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轧机20,所述辊轧机20限定了轧制轴线X且包括至少两个轧制工作台22。至少一个轧制工作台包括固定结构40、轧辊支架管壳24和三个致动器32。所述管壳可移除地连接至固定结构且包括三个轧制轧辊26。所述轧辊可径向移动且可以绕着彼此以120°布置的三个各自的轴旋转。所述三个致动器安装在所述固定结构上且包括能够沿着彼此以120°布置的各自的径向轴线t移动的活塞50,每一个致动器在使用期间都能够作用在其中一个轧辊上,从而施加适于物品44轧制的径向力。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辊轧机20的特征在于所述三个致动器是单冲程类型且被布置从而使得,当两个致动器的活塞完全回缩至工作冲程的移动端部的终止处时,产生没有障碍物的路径P,所述路径P平行于第三致动器的轴线,所产生的路径P允许管壳横向通过所述第三致动器布置的相对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轧制诸如无缝管、条和棒的长型空心和实心物品的连续辊轧机,特别涉及包括多个具有三个可调节轧辊的工作台的辊轧机。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应用领域是无缝管的轧制,下面将特别参考无缝管的轧制来进行描述,但是并不因此而排除其他类似的轧制的应用。具有三个可调节轧辊的连续辊轧机广泛地用于无缝管的轧制,在下文中参考图2至6对所述辊轧机的一些主要特征进行描述。具有三个可调节轧辊的连续辊轧机(整体由20所表示)典型地包括多个轧制工作台22。通常,在这种类型的轧辊机当中(主要在以下 进行参考),工作台22的数量为5或者6个,每个工作台则包括诸如图2中和图3中示意性所示的轧辊支架管壳24。在其它类型的轧辊机当中,轧制工作台22的数量可以从2个工作台(其用于某些定径机当中)到高达24至26个某种拉伸/减径机的架台。三个轧制轧辊26安装在每个管壳24上。在单个工作台22中,所述三个轧辊26围绕轧制轴线X以彼此间120°的角度安装在各自的管壳24上。轧辊26也被安装以使其根据轧制需要而能够径向移动。根据如图2所示意性示出的本身已知的一种解决方案,轧辊26的径向可移动性是借助于铰接在管壳24上的杆28来实现的。每个杆28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轧辊26因此能够绕着各自的旋转轴线Y旋转,该旋转轴线Y平行于轧制轴线X。通过图2中的箭头示意性地指示杆28和轧辊26的旋转。根据如图3所示意性示出的本身已知的一种解决方案,轧辊26的径向可移动性是借助于固定至管壳24上的导向件30来实现的。每个轧辊26因此能够沿着各自的导向件30进行位移,通过图3中的箭头示意性地指示轧辊26的位移。在随后的图4至6的图中,管壳24以通用的形式示出,而并没有显示出杆28或导向件30的存在。在每一个单个的工作台22中,例如那些示意性地显示在图4至6中的工作台中,管壳24和各自的轧辊26与致动器32以及与心轴34合作。致动器32是能够对着轧辊26在径向上作用的线性致动器,从而施加给被轧制的物品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所必须的力。下文中为了简化考虑,致动器32是气缸式/活塞式液压容器。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满足特定的需要,这些致动器也可以是例如螺纹式/齿条式的机械致动器。所述心轴34则为传动轴,该传动轴能够施加给轧辊26引起物品沿着轧制轴线X供给所必须的力矩。图4至6显示了轧制工作台22的三种不同的已知类型,而随后的图7至1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轧制工作台。在图4至12的每一个中可以容易地辨识上面所描述的特性特征。已知类型的辊轧机虽然因其成品的质量而非常普及,但是也不无缺点。第一种缺点包括那些与磨损或损坏的轧辊的更换相关联的缺点。事实上,由于在轧制期间暴露于颇严峻的条件,因此轧辊26承受着显著的磨损度和相当大损坏的风险。在这两种情况下,为了将辊轧机20恢复至工作条件,损坏的轧辊必须更换为相应数量的未损坏的新的或再修复的轧辊。在第一种类型的辊轧机20中,通过提供一种所谓的轴向转换系统来满足更换轧辊26的需求。这种类型的辊轧机的工作台22示意性地显示在图4中。