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赋予初始压力的状态下容易组装且可实现生产自动化的自动复位型开关及其组装方法。弹簧部件(5)及操作部件(6)以互不干涉的位置关系组装到模制壳体(7)中,然后对操作部件(6)作用推入方向的推压力以使弹簧部件(5)发生弹性变形,同时使一体地形成于操作部件(6)的抵止部(35)向推入方向侧移动,在该状态下,将屏蔽罩(8)组装于模制壳体(7),并将在屏蔽罩(8)上形成的限动部(40)插入到抵止部(35)的抬起方向侧,之后解除作用于操作部件的推压力,在原点位置使抵止部(35)抵止于限动部(40),以限制操作部件(6)向离开弹簧部件(5)的方向移动,从而对操作部件赋予朝向原点位置侧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各种电子设备中的记录介质出入等的检测用开关、或者作为复位用开关等使用的杠杆开关等。
技术介绍
以往,在便携式电话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或便携式音频播放器、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作为检测IC卡或CD等记录介质的插入状态的机构,或者作为复位(初始化动作)用开关,使用了随着杠杆的转动动作而进行开、关动作的杠杆式开关等自动复位型开关。这种自动复位型开关,已知有如下结构的自动复位型开关(瞬时结构)(例如专利文献I),其具备收容于中空箱形外壳100内的呈弹簧状的可动触点端子102,通过 使转动杆103转动到推倒位置,可动触点端子102发生变形,由此形成于可动触点端子102 —端部的可动触点104沿着侧壁部移动到与固定于外壳的固定触点101接触的位置(开状态),另一方面,当解除作用于转动杆103的力时,由于可动触点端子的弹性力,转动杆103复位到抬起位置(原点位置),随此可动触点104离开固定触点101。在这种自动复位型开关中,通过在原点位置使可动触点端子102以挠曲状态抵接于转动杆103,从而始终对转动杆103向抬起方向施力,从而防止由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开关的误动作、或者转动杆103的原点位置在每个产品中发生偏差等障碍。在这种杠杆开关中,外壳通过组合模制壳体和屏蔽罩而构成,在模制壳体中组装转动杆之后,将可动触点端子以挠曲状态安装在外壳内,然后,嵌入屏蔽罩。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2205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组装开关时,由于对转动杆赋予抬起方向的作用力(初始压力),所以可动触点端子必须以挠曲状态组装到模制壳体中,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可动触点端子要弹性复位,所以组装作业复杂,特别是在小型化的结构中该组装作业非常困难,存在妨碍自动化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现有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赋予初始压力的状态下容易组装、且可实现组装作业自动化的。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技术方案I记载的自动复位型开关的专利技术特征是,其具备具备外壳,呈中空箱形;操作部件,可在规定的原点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移动地被支承在该外壳上;以及弹簧部件,对该操作部件施加向所述原点位置侧的作用力;通过所述操作部件抵抗所述弹簧部件的弹性而从所述原点位置移动到所述推入位置侧,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而且,所述外壳通过在有底箱形的模制壳体中组装用于封闭该模制壳体的上表面开口部的屏蔽罩而形成;该屏蔽罩具备向所述模制壳体侧突出的限动部;所述操作部件以可移动至不与所述弹簧部件接触的位置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模制壳体上,并且具有在所述原点位置被所述限动部抵止的抵止部;当未安装屏蔽罩时,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模制壳体中可从所述原点位置移动到不与所述弹簧部件接触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安装有屏蔽罩时,所述抵止部抵止于所述限动部,限制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原点位置向离开所述弹簧部件的方向移动。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特征是,在技术方案I的结构基础上,所述弹簧部件构成为,其一端部固定于所述模制壳体,在另一端部具备形成有可动触点部的可动触点端子;该可动触点端子随着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而被该操作部件推压,从而在与配置于模制壳体内的固定触点接触的位置和处于未接触的位置之间移动。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特征是,在技术方案I或2的结构基础上,所述操作部件是可转动地被支承于所述模制壳体上的转动杆。技术方案4记载的自动复位型开关的组装方法的专利技术特征是,其具备中空箱形的外壳,在有底箱形的模制壳体上组装屏蔽罩而形成;操作部件,可在规定的原点位置和推 入位置之间移动地被支承在该外壳上;以及弹簧部件,对该操作部件施加向所述原点位置侧的作用力;通过所述操作部件抵抗所述弹簧部件的弹性而从所述原点位置移动到所述推入位置侧,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此外,将所述弹簧部件及所述操作部件以互不干涉的位置关系状态下组装到所述模制壳体中,然后,对所述操作部件作用推入方向的推压力以使所述弹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并且,使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抵止部向推入方向侧移动,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模制壳体的上表面开口部侧组装所述屏蔽罩,将形成于该屏蔽罩上的限动部插入到所述抵止部的抬起方向侧之后,解除作用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推压力,在所述原点位置使抵止部抵止于所述限动部,以限制所述操作部件向离开所述弹簧部件的方向移动,并且对所述操作部件赋予朝向原点位置侧的作用力。