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597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稳定地电连接内侧导体与外侧导体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轴部件,其为筒状的导体;中心接触件,沿着轴部件的中心轴配置在内侧;绝缘部件,介于轴部件与中心接触件之间,保持中心接触件;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设置在轴部件的外周面上;以及金属弹簧,沿着轴部件的外周面设置,金属弹簧构成为具有:C字状的金属弹簧本体部;弯曲部;弹性片部,从弯曲部与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外周面相对置地延伸;内侧突出部,以向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内周面;外侧突出部,以向弹性片部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弹性片部的外周面。部的外周面。部的外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金属弹簧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连接器,其为了电连接圆筒状的内侧导体、与设置在内侧导体的外侧的圆筒状的外侧导体,在内侧导体的外周设置环状的弹性金属部件。
[0003]具体而言,作为这种连接器,已知一种连接器,其具备作为电连接作为内侧导体的圆筒状的接触件(700)的外周、与作为外侧导体的圆筒状的外侧连接器本体(200)的内周的弹性金属部件的固定夹(40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中,固定夹(400)具有弹性突片(490),内侧的接触件(700)与弹性突片(490)接触。另外,固定夹(400)的外周面与外侧连接器本体(200)的内周面接触。由此,通过固定夹(400),内侧的接触件(700)与外侧连接器本体(200)电连接。
[0005]在上述连接器中,关于内侧的接触件(700)与弹性突片(490)的接触,即使是在连接器的使用时产生位置偏移等的情况下,弹性突片(490)也可以弹性变形,因此能保持内侧的接触件(700)与弹性突片(490)的接触状态。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6838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然而,关于固定夹(400)的外周面与外侧连接器本体(200)的内周面的接触,由于是曲面之间的接触,因此在使用连接器时产生位置偏移等的情况下,不一定保持固定夹(400)的外周面与外侧连接器本体(200)的内周面的稳定的接触状态。因此,存在内侧的接触件(700)与外侧连接器本体(200)不一定稳定地电连接的情况。
[0011]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电连接内侧导体与外侧导体的连接器。
[0012]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3]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具备:内侧导体,其为筒状的导体;中心接触件,沿着所述内侧导体的中心轴配置在内侧;绝缘部件,介于所述内侧导体与所述中心接触件之间,保持所述中心接触件;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所述内侧导体的外周面上;以及金属弹簧,嵌装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沿着所述内侧导体的外周面设置,所述金属弹簧构成为具有:C字状的金属弹簧本体部,在圆形状的金属上设置切口而在两端部之间设置有间隙;一对弯曲部,弯曲而连接在所述金属弹簧本体部的两端部;一对弹性片部,从所述一对弯曲部与所述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外周面相对置地延伸;内侧突出部,以向所述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
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内周面,带着弹性力与所述内侧导体接触;以及外侧突出部,以向所述弹性片部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弹性片部的外周面,带着弹性力与设置在所述内侧导体的外侧的筒状的外侧导体接触。
[0014]根据该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构成为,设置在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内周面的内侧突出部带着弹性力与内侧导体接触,设置在金属弹簧所具有的弹性片部的外周面的外侧突出部带着弹性力与外侧导体接触。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即使在使用连接器时具有部件之间的位置偏移等,也能够通过金属弹簧稳定地电连接内侧导体与外侧导体。
[0015]另外,在金属弹簧本体部的两端连接有弯曲并折回的弯曲部,由于金属弹簧本体部形成为C字状,因此在从侧面方向将金属弹簧安装到内侧导体时,能够通过展开金属弹簧的C字状的两端部而容易地将金属弹簧安装于内侧导体。
[0016]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径比以所述内侧导体的中心轴为中心的所述弹性片部的外周面所成的外径大。
[0017]根据该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一凸缘的外径比以内侧导体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弹性片部的外周面所成的外径大,因此在将外侧导体安装于内侧导体时,能够抑制压弯弹性片部而使其破损。
[0018]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径比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径大。
[0019]根据该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一凸缘的外径比第二凸缘的外径大,因此能够使第一凸缘的上表面与内侧部件接触,并且使第二凸缘的外周面与内侧部件接触。
[0020]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内侧导体的外周面上进一步具备第三凸缘,在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三凸缘之间嵌装防水用的O形环。
[0021]根据该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在第二凸缘与第三凸缘之间嵌装有防水用的O形环,因此能够防止水从凸缘侧向具备外部导体的壳体侧流入。
[0022]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外侧突出部在所述一对弹性片部的外周面设置多个。
[0023]根据该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能够分散弹性片部从外侧导体受到的外力。
[0024]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外侧突出部分别在所述一对弹性片部的顶端部各设置一个。
[0025]根据该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外侧突出部分别在一对弹性片部的顶端部各设置有一个,因此与在靠近弯曲部侧设置有外侧突出部的情况相比,容易向金属弹簧本体部传递加压所致的力,并且,能够防止由于超出金属弹簧的弹性范围的变形而金属弹簧发生塑性变形。
[0026]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内侧突出部在所述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内周面设置多个。
[0027]根据该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能够在更多的位置使内侧突出部与内侧导体接触。
[0028]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内侧突出部分别在所述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内周面的C字状的两端部各设置一个。
[0029]根据该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内侧突出部分别在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内周
面的C字状的两端部各设置有一个,因此与在远离弯曲部侧设置有内侧突出部的情况相比,容易向内侧导体传递加压所致的力,能够确保内侧突出部与内侧导体的接触压力。
[0030]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端部与具备所述外侧导体的壳体内的凸缘卡合部卡合。
[003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电连接内侧导体与外侧导体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4]图2是从各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图,图2中的(a)是顶视图,图2中的(b)是主视图、图2中的(c)是右侧视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图2中的(a)中的A

A剖面的剖面图。
[003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组装金属弹簧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7]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图2中的(b)中的B

B剖面的剖面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具备:内侧导体,其为筒状的导体;中心接触件,沿着所述内侧导体的中心轴配置在内侧;绝缘部件,介于所述内侧导体与所述中心接触件之间,保持所述中心接触件;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所述内侧导体的外周面上;以及金属弹簧,嵌装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沿着所述内侧导体的外周面设置,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簧具有:C字状的金属弹簧本体部,在圆形状的金属上设置切口而在两端部之间设有间隙;一对弯曲部,弯曲而连接在所述金属弹簧本体部的两端部;一对弹性片部,从所述一对弯曲部与所述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外周面相对置地延伸;内侧突出部,以向所述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金属弹簧本体部的内周面,带着弹性力与所述内侧导体接触;以及外侧突出部,以向所述弹性片部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弹性片部的外周面,带着弹性力与设置在所述内侧导体的外侧的筒状的外侧导体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径比以所述内侧导体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屋博崇大泽文雄笹木仁人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