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603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2:40
一种电动机的冷却装置,即便在油的流量少的情况下也能促进线圈端部与线圈端部罩之间的热传递从而良好地维持电动机的冷却性能。构成为:使油在定子(11)的线圈端部(12)的周围流通而从定子(11)摄取热,具备:覆盖上述线圈端部(12)的线圈端部罩(15);形成在线圈端部(12)的外表面与线圈端部罩(15)的内表面之间的流路(16);以及使线圈端部罩(15)以相对于线圈端部(12)接近/离开的方式移动而使流路(16)的截面积变化的流速调整单元(17),流速调整单元(17)构成为:在朝流路(16)供给的油的量相对多的情况下使流路(16)的截面积增大;且在朝流路(16)供给的油的量相对少的情况下使流路(16)的截面积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因通电而发热的电动机进行冷却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使传送热传递的流体在定子的线圈的端部与覆盖该端部的罩之间流动从而进行冷却的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动机通过对线圈通电而使转子旋转从而输出动力。若对线圈通电,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耳损失(铜损),并且,会由于伴随着转子旋转而磁场变化,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铁损,由于上述原因而发热,从而电动机的温度变高。当定子或转子的温度变高时,会产生由于退磁等导致输出特性降低、或者耐久性降低等不良情况。特别是对于在车辆的行驶中使用的电动机,要求低转速/高转矩的运转、或高转速/低转矩的运转等多种多样 的运转状态,因此容易发热,并且由于与其他各种部件一同被收纳于有限的空间,因此难以通过自然散热进行冷却。因此,在例如国际公开第2004/019468号小册子、日本特开2009 — 118667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平10 - 290543号公报中记载有构成为强制地对定子线圈的端部进行冷却的专利技术。具体说明,在国际公开第2004/019468号小册子中记载有如下的电动机设置有覆盖定子的线圈端部的线圈端部罩,并且,在该线圈端部罩的内部形成有供冷却油流动的流路。在该线圈端部罩的下侧的部分形成有冷却油流入口,由发动机驱动的油泵与该冷却油流动口连接,并且,在线圈端部罩的上侧的部分形成有冷却油流出口,该冷却油流出口与油底壳连接。因而,在国际公开第2004/019468号小册子所记载的电动机中,利用发动机驱动油泵,由此,冷却油被供给至线圈端部罩的内部,并且,该冷却油与线圈的端部接触并流动,由此从线圈摄取热,从而线圈被冷却。该油从冷却油流出口返回油底壳,并再次由油泵供给至线圈端部罩的内部。并且,在日本特开2009 - 118667号公报中记载有以下述方式构成的冷却构造覆盖定子线圈的端部的线圈端部罩配置在线圈端部与电动机壳体之间,使冷却液体在该线圈端部罩、线圈端部、电动机壳体三者中的任两者之间流通从而对线圈进行冷却。并且,在该日本特开2009 - 118667号公报所记载的冷却构造中,形成有冷却流体泄漏的微小间隙,利用冷却液体将从线圈端部到电动机壳体的热传递的路径中的空气赶出,以防止产生隔热层。此外,在日本特开平10 — 290543号公报中记载有以下述方式构成的电动机利用线圈端部罩覆盖线圈端部,并且,在该线圈端部罩与电动机壳体之间配置导热垫片,经由该导热垫片朝电动机壳体传递热,并将该热传递到水套中的冷却水,由此来对线圈进行冷却。如上述的国际公开第2004/019468号小册子或者日本特开2009 — 118667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通过使冷却油或者冷却液体在定子的线圈端部的周围流动,能够从线圈摄取热而对线圈进行冷却。然而,电动机存在高负载低转速下的运转、低负载高转速下的运转等多种多样的运转状态,因此,如果使冷却油或者冷却液体始终以恒定的流速或者流量流动,则在要求低转速且大转矩的情况下,存在产生冷却不足而温度上升的可能性。