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层叠电芯的平躺式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9996 阅读:6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源设备,目的是解决平躺式电池模块存在的由于受力不均导致的电芯受到挤压甚至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采用层叠电芯的平躺式电池模块,具体方案是:一种采用层叠电芯的平躺式电池模块,包括若干层叠放置的电芯单元,每个电芯单元包括电芯、散热片、缓冲垫和两个框形支架,所述散热片的横截面为凹槽形且内凹部分的外形和尺寸与电芯相适配,所述电芯放置于散热片内,两个框形支架的边框分别从上下夹住散热片两侧的翻边,所述缓冲垫放置于电芯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散热片和框形支架的结构来承受电芯的自重,避免了电芯由于重力作用受到的挤压变形的问题,结构紧凑,几乎不增加原有的体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源设备,尤其是一种采用层叠电芯的平躺式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采用可充电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日益受到市场的重视。作为车辆动力的电池模块,由于受到车辆布置空间的局限并考虑到电芯工作的可靠性,目前大多为层叠电芯的设计,并且多采用平躺式布置。但这种布置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每片电芯除了要承受本身的重量外,还要受到位于其上、下其它电芯的挤压,导致受力不均,积累到一定程度还会导致电芯变形甚至损坏,降低了电源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维护成本。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种名为“电池模块”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告号CN1855597A),内容是一种电池模块,其包括多个单元电池,每一单元电池具有一个容纳电极组件的单元电池壳体、以及形成在每一单元电池壳体外表面上的结合单元,该结合单元使所述多个单元电池的相邻单元电池的壳体彼此结合。该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单元(或者电芯)外安装壳体并将各个壳体相互结合的方法来增强电池单元之间的结构,虽然有效但会大大增加电池模块的体积,而且会使内部结构过于复杂,难以在电动车电源领域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平躺式电池模块存在的由于受力不均导致的电芯受到挤压甚至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采用层叠电芯的平躺式电池模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采用层叠电芯的平躺式电池模块,包括若干层叠放置的电芯单元和固定这些电芯单元的固定装置,每个电芯单元包括电芯、散热片、缓冲垫和两个框形支架,所述散热片的横截面为凹槽形且内凹部分的外形和尺寸与电芯相适配,所述电芯放置于散热片内,两个框形支架的边框分别从上下夹住散热片两侧的翻边,所述缓冲垫放置于电芯的上表面,缓冲垫的表面与框形支架的表面齐平,缓冲垫的边缘与框形支架的内边缘相接。通过将电芯放置于相互配合的散热片和框形支架上,使得电芯不会直接受到重力产生的挤压,缓冲垫能够进一步对电芯产生限位和保护效果,延长了电芯的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紧凑,几乎不增加电芯的体积。作为优选,所述框形支架在四各边角的对应位置各有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端固定有底部螺母的螺柱、位于底部螺母上方并套接于螺柱上的垫片以及与螺柱相匹配的模块螺母,所述螺柱从下向上穿过固定孔并与模块螺母配合将所有电芯单元固定。通过螺柱、模块螺母和框架的配合将电芯单元组合成电池模块,结构简单可靠,便于维护。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的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模块螺母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盖板设置于橡胶垫上,所述螺柱穿过盖板并在盖板上用固定螺母将盖板固定。盖板能够对整个电池模块的上部提供保护。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的表面包裹有阳极氧化层,所述螺柱的表面镀有铁氟龙绝缘层。与电芯接触的散热片和螺柱经过上述处理后,不但提高了电池模块的绝缘性能,而且还有耐磨、耐腐蚀、阻燃等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块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电芯单元的端面上安装有极耳固定板,所述极耳固定板与框形支架的端边连接,所述极耳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与电芯的端边平行的极耳过孔,每个极耳过孔旁的极耳固定板上均设置有极耳固定装置。