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火放电管放电机构尺寸误差的消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62433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火放电管放电机构尺寸误差的消除方法,其用于消除点火放电管的放电机构尺寸误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对电极毛坯进行机械加工时,将电极的直径和长度设计尺寸放大1mm~2mm,同时将钎焊工装的相关配合尺寸也相应的放大,并按照正常工艺钎焊成电极组件;第二步,对钎焊好的电极组件上的电极进行二次加工修正,至设计要求尺寸;第三步,将管壳和一对修正后的正、负极电极组件通过高频封接台封接成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大批量生产的点火放电管,实现尺寸一致且精确的放电机构(批量制造误差小于±0.02mm)。与传统工艺相比,不但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生产合格率,而且对点火放电管的技术参数也有很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误差消除方法,尤其涉及ー种点火放电管放电机构尺寸误差的消除方法。_
技术介绍
点火放电管(以下简称放电管)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锅炉、油田等大型装备的点火系统。点火放电管的结构主要由位于两端的正极电极组件、负极电极组件,以及位于中部的管壳组成。电极组件主要由端盖、电极,以及起连接作用的一 些辅助零件钎焊而成。电极分别位于各自电极组件的前端,在电极组件与管壳封接后,两个电极处于整管的中心位置,并相距一定的距离,构成平行双平板的放电机构。放电管放电机构的尺寸精度非常重要,包括两个电极之间外圆的同心度和端面的平行度等位置度精度,以及两个电极间距的一致性精度。首先,电极之间的位置度精度不好,会对点火放电管的放电电压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造成很大影响;其次,电极间距的一致性精度不好,将给后续的排充气エ序带来极大的麻烦,会造成同批排充气的放电管放电电压值的一致性不好,从而降低生产合格率。放电管放电机构的尺寸误差是由正、负极电极组件本身的制造误差,以及后续的整管封接エ艺产生的。其前者决定了放电机构的位置度精度,而后者则关系到放电机构电极间距的一致性,具体分析如下 按照传统的エ艺方案,正、负极电极组件在钎焊好之后即进行整管封接操作,电极组件端盖与电极的位置度完全由钎焊エ装及零件本身的加工精度来保证,因此,传统エ艺生产的正、负极电极组件肯定存在一定的尺寸及位置度误差(经过长期大批量的生产统计,电极组件的长度尺寸误差一般在O. ImnTo. 2mm范围,端盖与电极的同心度误差一般为O. ImnTO. 25mm,平行度误差一般为O. 15mnT0. 25mm)。由于在后续的整管封接エ序中,必须夹持各自电极组件的端盖部分,与管壳进行封接,从而构成整管。所以在整管封接后,电极组件的制造误差被延续到了放电管的放电机构上。基于上述传统エ艺正、负极电极组件的制造误差原因,传统的整管封接エ艺对放电机构的尺寸一致性保证也是很难实现的(完全靠操作人员的操作经验),从而造成在整管封接后,放电管放电机构的一致性和精确性都不好,生产合格率较低。综上所述,传统エ艺对保证点火放电管放电机构尺寸精度的效果不理想,不但影响放电管产品的性能指标,而且造成后续排充气エ序的困难,生产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ー种点火放电管放电机构尺寸误差的消除方法,g在提高点火放电管放电机构的尺寸精度。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对电极毛坯进行机械加工时,将该电极毛坯的直径和长度设计尺寸放大lmnT2mm,同时将钎焊工装的相关配合尺寸也相应的放大,并按照正常工艺钎焊成电极组件; 对该钎焊好的电极组件上的电极进行二次加工修正,至设计要求尺寸,修正后的电极组件包括正、负极电极组件; 将管壳和其中一对修正后的正、负极电极组件通过高频封接台封接成整管。进一步地,该高频封接台包括台板、导柱、固定限位块、导套、夹头固定架、上封接弹簧夹头、下封接弹簧夹头以及活动限位块,该导柱的一端垂直固定于该台板上,该导柱的另一端从下到上依次套设有该固定限位块、该导套、该夹头固定架,该导柱用于导引该导套沿该导柱移动,该夹头固定架分别与该导套、该上封接弹簧夹头固定,该下封接弹簧夹头固 定在该台板上,且该上封接弹簧夹头、该下封接弹簧夹头相对设置,用于分别连接该两个电极组件,该活动限位块卡设在该下封接弹簧夹头上。