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8-羟基喹啉)合铂作为掺杂材料制备的OLED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280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20
以二(8-羟基喹啉)合铂作为掺杂材料制备的OLED器件,以氧化铟锡(ITO)作为透明导电膜玻璃(阳极);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材料;4,4'-二(9-咔唑)联苯(CBP)掺杂二(8-羟基喹啉)合铂(Ptq2)作为主体材料;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BCP)作为空穴阻挡材料;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电子传输材料;铝/氟化锂作为阴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Ptq2作为磷光材料掺杂在主体材料中制作的OLED,最大电致发光波长在近红外区域(700~850nm),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
,尤其是涉及ー种掺杂ニ(8-羟基喹啉)合钼的OLED器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OLEDs)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之一,与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平板显示器产品如液晶显示器相比具有主动发光;制作エ艺简单、成本低;低耗电;视角大;重量轻、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与荧光发光材料相比,磷光材料能有效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激子,能获得较大的外量子产率。而有机磷光材料由于电致发光效率高,正在被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中。·目前,世界上对近红外磷光材料及器件进行系统研究还很少,已经报道过的效率较好的近红外磷光体系有卟啉ー钼(II)配合物和C~N~N—钼(II)激基缔合物配合物,但前者合成步骤较为繁杂,不易引入其它高功能基团进行分子修饰,而后者发光来自激基缔合物,引入任何高功能基团都会带来一定的位阻效应,可能使其激基缔合物效应降低,从而导致其发光以単体的发光(黄光)为主。所以,开发新型的具有优异功能的近红外电致磷光材料对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的成熟和进ー步市场化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以二(8?羟基喹啉)合铂作为掺杂材料制备的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以氧化铟锡(ITO)作为透明导电膜玻璃(阳极);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材料;4,4“?二(9?咔唑)联苯(CBP)掺杂二(8?羟基喹啉)合铂(Ptq2)作为主体材料;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BCP)作为空穴阻挡材料;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电子传输材料;铝/氟化锂作为阴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信怡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