将电芯的极耳按需要进行多并处理后引出并固定于极耳固定板上,解决了极耳连接时因压紧结构不可靠而造成阻抗加大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作为优选,所述极耳固定装置包括贴覆于极耳固定板表面的极耳胶垫和上方的铜片,所述极耳胶垫和铜片用极耳固定螺柱和极耳固定螺母相固定。电芯的极耳穿过极耳过孔并贴在极耳胶垫的上表面上,然后将铜片盖住极耳并用极耳固定螺柱和极耳固定螺母相固定。作为优选,所述极耳固定板上沿极耳过孔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绝缘挡块,所述 绝缘挡块位于相邻的两组极耳过孔和极耳固定装置之间。绝缘挡块能防止电芯之间产生短路,提闻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极耳固定板外安装有分线保护罩,所述分线保护罩的侧面和内部分别设置有高压线出线口和低压线限位口。这样从电芯极耳引出的高压线可以从高压线出线口引出,低压线则通过低压线限位口连接,改善了原有结构中存在的高低压线束交错杂乱的问题,另外分线保护罩还对电芯的端侧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散热片和框形支架的结构来承受电芯的自重,避免了电芯由于重力作用受到的挤压变形的问题,而且结构紧凑,几乎不增加原有的体积。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中电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装图;图3为本技术中极耳固定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分线保护罩的示意图。其中I-电芯,2-散热片,3-缓冲垫,4-框形支架,5-固定孔,6-底部螺母,7-螺柱,8-垫片,9-模块螺母,10-盖板,11-橡胶垫,12-固定螺母,13-极耳固定板,131-极耳过孔,132-极耳胶垫,133-铜片,134-极耳固定螺柱,135-极耳固定螺母,136-绝缘挡块,14-分线保护罩,141-高压线出线口,142-低压线限位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所示,一种采用层叠电芯的平躺式电池模块,包括9个层叠放置的电芯单元,每个电芯单元包括电芯I、散热片2、缓冲垫3和两个框形支架4,散热片2的横截面为凹槽形且内凹部分的外形和尺寸与电芯I相适配,散热片2的表面包裹有阳极氧化层,电芯I放置于散热片2内,两个框形支架4的边框分别从上下夹住散热片2两侧的翻边,缓冲垫3放置于电芯I的上表面,缓冲垫3的表面与框形支架4的表面齐平且边缘与框形支架4的内边缘相接,框形支架4的四个边角的对应位置各有一个固定孔5,下端固定有底部螺母6的螺柱7从下向上穿过固定孔5,底部螺母6上的螺柱7上套接有垫片8,螺柱7的表面镀有铁氟龙绝缘层,螺柱7与模块螺母9配合将所有电芯单元固定,模块螺母9上设置有橡胶垫11,橡胶垫11上放置有盖板10,螺柱7穿过盖板10并在盖板10上用固定螺母12将盖板10固定;如图2、图3所示,电芯单元的端面上安装有极耳固定板13,极耳固定板13与框形支架4的端边连接,极耳固定板13上设置有4个与电芯I的端边平行的极耳过孔131,每个极耳过孔131旁的极耳固定板13上均设置有极耳固定装置,极耳固定装置包括贴覆于极耳固定板13表面的极耳胶垫132和上方的铜片133,极耳胶垫132和铜片133用极耳固定螺柱134和极耳固定螺母135相固定,相邻的两组极耳过孔131和极耳固定装置之间的极耳固定板13上各设置有I个绝缘挡块136,绝缘挡块136沿极耳过孔131的长度方向设置;如图2、图4所示,极耳固定板13外安装有分线保护罩14,分线保护罩14的侧面和内部分别设置有高压线出线口 141和低压线限位口 142。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结构的电芯单元,在叠放并固定后,由电芯I重力所产生的挤压被散热片2和两个框形支架4承担,同时散热片2和缓冲垫3还对电芯I起到了限位作·用,对电芯I起到了较好的保护,盖板10能够对整个电池模块的上部提供保护,与电芯I接触的散热片2和螺柱7经过涂层处理后,不但提高了电池模块的绝缘性能,而且还有耐磨、耐腐蚀、阻燃等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电芯I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激光焊接形成的多并极耳,穿过极耳固定板13上的极耳过孔131后贴在极耳胶垫132的上表面上,将铜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层叠电芯的平躺式电池模块,包括若干层叠放置的电芯单元和固定这些电芯单元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电芯单元包括电芯(1)、散热片(2)、缓冲垫(3)和两个框形支架(4),所述散热片(2)的横截面为凹槽形且内凹部分的外形和尺寸与电芯(1)相适配,所述电芯(1)放置于散热片(2)内,两个框形支架(4)的边框分别从上下夹住散热片(2)两侧的翻边,所述缓冲垫(3)放置于电芯(1)的上表面,缓冲垫(3)的表面与框形支架(4)的表面齐平,缓冲垫(3)的边缘与框形支架(4)的内边缘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尉国钢何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