根据这种解决方案,整个轧辊支架管壳24系可以沿着轧 制轴线X位移。但是显然,为了能够将管壳24系位移,首先需要在轴向路径上清除任何障碍物。主要的障碍物包括位于各自工作位置之中的致动器32和心轴34。如图4所示意性示出的,包含致动器32的障碍物可以通过将活塞50回缩至各自的工作冲程的移动端部的终止处来容易地移除。类似地,由心轴34代表的障碍物可以通过将所述心轴的端部伸缩地回缩来容易地移除。一旦障碍物已经被移除,则能够使管壳系径向地脱管,然后更换轧辊26。管壳24系与未损坏的新轧辊26 —起可以再沿着轧制轴线X位移从而使得每个管壳24返回到各自工作台22的正确位置。与图4中所示意性示出的设备类似的设备在专利文件EP 0565772中进行了描述。这种解决方案虽然确实有效,但有很多显著的缺点。首先,必须紧接着在辊轧机20的下游提供空闲的空间,该空闲的空间的长度基本上要与辊轧机本身的长度相同。这个空闲的空间旨在容纳在维修期间的管壳24系,而在辊轧机20的正常操作的使用期间基本是没有用的。此外,这个空闲的空间导致需要这样一种装置,其用于将离开辊轧机20的物品44输送到旨在执行后续加工步骤的设备处。此外,即使是当仅有一个轧辊需要被更换的时候,轴向转换系统也必然需要将整个管壳24系移除,所述管壳24系包括例如五或六个管壳,每个带有三个相关联的轧辊26。事实上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辊轧机所有15 + 18个轧辊中,当其他所有的轧辊都在完好的运行状态下而仅有一个遭受了意外损坏而必须被替换的情况。后续的解决方案中虽然部分解决了与轴向转换相关联的问题,但是仍然是基于横向转换系统的解决方案。事实上,根据这种解决方案,单个管壳24可以从其工作台22上横向脱管。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也需要提供一个完全没有障碍物的横向路径P,并且沿着该横向路径P可以使管壳24位移。具有横向转换系统的第一类型的辊轧机20示意性地显示在图5中。在这种辊轧机20中,三个致动器32中的一个沿着竖直轴线进行动作,而其它两个致动器沿着相对于竖直以±120°布置的轴进行动作。管壳24的横向出口路径P由虚线所指示。在这种配置中,正如可能被注意到的,最大的障碍物在于致动器32 (在图5的实例中表示为32’且相对于竖直以-120°布置)和心轴34之一。根据如图5所示意性地示出的解决方案,致动器32’安装在工作台22的固定结构40上,从而能够在必要时绕着销钉旋转。因此通过将整个致动器32旋转(在图5的实例中为向下旋转)而移除了障碍物,从而为管壳24将横向脱管路径P清除。由心轴34形成的障碍物则通过伸缩地位移它们的端部来移除,这种方式类似于上文所描述的与轴向转换系统相关联的方式。与图5中所示意性示出的设备类似的设备在专利文件EP 0593, 709中进行了描述。这种类型的具有横向转换系统的辊轧机20虽然广泛应用,但也不无缺点。主要的缺陷在于致动器刚度的不对称性。事实上,铰接的致动器32’可能不一定需要具有与其它两个刚性地安装在工作台22的固定结构40上的致动器相同的刚度。为此,在轧制期间所产生的力系可以仅通过假设一个非对称的几何来得以平衡,即物品44的真正的轴线并不确切地与理论上的轧制轴线X相重合。此外,致动器32’可旋转的事实必然需要各自的供应加压油的管线应该包括可移动部件,例如挠性管的区段。这明显导致了不期望的结构复杂性,并且给设备的设计引入了很多关键的因素。具有横向转换系统的第二类型的辊轧机20示意性地显示在图6中。在这种辊轧机20中,三个致动器32中的一个沿着水平轴线动作,而其它两个致动器沿着相对于水平以±120°布置的轴进行动作。管壳24的横向出口路径P由虚线所指示。在这种配置中,正如可能被注意到的,最大的障碍物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以±120°布置的两个致动器32(在图6中表示为32’)和其中一个心轴34。根据如图6所示意性地示出的解决方案,致动器32刚性地安装在工作台22的固定结构40上。然而,两个致动器32”都是双冲程式的,即 他们具有一个工作冲程(类似于上文所描述的并在轧制期间使用的致动器的工作冲程)和另一个额外的冲程,该另一个额外的冲程用于向着轧制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马林,M·帕尔凯尔,C·帕韦西,G·E·扎内拉,
申请(专利权)人:斯姆丝因斯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