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2401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01
提供一种设计自由度高、能够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可靠地接触且操作感良好的开关。在开关(1)中,同转动杆(6)的移动相联动,可动触点端子(5)被推压并变形,可动触点部(4)在与固定触点部(3a)接触的位置和处于未接触的位置之间移动,在模制壳体(7)的侧壁部(11a)内侧具备固定触点支承壁部(12),在固定触点支承壁部(12)的内侧面露出固定触点部,可动触点端子(5)具备:配置于侧壁部与可动触点支承壁部之间的弹性可动部(21),和从弹性可动部的一端迂回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端部而向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固定触点部侧弯曲的形状的弯曲部,配置于弯曲部前端侧的可动触点部在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内侧同固定触点部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检测各种电子设备中的记录介质出入等的检测用开关、或者作为复位用开关等使用的杠杆开关等开关。
技术介绍
以往,在便携式电话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或便携式音频播放器、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作为检测IC卡或CD等记录介质的插入状态的机构、或者作为复位(初始化动作)用开关,使用了随着转动杆的转动动作而进行开、关动作的杠杆开关。这种杠杆开关,例如已知有图5所示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其具备中空箱形的模制壳体100 ;具有在模制壳体100的侧壁部内表面露出的固定触点101的固定触点端·子;收容于模制壳体100内的呈弹簧状的可动触点端子102 ;可转动地被支承于模制壳体100的转动杆103。可动触点端子102以其一端部与公共端子105连接的状态被固定在模制壳体100上,通过将转动杆103转动到图中用虚线表示的推入位置,该可动触点端子102被转动杆103推压并以固定部102a为基点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可动触点104沿着侧壁部移动到与固定触点101接触的位置,开关处于开状态。另一方面,当解除作用于转动杆103的力时,利用可动触点端子102的弹性力将转动杆103推回到图中用实线表示的原点位置,通过移动到两触点101、104处于非接触的位置,开关处于关状态。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2205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从结构上的观点产生不能将固定触点部和可动触点端子的固定部设于相同侧壁部等制约,从而可动触点端子的形状或动作方向受限制,存在设计自由度低的问题。另外,在这样的杠杆开关中,如果可动触点端子的作为板簧而作用的部分的长度变短,则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但另一方面,作为板簧而作用的部分越短、其相应的负荷变大而存在容易疲劳的问题,有可能导致寿命缩短。再者,通过杠杆动作使可动触点部移动时,难以使可动触点部与固定触点部可靠地接触,杠杆所产生的推压力向可动触点部的移动方向分散,从而有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固定触点部和可动触点部的接触压力。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现有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自由度高、能够使可动触点部与固定触点部可靠地接触且操作感良好的开关。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技术方案I记载的开关的专利技术特征是,其具备模制壳体,具有平板状的基板部及从该基板部的侧缘立起的形状的侧壁部;固定触点端子,具有在该模制壳体内露出的固定触点部;可动触点端子,呈弹簧状,其一端部固定在所述模制壳体上,在另一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的可动触点部;操作部件,可移动地被支承在所述模制壳体上;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同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相联动而被推压并变形,所述可动触点部可在与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的位置和处于未接触的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模制壳体在所述侧壁部的内侧具备固定触点支承壁部,在该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内侧面露出所述固定触点部;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具备配置于所述侧壁部与可动触点支承壁部之间的弹性可动部,和从该弹性可动部的一端迂回所述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端部而向所述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固定触点部侧弯曲的形状的弯曲部,配置于该弯曲部前端侧的所述可动触点部在所述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内侧同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特征是,在技术方案I的结构基础上,所述固定触点支承壁部形成为沿所述侧壁部的方向的固定触点部一侧向内倾斜的形状。