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泳式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像素阵列、多条引线、电泳显示介质层、电极层、共用电压焊盘与覆盖层。基板具有显示区与位于显示区周围的非显示区,且非显示区包括引线区。像素阵列位于显示区中,且包括多条信号线以及与信号线电性连接的多个像素单元。信号线从显示区延伸至引线区中,而引线区中的多条引线与信号线电性连接。电泳显示介质层位于像素阵列的上方,而电极层位于电泳显示介质层的上方。共用电压焊盘设置于非显示区并位于部分的引线区中,且共用电压焊盘与引线电性绝缘,而与电极层电性连接。覆盖层覆盖电泳显示介质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泳式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现代人希望能随时掌握信息的要求,通过日新月异的电子科技,新型的电子显示装置已接二连三的被提出。运用电泳式显示面板(electrophoreticdisplay, EPD)的电子纸(electronic paper),由于在影像显示的效果上,近似于墨水在纸张上的显现,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较易作长时间的观看,而常见于用作阅读电子书的装置上。此外,电泳式显示面板(EPD)也具备有低耗电量的优点,更是适合运用在许多随身的电子装置上。目前的面板设计上,都在寻求如何在固定大小的基板上,设计出大面积的显示区块,又或者尝试减少积体电路上的电子元件,使得非显示区可以相对的缩减。在电泳式显示面板(EPD)的设计中也不例外。由于电泳式显示面板(EPD)中的电泳显示介质层与其上方的电极层必须要能涵盖如像素阵列或其他必要的电子元件,因此通过改变电泳式显示面板(EPD) —些电子元件的配置,可以降低需要覆盖于前述电子元件之上的电泳显示介质层与电极层的尺寸,并节省耗材。然而,电子元件在配置或重叠时所产生的寄生电容(parasitic capacitance)效应,会对电泳式显示面板(EF1D)内部的信号传递造成影响,是重新配置电子元件时,需要考量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泳式显示面板,其具有较佳的空间利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泳式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像素阵列、多条引线、电泳显示介质层、电极层、共用电压焊盘与覆盖层。基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周围的非显示区,且非显示区包括引线区。像素阵列位于基板的显示区中,像素阵列包括多条信号线以及与信号线电性连接的多个像素单元,信号线从显示区延伸至引线区中。多条引线位于非显示区的引线区中且分别与信号线电性连接。电泳显示介质层位于像素阵列的上方,电极层位于电泳显示介质层的上方。共用电压焊盘设置于非显示区中且位于部分的引线区中,共用电压焊盘与引线电性绝缘且与电极层电性连接。覆盖层覆盖电泳显示介质层。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泳式显示面板具有共用电压焊盘,并通过共用电压焊盘与电极层接触,以提供共用电压至电泳显示介质层。共用电压焊盘是位于部分的引线区中,并且与引线绝缘。换而言之,本专利技术利用引线区上的空间,设置共用电压焊盘,来减少设置共用电压焊盘于基板上一个空白区块所需消耗的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较佳的空间利用性。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电泳式显示面板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图I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电泳式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2为图IB的电泳式显示面板中,沿1-1’剖面线与11-11’剖面线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像素阵列的结构剖面图。图4为图2实施例的电泳式显示面板中,沿Ill-Ill’剖面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板100电泳.tt不面板 110显示K120 ::.1 PM示K 122;控制屯路130:引线区 132引线140:像素阵列 140a信号线140b:像素单元 141主动元彳学141a:橱极电极 141b源极电极141e:漏极电极 141d半导体层14Ie:介电层 142、142a、142b;平坦层 143像素电极143a、180a、182e’透明导电层 143b、146、180b.金属层 144;并)4|屯压电极145:绝缘g 150;静电放电元件区160:电泳显示介质层 170;电极层172:导电胶 180;并)4|屯压焊盘182a:第-.