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及具备电源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280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在电池单元表面结露的情况,并同时维持电池单元与冷却板(61)的热结合的电池装置及具备该电池装置的车辆。电源装置具备:电池层叠体(5),其通过将多个方形电池单元(1)层叠而成;覆盖壳体(16),其留下电池层叠体(5)的一面的局部而覆盖电池层叠体(5)的外部;冷却板(61),其与该电池层叠体(5)的一面配置成热结合状态,且在内部流过制冷剂,从而用于与该电池层叠体(5)进行热交换,其中,电源装置还具备覆盖电池层叠体(5)的一面的防水性片(19),在电池层叠体(5)与覆盖壳体(16)的间隙中夹有通过向该间隙注入填充材料而形成的填充层(18),通过填充层(18)来固定防水性片(1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要在驱动混合动カ车或电动机动车等机动车的电动机的电源用或家庭用、エ厂用的蓄电用途等中使用的大电流用的电源装置及具备这样的电源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要求有车辆用的电池组等提高了输出的电源装置。在这样的电源装置中,将多个电池单元串联连接来提高输出电压,使输出电力变大。电池单元当以大电流进行充放电时发热。尤其是随着使用的电池单元的个数增加,发热量也増大。因此,要求有效率良好地对电池单元的散热进行导热而使其消散的散热机构。作为这样的散热机构,除了对电池単元 输送冷却风的空冷方式以外,还提出有使冷却管与电池单元接触,从而通过热交换进行直接冷却的方式,其中,该冷却管供给制冷剂且使制冷剂循环(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 3)。在这样的蓄电池系统中,例如图26、图27所示,在层叠电池単元201而成的电池层叠体205的下表面配置使制冷剂循环的冷却管260,并使冷却管260与冷却机构269连接,从而经由冷却管260或冷却板261从电池层叠体205夺取热量而对其进行冷却。在图26的例子中,冷却管260沿着与层叠电池単元201的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延长而进行配置。另外,在图27的例子中,冷却管260与层叠电池単元201的层叠方向平行地延长而进行配置。并且,在图28的例子中,在电池层叠体205的下表面配置冷却板261,在冷却板261上布置冷却管260,从而经由冷却板261从电池层叠体205夺取热量而进行冷却。在上述冷却方式中,与向相邻的电池単元彼此的间隙输送冷却空气的空冷式的冷却方式相比,通过利用了制冷剂的热交换能够更加效率良好地夺取电池単元的热量。相反,由于高的冷却性能而冷却部分变得比较低温,其结果是,温度降低到结露点以下,空气中的水分变冷而在电池单元的表面結露。当产生这样的结露时,可能会产生非意图的通电或产生腐蚀。作为用于解决该问题的对策,考虑有利用树脂等完全覆盖金属制的外装壳体即电池单元的表面,从电池单元的表面排除空气层,由此来避免空气中含有的水分结露的情况。然而,当利用树脂完全覆盖电池単元的周围时,怎样維持与冷却板的热结合成为问题。即,若完全覆盖电池层叠体的周围,则无法实现与冷却板的热结合,从而散热性降低。因此,需要将电池层叠体的底面等任一面敞开,并在该面配置冷却板。然而,在这样的配置中,在冷却板与电池层叠体之间产生间隙,无法实现完全的密闭,其结果是,存在产生空气的出入从而无法阻止空气中的水分结露的情况的问题。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13490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13493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0-15788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实公昭34-16929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5-149837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2-1004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现有的这样的问题点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能够实现电池层叠体与冷却板的热结合,且防止结露的电源装置及具备该电源装置的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其具备电池层叠体5,其通过将多个方形电池单元层叠而构成;覆盖壳体16,其为一面开ロ的箱形,且留下该一面而覆盖所述电池层叠体5的周围;冷却板61,其闭塞所述覆盖壳体16的该一面,并且与所述电池层叠体5配置成热结合状态,且在内部流过制冷剂,从而用干与该电池层叠体5进行热交換,其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可以具备密封构件20,该密封构件20对所述覆盖壳体16与所述冷却板61的接合界面进行密封。由此,通过覆盖壳体和冷却板能够将电池层叠体闭塞成气密状态,且能够阻止空气的流通而避免空气中的水分结露的情況。 另外,根据第二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其还可以具备导热片12,该导热片12夹在所述冷却板61与所述电池层叠体5之间,具有绝缘性和导热性且具有弾性。