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流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9988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流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板组件,所述板组件包括两个重叠设置的板片: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板片包括边缘区域和中心热交换区域,所述第一板片的中心热交换区域上设有若干距离所述板平面高度相等的凹坑,所述凹坑在大致相同的方向凹陷;所述板片与相邻板片的边缘区域之间密封安装,所述第一板片与第二板片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道,所述第一板片与其他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体流道,所述第二板片与其他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体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流道换热器既保留了凹坑板片具有板间触点多,承压能力高,节省材料,较高换热系数的优点,也保留了波纹板片换热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双流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ー种以波纹板 为传热面,以对流和热传导为主要手段的换热设备。最为高效、紧凑、节能的换热设备,换热器经过ー百多年的发展,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电力、船舶等行业,其在换热方面的优越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换热器目前已经成为使用最多的换热设备之一。板片作为换热器中最核心的部件,随着工况的变化,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板片形式。就波纹形式可分为人字形、平直波、球形波、异形波等。凹坑(Dimple)式板片是ー种新的板片。凹坑强化传热就是通过在壁面上按一定的排列规则和间距加工出一定深度的凹坑来增强该壁面上的对流换热。凹坑形状有球面和柱面等。现有凹坑式换热器板片采用在板片上均布球形或柱状凹坑,由于板片上凹坑排列密集,使板片的承压能力较好。同时由于板片上凹坑的排布密集,使换热介质在板间的流动阻力和压カ降较大。如图I所示,凹坑式换热器的第一流道011和第二流道010内分别流通有两种需相互隔绝换热的流体。换热器表面凹坑强化传热是建立在凹坑板片具有板间触点多,换热器流道截面面积相对偏小,从而产生有序和小而强有力的涡旋流动。凹坑板片具有板间触点多,承压能力高,节省材料,较高换热系数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压カ降较大的的缺点。如图2所示,波纹式换热器的第一流道021和第二流道020内分别流通有两种需相互隔绝换热的流体。如图所述,波纹式换热器的板间触点少,流道截面面积相对较大。因此波纹形式的板片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是应用最广的板片形式,但是其承压能力较差。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ー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述波纹形式换热器的板片承压能カ较差、凹坑换热器的板片压カ降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承压能力强,换热效果好的双流道板换热器。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双流道换热器,包括至少ー个板组件,所述板组件包括两个重叠设置的板片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板片包括边缘区域和中心热交换区域,所述第一板片的中心热交换区域上设有若干距离所述板平面高度相等的凹坑,所述凹坑在大致相同的方向凹陷;所述板片与相邻板片的边缘区域之间密封安装,所述第一板片与第二板片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道,所述第一板片与其他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体流道,所述第二板片与其他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体流道。优选地,所述第二板片的中心热交换区域上设有距离所述板平面高度相等的管道,所述管道在大致相同的方向凹陷。优选地,所述第二板片的中心热交换区域上设有若干距离所述板平面高度相等的凹坑,所述凹坑在大致相同的方向凹陷。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片和/或第二板片包括表面图案,所述表面图案包括交替排布的凹坑区域和空白区域,所述凹坑区域包括若干距离所述板平面高度大致相等的凹坑,所述凹坑在大致相同的方向凹陷;所述空白区域为板片的中心热交换区域的板平面上凹坑区域围绕形成的空间,所述空白区域周围不同凹坑区域的凹坑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同一凹坑区域内的凹坑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片和/或第二板片包括交替排布的表面图案和管道区域,所述管道区域包括距离所述板平面高度大致相等的管道,所述管道在大致相同的方向凹陷。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片和/或第二板片的中心热交换区域的中心区域为表面图案;优选的,所述表面图案大致为矩形。优选地,所述凹坑区域的宽度等于中心热交换区域的宽度,所述凹坑区域的长度b 小于所述板片的宽度a。优选地,所述凹坑和流道均匀排布,所述凹坑为球形凹坑、柱状凹坑或多面体凹坑;所述管道为人字形图案、波纹型图案或螺旋形图案;所述管道区域呈人字波纹、螺旋波纹或圆形波纹状。优选地,所述空白区域为条状或帯状,所述空白区域形成人字波纹、螺旋波纹或圆形波紋。优选地,所述空白区域形成人字形波紋,所述人字形波纹的两条边与所述板片纵向中心线的夹角在20° 65°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I)通过将凹坑区域和空白区域交替排布的方式,既能保留凹坑板片具有板间触点多,承压能力高,节省材料,较高换热系数的优点,同时也解决凹坑板片压カ降大的缺点;2)通过在板片的中心热交换区域的中心区域设置交替排布的凹坑区域和空白区域,在中心热交换区域的其他部分设置管道区域,进ー步降低了凹坑板片的压カ降,增强了板片的承压能力;3)通过将改良后的凹坑板片和波纹板片组合安装形成换热器的板组件,既保留了凹坑板片具有板间触点多,承压能力高,节省材料,较高换热系数的优点,也保留了波纹板片换热性能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凹坑式换热器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波纹式换热器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流道换热器的板组件的安装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流道换热器的板组件的第二板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流道换热器的板组件的第二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流道换热器的板组件的第一板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流道换热器的板组件的第一板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7为图6所示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流道换热器的板组件的第一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流道换热器的板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流道换热器的板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双流道换热器既保留了凹坑板片具有板间触点多,承压能力高,节省材料,较高换热系数的优点,也保留了波纹板片换热性能好的优点。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双流道换热器,包括至少ー个板组件,如图3所示,板组件包括两个重叠设置的板片第一板片170和第二板片171。 如图4a、图5、图6和图8所示,板片包括边缘区域(200、100)、角孔(101,201)和 中心热交换区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心热交换区域大致为四个角孔所围成的板平面。实际使用的时候,板片(170、171)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密封固定安装,或板片(170、171)之间设置密封垫并在板片边缘施加压カ密封固定安装。如图9和图10所示的板组件包括4个板片,板片与相邻板片的边缘区域之间密封安装,第一板片170与第二板片171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道110,第一板片170与其他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体流道111,第二板片171与其他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体流道111。图9中所示的凹坑105和管道106在大致相同的方向凹陷。图10中所示的凹坑105和管道106在大致相反的方向凹陷。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管道106是指换热器板片上相对板平面凹陷的管状部分,严格的说是半管道。这种形状的管道和别的板片组装后就能在板片和板片之间形成流体通道。如图5所示,第一板片170包括边缘区域100、角孔101和中心热交换区域。图5中所示的板片的中心热交换区域为凹坑区域。中心热交换区域上设有若干距离板平面高度相等的凹坑105,凹坑105在大致相同的方向凹陷。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板片170包括边缘区域100、角孔101和中心热交换区域。图6中所示的板片的中心热交换区域为表面图案所覆盖的区域。中心热交换区域上设有表面图案,表面图案包括交替排布的凹坑区域103和空白区域104。其中,凹坑区域103包括若干距离板平面高度大致相等的凹坑105,空白区域104为板片的中心热交换区域的板平面上凹坑区域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流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板组件,所述板组件包括两个重叠设置的板片:第一板片(170)和第二板片(171),所述板片包括边缘区域和中心热交换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170)的中心热交换区域上设有若干距离所述板平面高度相等的凹坑(105),所述凹坑(105)在大致相同的方向凹陷;所述板片与相邻板片的边缘区域之间密封安装,所述第一板片(170)与第二板片(171)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道(110),所述第一板片(170)与其他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体流道(111),所述第二板片(171)与其他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体流道(1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乾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