进一步地,将管壳和其中一对修正后的正、负极电极组件通过高频封接台封接成整管的步骤如下 将该负极电极组件装入该上封接弹簧夹头; 将该活动限位块装入该下封接弹簧夹头; 将该管壳放入该活动限位块中; 待高频感应加热该电极组件使与其接触的管壳一端熔化后,将该负极电极组件压入该管壳,且该负极电极组件压入该管壳的深度被精确控制为一第一预定值; 取下该活动限位块; 将该正极电极组件装入该下封接弹簧夹头; 待高频感应加热该电极组件使与其接触的一端管壳熔化后,将该正极电极组件压入该管壳,且深度被精确控制为一第二预定值,完成该点火放电管的整管封接工序。进一步地,该正、负极电极组件都包括端盖、支杆以及电极,该支杆的两端分别与该端盖以及该电极固定连接,该端盖开口面向该电极,该正极电极组件还设有一个用于接线的接线片,该负极电极组件还设有用于后续的排充气工序的排管,该排管的一端穿过该负极电极组件的端盖卡合固定在该支杆内,该排管的另一端延伸在该端盖外。进一步地,对该钎焊好的电极组件上的电极进行二次加工修正的步骤如下 将修正弹簧夹头装夹在普通车床的三爪卡盘上,并车削该修正弹簧夹头的用于夹持部分的内圆和底面,以分别保证其与车床主轴的同心度和垂直度; 将电极组件上端盖的底面抵紧该修正弹簧夹头的底面,然后再旋紧该修正弹簧夹头,以此将该电极组件固定在该修正弹簧夹头上; 对该电极的外圆及端面进行车削修正,至需要的尺寸。进一步地,该第一预定值由该相应电极组件的电极与该活动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决定。进一步地,该第二预定值由该固定限位块与该导套之间的距离决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点火放电管的放电机构尺寸误差的消除方法,可以使大批量生产的点火放电管实现尺寸一致且精确的放电机构尺寸(批量制造误差小于±0. 02mm),故与传统エ艺相比,不但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生产合格率,而且对点火放电管的技术參数也有很大提高。 _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点火放电管放电机构尺寸误差的消除方法之后的点火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点火放电管的负极电极组件在进行钎焊エ艺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负极电极组件刚完成钎焊的外形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负极电极组件在进行二次加工修正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负极电极组件在二次加工修正后的效果示意图。图6、图7与图8为图I中点火放电管的整管封接エ序制作流程示意图。 符号说明点火放电管100负极电极组件10正极电极组件12管壳14放电机构尺寸16排管101接线片102端盖103支杆105电极107钎焊エ装20设计间隙108、109修正弹簧夹头30盖沿104高频封接台40台板41导柱42导套43固定限位块44夹头固定架45上封接弹簧夹头46上封接弹簧夹头47活动限位块4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I,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点火放电管放电机构尺寸误差的消除方法中的点火放电管100的结构示意图,点火放电管100包括负极电极组件10、正极电极组件12以及由玻璃材质制成的管壳14。负极电极组件10与正极电极组件12相对设置,管壳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负极电极组件10与正极电极组件12,且将该两个电极组件10、12相对设置的两端封装在管壳14内,该两个电极组件10、12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的间距为该点火放电管100的放电机构尺寸16。放电机构尺寸16精度为判断点火放电管100优劣的重要判断指标之一,如果放电机构尺寸16精度效果不理想,不但影响点火放电管100的性能指标,而且造成后续排充气工序的困难,生产合格率低。 请结合图2和图3,其中图2为负极电极组件10在进行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点火放电管放电机构尺寸误差的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在对电极毛坯进行机械加工时,将该电极毛坯的直径和长度设计尺寸放大1mm~2mm,同时将钎焊工装的相关配合尺寸也相应的放大,并按照正常工艺钎焊成电极组件;对该钎焊好的电极组件上的电极进行二次加工修正,至设计要求尺寸,修正后的电极组件包括正、负极电极组件;将管壳和其中一对修正后的正、负极电极组件通过高频封接台封接成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夏胡海城毕竞邱祚良刘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