由此,避免在导热板与电池层叠体之间形成间隙的情況,从而实现可靠地发挥两者间的热结合的结构。并且,根据第三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所述密封构件20为具有弹性的构件,该密封构件20夹在所述冷却板61与所述覆盖壳体16的界面处,被上述界面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密封构件发生弾性变形而可靠地将冷却板与覆盖壳体的界面形成为防水结构。另外,根据第四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所述密封构件20可以为环状,且该环状的内径比所述导热片12的外形大。由此,能够在密封构件不与导热片抵触的情况下,在导热片的周围对冷却板与覆盖壳体的界面进行防水。另外,根据第五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所述密封构件20的环状的内径可以比所述冷却板61的外形小。由此,密封构件能够在冷却板的内侧且导热片的周围对冷却板与覆盖壳体的界面进行防水。另外,根据第六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其可以构成为,所述导热片12的外形比所述冷却板61的表面小,在所述冷却板61的上表面载置了所述导热片12的状态下,在该导热片12的周围形成有平面状的台阶区域62,所述密封构件20配置在该台阶区域62。由此,在导热片的周围设置的台阶区域,密封构件能够对冷却板与覆盖壳体的界面进行防水。另外,根据第七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可以在所述台阶区域62或与该台阶区域62接合的覆盖壳体16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用于配置所述弹性构件的槽17。由此,将密封构件向槽引导而能够实现定位,且能够可靠性高地实现防水结构。另外,根据第八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所述密封构件20可以为O形密封圏。另外,根据第九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其可以构成为,所述密封构件20是夹在所述导热片12与所述电池层叠体5之间的密闭板20B,所述密闭板20B以闭塞所述覆盖壳体16的开ロ的方式呈气密状态地固定于所述覆盖壳体16,在所述密闭板20B的背面侧经由所述导热片12而固定所述冷却板61。由此,能够通过密闭板将覆盖壳体闭塞成气密状态,并且将冷却板固定于密闭板,因此能够经由密闭板来维持电池层叠体与冷却板之间的高的导热。尤其是通过将气密地闭塞覆盖壳体的构件和进行电池层叠体的冷却的构件分开,容易分别实现它们的结构,且通过各构件分别发挥密闭功能和冷却功能,从而能够在结构上、制造上有利。另外,根据第十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所述密闭板20B与所述电池层叠体5的一面之间还可以夹有具有弹性的第二导热片13。由此,能够通过第二导热片填埋密闭板与电池层叠体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发挥它们之间的导热。另外,根据第十一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所述密闭板20B的尺寸及外形可以设计成与所述覆盖壳体16的开ロー致。由此,能够容易实现通过密闭板将覆盖壳体气密地闭塞的结构。另外,根据第十二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所述密闭板20B可以为金属制的板。由此,即使夹有金属制的密闭板,也不会使导热性降低,能够通过冷却板使电池层叠体效率良好地散热。 另外,根据第十三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可以在所述电池层叠体5与覆盖壳体16的间隙注入填充材料。由此,将电池层叠体的周围完全闭塞而消除间隙,从而能够物理地阻止结露。另外,根据第十四方面涉及的车辆,其可以具备上述的电源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涉及的电池组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I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图2的电池层叠体取下冷却板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图2的电池层叠体而得到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装置,其具备:电池层叠体(5),其通过将多个方形电池单元层叠而构成;覆盖壳体(16),其为一面开口的箱形,且留下该一面而覆盖所述电池层叠体(5)的周围;冷却板(61),其闭塞所述覆盖壳体(16)的该一面,并且与所述电池层叠体(5)配置成热结合状态,且在内部流过制冷剂,从而用于与该电池层叠体(5)进行热交换,所述电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具备密封构件(20),该密封构件(20)对所述覆盖壳体(16)与所述冷却板(61)的接合界面进行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裕之土屋正树浅井康广濑户高志笼谷贵英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