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自动复位型开关,如上所述地具备外壳,呈中空箱形;操作部件,可在规定的原点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移动地被支承在该外壳上;以及弹簧部件,对该操作部件施加向所述原点位置侧的作用力;通过所述操作部件抵抗所述弹簧部件的弹性而从所述原点位置移动到所述推入位置侧,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而且,所述外壳通过在有底箱形的模制壳体中组装用于封闭该模制壳体的上表面开口部的屏蔽罩而形成;该屏蔽罩具备向所述模制壳体侧突出的限动部;所述操作部件以可移动至不与所述弹簧部件接触的位置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模制壳体上,并且具有在所述原点位置被所述限动部抵止的抵止部;当未安装屏蔽罩时,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模制壳体中可从所述原点位置移动到不与所述弹簧部件接触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安装有屏蔽罩时,所述抵止部抵止于所述限动部,限制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原点位置向离开所述弹簧部件的方向移动。所以,操作部件及弹簧部件能够在互不干涉的状态下组装在模制壳体中,即使小型结构也容易进行组装作业,从而还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自动化。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弹簧部件构成为,其一端部固定于所述模制壳体,在另一端部具备形成有可动触点部的可动触点端子;该可动触点端子随着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而被该操作部件推压,从而在与配置于模制壳体内的固定触点接触的位置和处于未接触的位置之间移动,所以弹簧部件可作为可动触点端子兼用,从而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另外,通过将可动触点端子的一端部固定在模制壳体上,即使未安装屏蔽罩时受到来自操作部件的推压力也不会从模制壳体脱离。再者,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所述操作部件是可转动地被支承于所述模制壳体上的转动杆,所以,能够将从外部受到的推压力转换成转动动作,将该推压力适当地传递给弹簧部件。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自动复位型开关的组装方法,如上所述地,该自动复位型开关具备其具备中空箱形的外壳,在有底箱形的模制壳体上组装屏蔽罩而形成;操作部件,可在规定的原点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移动地被支承在该外壳上;以及弹簧部件,对该操作部件施加向所述原点位置侧的作用力;通过所述操作部件抵抗所述弹簧部件的弹性而从所述原点位置移动到所述推入位置侧,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此外,将所述弹簧部件及所述操作部件以互不干涉的位置关系状态下组装到所述模制壳体中,然后,对所述操作部件作用推入方向的推压力以使所述弹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并且,使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抵止部向推入方向侧移动,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模制壳体的上表面开口部侧组装所述屏蔽罩,将形成于该屏蔽罩上的限动部插入到所述抵止部的抬起方向侧之后,解除作用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推压力,在所述原点位置使抵止部抵止于所述限动部,以限制所述操作部件向离开所述弹簧部件的方向移动,并且对所述操作部件赋予朝向原点位置侧的作用力,所 以组装弹簧部件时,不必使弹簧部件挠曲也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复位型开关,具备:外壳,呈中空箱形;操作部件,可在规定的原点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移动地被支承在该外壳上;以及弹簧部件,对该操作部件施加向所述原点位置侧的作用力;通过所述操作部件抵抗所述弹簧部件的弹性而从所述原点位置移动到所述推入位置侧,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通过在有底箱形的模制壳体中组装用于封闭该模制壳体的上表面开口部的屏蔽罩而形成;该屏蔽罩具备向所述模制壳体侧突出的限动部;所述操作部件以可移动至不与所述弹簧部件接触的位置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模制壳体上,并且具有在所述原点位置被所述限动部抵止的抵止部;当未安装屏蔽罩时,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模制壳体中可从所述原点位置移动到不与所述弹簧部件接触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安装有屏蔽罩时,所述抵止部抵止于所述限动部,限制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原点位置向离开所述弹簧部件的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裕一,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