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特征是,在技术方案I或技术方案2的结构基础上,所述操作部件是可转动地被支承于所述基板部的转动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开关,如上所述地具备模制壳体,具有平板状的基板部及从该基板部的侧缘立起的形状的侧壁部;固定触点端子,具有在该模制壳体内露出的固定触点部;可动触点端子,呈弹簧状,其一端部固定在所述模制壳体上,在另一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的可动触点部;操作部件,可移动地被支承在所述模制壳体上;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同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相联动而被推压并变形,所述可动触点部可在与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的位置和处于未接触的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模制壳体在所述侧壁部的内侧具备固定触点支承壁部,在该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内侧面露出所述固定触点部;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具备配置于所述侧壁部与可动触点支承壁部之间的弹性可动部,和从该弹性可动部的一端迂回所述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端部而向所述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固定触点部侧弯曲的形状的弯曲部,配置于该弯曲部前端侧的所述可动触点部在所述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内侧同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所以,可动触点端子的可弹性变形部分的长度可取得较长,从而减轻疲劳谋求长寿命化,并且增加可动触点端子形状等的设计自由度。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所述固定触点支承壁部形成为沿所述侧壁部的方向的固定触点部侧向内倾斜的形状,所以,由操作部件产生的推压力难以分散,在两触点间能够获得足够的接触压力,同时获得良好的操作感觉。再者,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所述操作部件是可转动地被支承于所述基板部的转动杆,所以,能够将推入方向的力转换成转动方向的力,从而使可动触点端子较好地变形。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开关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取下该开关的屏蔽罩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该开关的动作状态的、取下屏蔽罩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图2中的可动触点端子的俯视图。图5是概略示出现有杠杆开关的一例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 :开关2 :外壳3:固定触点端子4 :可动触点部5 :可动触点端子6 :转动杆7 :模制壳体8 :屏蔽罩10:基板部11:侧壁部12:固定触点支承壁部13 :端子压入部14 :公共端子20 :支承固定部 21:弹性可动部22:弯曲部23 :被操作部24 :触点支承部25 :迂回部段26 :倾斜延伸部27 :折返部30 :转动轴31转动部32 :操作部33 :推压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图f图4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开关的实施方式。还有,图中附图标记I是杠杆式开关。该开关I具备外壳2,呈中空箱形;固定触点端子3,具有在外壳2内露出的固定触点部3a ;板簧状的可动触点端子5,其一端固定于外壳2,在另一端形成有与固定触点部3a接触的可动触点部4 ;以及转动杆6,作为可转动地被支承在外壳2上的操作部件。通过该转动杆6在图I中用实线表示的规定的原点位置与图I中用虚线表示的规定的推入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动作,从而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组合绝缘树脂制成的模制壳体7和金属材料制成的屏蔽罩8,外壳2形成为中空箱形。如图2、图3所示,模制壳体7具备平板状的基板部10和从基板部10的侧缘立起的形状的各侧壁部I la、I lb、11c,与基板部10对置的一侧开放而形成,与该基板部10对置的开放面部被屏蔽罩8封闭。另外,在该模制壳体7的一个侧壁部Ila的内侧形成有固定触点支承壁部12。固定触点支承壁部12形成为从基板部10内侧面朝垂直方向立起的壁体在沿侧壁部Ila的方向上连续的形状,在其内侧面、即另一个侧壁部Ilb—侧的相对于转动杆6相反侧的端部,露出有固定触点部3a。另外,固定触点支承壁部12形成为沿侧壁部Ila的方向的固定触点部3a—侧、SP前端侧向内(即另一个侧壁部Ilb侧)倾斜的形状。固定触点端子3成一体地具备平板状的固定触点部3a和连接端子部3b,该连接端子部3b通过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具备:模制壳体,具有平板状的基板部及从该基板部的侧缘立起的形状的侧壁部;固定触点端子,具有在该模制壳体内露出的固定触点部;可动触点端子,呈弹簧状,其一端部固定在所述模制壳体上,在另一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的可动触点部;操作部件,可移动地被支承在所述模制壳体上;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同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相联动而被推压并变形,所述可动触点部可在与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的位置和处于未接触的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制壳体在所述侧壁部的内侧具备固定触点支承壁部,在该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内侧面露出所述固定触点部;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具备:配置于所述侧壁部与可动触点支承壁部之间的弹性可动部,和从该弹性可动部的一端迂回所述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端部而向所述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固定触点部侧弯曲的形状的弯曲部,配置于该弯曲部前端侧的所述可动触点部在所述固定触点支承壁部的内侧同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裕一松浦淳纪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