的提高的制造成本证明为是不利的。在EP 0 961 534 Al中此外提出了在至少ー个壳体部件上的变形区域,该变形区域基于其弹性变形而使得壳体内部容积的改变成为可能。以此方式发生基于容积适配的压力平衡,其中,排除了空气从壳体内腔中溢流出或溢流到壳体内腔中。由DE 38 17 227 Al公开了具有压カ平衡元件的电设备,其中压カ平衡元件插入到壳体开口中。在该实施形式中不利的是,一方面压カ平衡元件由许多单个部件构建并且另ー方面需要附加的接合过程来将压カ平衡元件附着在壳体中。此外,WO 2006/056504 Al提出了一种压カ平衡元件,其避免湿气侵入,其中,压力平衡元件具有透气的膜和前置于该膜的冲击保护,该冲击保护避免了膜由液体的直接泼溅。在目前的解决方案中,针对在壳体内腔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压力平衡所需的结构上的更多消耗证明是不利的。尤其是,为此需要附加的构件、例如膜,或伴随着壳体部件的需要的适配的密封件的特殊造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任务是提出在没有显著结构上的改变的情况下并且在没有附加构件的情况下可实现的、用于以壳体内腔相对周围环境的关系平衡压カ波动的可能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基于在这种壳体中的密封元件设施。首先提及的任务根据本专利技术借助根据权利要求I的特征的壳体来解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的设计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中获知。根据本专利技术,因此变形区域实施成能以释放用于壳体内腔与周围环境之间气体交 换的开ロ的方式变形。由此以令人惊讶地简单的方式通过弹性变形提供了壳体内腔向周围环境的开ロ,该开ロ使得自由的气体交换成为可能。在进行压力平衡之后,变形区域基于弹性材料特性而可靠地占据其进行密封的基本定位,从而使得可以省去附加的压カ平衡阀。在此,压カ平衡并不限于在壳体内部的过压,而是同样包括在壳体内部相对周围环境的负压。当然,以此方式也可以保证在不同壳体之间的压力平衡。当壳体具有布置在接触平面中的、使得在壳体内腔与周围环境之间气体交换成为可能的支承面时,于是实现对此特别合适的实施形式,其中,至少ー个壳体部件在该接触平面中逆着弹性变形的复位カ可从密封面向支承面移位。由此,于是基于壳体部件的由变形区域实现的弹性变形,基于压カ差沿着在基本定位中在接触平面中密封地相对密封面的壳体部件密封作用短暂地中断。在此,通过如下方式保证了在接触平面中的经限定的移位,即,支承面面平齐地邻接密封面,从而使得在壳体部件之间不出现不确定的间隙。更确切地说,在优选沿着侧向或径向方向的、例如可以限制到数毫米的最小移位之后支承面已经被达到,并且因此在保持壳体部件的机械上的接触和可靠地引导在支承件上移位或者说经推移的壳体部件的情况下使得气体交换成为可能。通过如下方式,S卩,根据优选的实施形式,变形区域包含密封面并且依赖于通过在壳体内腔中的过压或负压的可能的压カ差逆着变形的弹性复位力而朝着至少ー个壳体部件的使得在壳体内腔与周围环境之间气体交换成为可能的支承面出现在接触平面中的相对移位并且壳体部件在气体交換之后返回到其气密地封闭的初始定位中,在没有显著的结构上的改变以及无需压力平衡阀的情况下实现了压力平衡,从而使得能够显著地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以此方式省去了对于装入压カ平衡阀所需的位置需求。在此,特别有利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支承面具有至少区段式地透气的特性。通过支承面例如具有多孔的或格栅状的结构,也在壳体部件的经变形的定位中壳体部件的不中断的接触进而壳体的所期望的机械稳定性保留地获得。优选地,所期望的气体交换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S卩,支承面具有结构化部或局部的例如通过在支承面中的槽形成的凹座。由此使得快速且不受阻碍的透气成为可能,从而使得变形区域可以被限制到比较小的例如数平方厘米的面上。此外,在凹座中也可以设置有成型部,通过该成型部抑制进入的颗粒。此外,定向可以以如下方式设置,即,流入壳体中的空气首先向上转向,从而使得灰尘颗粒重力造成地而被抑制。同样特别接近实践的设计方案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凹座在壳体部件的移位的方向上具有増大的自由横截面,从而使得通过这些自由横截面所确定的空气入口相应于增大的变形而不断増大。此外,证明为特别合乎目的的是,每个壳体部件具有带结构化部或局部凹座的支承面,它们彼此对置地布置。由此,通过两个壳体部件释放取得一致的实施为相对槽的穿通开ロ而进ー步促进透气。支承面可以实施为壳体的附加元件。与之相反特别有利的是,支承面实施为壳体部件的整合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得例如实施为弯角部的、呈法兰状的、形成接触平面的边缘区域不仅具有密封面而且具有支承面,这些密封面和支承面为此可以彼此单件式地连接。相对移位的方向依赖于壳体的各自的几何形状。然而尤 其如下变型方案也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至少ー个壳体部件实施成能通过弹性变形横向于连接壳体部件的密封元件的主延伸运动,从而使得进行横向于密封元件的主延伸的移位,其中,在移位的情况下最大经过的路径至少对应于密封元件的宽度。对此,本专利技术的如下设计方案特别适合,其中,密封元件具有带尤其呈圆形的横截面形状的环形密封件。这使得快速且毫无问题地横向于其主延伸的移位成为可能,其中,例如除了在密封面上的推移之外绕密封元件的纵向轴线的滚动运动也可以促进侧向移位,以便因此降低摩擦阻力。对此,本专利技术的如下改进方案特别合适,其中,密封元件与壳体部件尤其形状锁合地连接并且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英戈·富尔曼,扬·根辛克,迪特尔·施泰因费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威伯科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