导电层 182b第_一绝缘层I82c导电层 182d第二导电层I82e第二绝缘层 182转线结构186:转线结构保护层 190覆盖层Cs:储存电容 W接触窗口opl:第—-开口 op2第.开口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电泳式显示面板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图IB则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电泳式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IA仅示出图IB中部分区块与架构。请参照图IA与图1B,电泳式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像素阵列140、多条引线132、电泳显示介质层160、电极层170、共用电压焊盘180与覆盖层190。根据图1A,于电泳式显示面板100中,基板10可以为硬质基板或是可挠性基板,并且材料可以为玻璃、石英、塑胶或其它合适的材质。基板10可以划分成显示区110以及位于显示区周围的非显示区120,并且非显示区包括引线区130。像素阵列140位于基板10的显示区110中,为薄膜电晶体阵列(Thin FilmTransistor Array)但不以此为限。像素阵列140包括多条信号线140a以及与信号线电性连接的多个像素单元140b,信号线140a从显示区延伸至引线区130中。由于像素阵列140包括薄膜电晶体阵列(TFT Array),因此像素阵列140内的多条信号线140a可以为像素阵列140中常见的数据线或扫描线,并且信号线140a会与多个像素单元140b的薄膜电晶体 阵列电性连接。引线132位于非显示区120的引线区130,且与信号线140a电性连接。信号线140a从显示区110中延伸至非显示区120中的引线区130,并与引线区130中的引线132电性连接。像素单元140b通过引线132可与相关的驱动装置(如栅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未示出)或控制电路122)电性连接。另外参考图1B,电泳显示介质层160位于像素阵列140上方,而电极层170位于电泳显不介质层160上方。一般而言,电泳显不介质层160内包括电泳液(未不出)与多个带电荷粒子(未示出),但并不限于此。带电荷粒子分散于电泳液中,并且可随外加电场的变化而相对地移动与排列。电泳液可以为透明或带颜色的电泳液,如黑色电泳液或白色电泳液,而带电荷粒子也可以为带电荷的色素粒子,比方说白色带电荷粒子、黑色带电荷粒子或其他颜色带电荷粒子。由于电泳显示介质层160中的带电荷粒子可经由调整外加电场来控制其移动,因此除了配置于电泳显示介质层160下方的像素阵列140提供的像素电压外,电泳显示介质层160上方的电极层170也用于提供共用电压。通过每一像素电压与共用电压的差异,电泳显示介质层160可以被区分为多个像素区块来调整,以达到需要的显示效果。于图IB中,电极层170配置于电泳显示介质层160之上,因此共用电压焊盘180是作为提供电极层170的共用电压的路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B,共用电压焊盘180设置于非显示区120中且位于部分的引线区130中。共用电压焊盘180与电极层170电性连接以提供共用电压,但与引线区130内的引线132电性绝缘,以免对引线内的扫描信号或数据信号造成影响。覆盖层190置于电极层170的上方。覆盖层190保护像素阵列140、电泳显示介质层160与电极层170,并且是完全覆盖电泳显示介质层160。为了更清楚表达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泳式显示面板100,图2为图IB的电泳式显示面板中,沿1-1’剖面线与沿11-11’的剖面图。参照图IB与图2,图IB中的1-1’剖面线与11-11’剖面线分别是对应显示区110与非显示区120的剖面图。参照图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泳式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该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位于该显示区周围的一非显示区,且该非显示区包括一引线区;一像素阵列,位于该基板的该显示区中,该像素阵列包括多条信号线以及与所述信号线电性连接的多个像素单元,其中所述信号线从该显示区延伸至该引线区中;多条引线,位于该非显示区的该引线区中且分别与所述信号线电性连接;一电泳显示介质层,位于该像素阵列的上方;一电极层,位于该电泳显示介质层的上方;一共用电压焊盘,设置于该非显示区中且位于部分的该引线区中,其中该共用电压焊盘与所述引线电性绝缘且与该电极层电性连接;以及一覆盖层,位于该电极层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美君,黄智源,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