并且,在与此相反要求高转速且小转矩的情况下,存在因冷却油或者冷却液体过多地流动而产生动力损失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构成为利用行驶用电动机驱动泵,并使利用该泵加压后的冷却用的流体在线圈端部的周围流通的车辆中,当以低速上坡等行驶用电动机的转速低、且电流量多的情况下,泵的转速变低从而冷却用的流体的流量或者流速降低、与此相对线圈的发热量增大,因此无法对电动机充分地进行冷却,电动机的温度上升的可能性变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着眼于上述技术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负载不多不少地产生热传递从而对电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电动机的冷却装置构成为使流体在定子的线圈的端部周围流通,从而从定子摄取热,其中,上述电动机的冷却装置具备线圈端部罩,该线圈端部罩覆盖上述线圈的端部;使热传递用流体流通的流路,该流路形成在上述线圈的端部的外表面与上述线圈端部罩的内表面之间;以及流速调整单元,该流速调整单元使上述线圈端部罩以相对于上述线圈的端部接近/离开的方式移动,从而使上述流路的截面积变化,上述流速调整单元构成为在朝上述流路供给的上述热传递用流体的量相对多的情况下,使上述流路的截面积增大;并且,在朝上述流路供给的上述热传递用流体的量相对少的情况下,使上述流路的截面积减少。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线圈端部罩包括与上述线圈的端部的外周面和内周面接触而嵌合于上述线圈的端部的罩部件,上述流速调整单元构成为在朝上述流路供给的上述热传递用流体的量相对多的情况下,使上述罩部件相对于上述线圈的端部的嵌合深度变浅,从而使上述罩部件相对于上述线圈的端部的接触面积减少;并且,在朝上述流路供给的上述热传递用流体的量相对少的情况下,使上述罩部件相对于上述线圈的端部的嵌合深度变深,从而使上述罩部件相对于上述线圈的端部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流路调整单元包括将上述线圈端部罩朝上述线圈的端部侧推压的弹性部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电动机的冷却装置还具备收纳上述电动机的电动机壳体,上述弹性部件具备热传导性,且配置在上述线圈端部罩与上述电动机壳体的内表面之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任一专利技术中,上述电动机被搭载于车辆,在上述车辆搭载有排出与该车辆的车速相应的量的上述热传递用流体的泵。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电动机包括针对上述车辆的每个车轮设置而驱动该车轮的轮内装式电动机,上述泵由上述轮内装式电动机驱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流速调整单元包括使上述线圈端部罩朝从上述线圈的端部离开的方向移动的机构,以根据上述电动机的转速而使上述流路的截面积增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机构构成为通过上述电动机旋转而利用离心力使上述线圈端部罩朝从上述线圈的端部离开的方向移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任一专利技术中,上述流路调整单元包括电磁力产生单元,该电磁力产生单元利用电磁力使上述线圈端部罩移动,以使上述流路的截面积变化。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任一专利技术中,上述电动机的冷却装置还具备定子铁心,上述线圈被保持于该定子铁心;以及热传递单元,该热传递单元将上述线圈端部罩与上述定子铁心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连结。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热传递用流体在线圈的端部与覆盖该端部的线圈端部罩之间的流路中流动,线圈的热被该热传递用流体摄取,线圈被冷却。在朝该流路供给的热传递用流体的量少的情况下,利用流速调整单元使线圈端部罩朝线圈侧移动,从而流路的截面积减少。因此,在流路中流动的热传递用流体的流速不会降低、或者流速会相对变快,结果,线圈与线圈端部罩之间的热阻变小,热传递量相对增大。与此相反,在朝流路供给的热传递用 流体的量多的情况下,利用流速调整单元使线圈端部罩朝流路的截面积增大的方向移动,结果,相对于流路中的热传递用流体的管路阻力降低,或者抑制了管路阻力的增大,伴随与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动力损失或发热。结果,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出口顺一荒川一哉吉末监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