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烟道内的换热器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029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烟道内的换热器布置结构,包括垂直烟道和内部管束;垂直烟道左右分别与水平烟道相连,烟气沿水平烟道进入垂直上升或垂直下降烟道,再流向水平烟道;内部管束纵向布置在垂直烟道内,沿内部管束轴向分别焊接上板翅和针翅,使得沿烟气流动方向内部管束依次为光管段、板翅段和针翅段,同时沿烟气流动方向管束周向板翅数增多;垂直烟道中部布置有夹板用来固定内部管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沿烟气流动方向合理布置的三段不同管束,实现烟气的深度冷却和烟气流速的稳定,提高锅炉热效率,防止积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烟道内的换热器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道换热器布置
,具体涉及一种垂直烟道内的换热器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为充分利用锅炉烟气中的热量并对烟气内的污染物进行脱除,锅炉烟气一般要经由炉膛出口、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除尘器等,其间垂直上升或垂直下降的连接烟道不可避免,垂直烟道的结构直接影响到烟气的流场和烟尘的流动情况,为均流烟气并防止烟道中飞灰沉积,垂直烟道的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另外,随着锅炉烟气后处理装置的增加,占地面积也急剧增大,为了更充分地对烟气余热进行利用并提高后续除尘脱硫效率,应尽量在除尘器前充分利用每一段烟道对烟气进行深度冷却。对于垂直烟道,现有烟道多未进行特殊设计,少数在水平转垂直及垂直转水平急转烟道处采用均流装置或者带飞灰分离的均流装置,但结构复杂,不便实施;而垂直烟道内部,或不布置换热管,或通过改变烟气通流面积实现等流速设计,保证垂直烟道内的烟气流速,但垂直烟道的尾部转弯处无法布置换热管,烟气流经该区域时流速骤降,极易积灰。现有的装置及设计存在问题与隐患如下:1)现有多种急转烟道均流装置结构复杂,烟气流动阻力增大,安装不便;带飞灰分离的急转烟道均流装置过早地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垂直烟道内的换热器布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烟道内的换热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烟道(1)及内部管束(2);所述垂直烟道(1)的上部一侧和下部另一侧分别与水平烟道相连,烟气沿水平烟道进入垂直烟道,再流向水平烟道;所述内部管束(2)纵向布置在垂直烟道(1)内,内部管束(2)包括基管(3)及基管(3)上焊接的板翅(4)和针翅(5),使得沿烟气流动方向内部管束(2)依次为光管段、板翅段和针翅段;管束间通过弯头(6)连接,最前排和最后排的管束分别与进口集箱(7)和出口集箱(8)连通;所述垂直烟道(1)中部布置有夹板(9)用来固定内部管束(2);内部管束(2)内流通有换热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烟道内的换热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烟道(1)及内部管束(2);所述垂直烟道(1)的上部一侧和下部另一侧分别与水平烟道相连,烟气沿水平烟道进入垂直烟道,再流向水平烟道;所述内部管束(2)纵向布置在垂直烟道(1)内,内部管束(2)包括基管(3)及基管(3)上焊接的板翅(4)和针翅(5),使得沿烟气流动方向内部管束(2)依次为光管段、板翅段和针翅段;管束间通过弯头(6)连接,最前排和最后排的管束分别与进口集箱(7)和出口集箱(8)连通;所述垂直烟道(1)中部布置有夹板(9)用来固定内部管束(2);内部管束(2)内流通有换热介质;所述内部管束(2)沿烟气水平流动方向,其光管段逐渐缩短,针翅段逐渐变长,而板翅段长度不变;光管段、板翅段和针翅段长度总和为垂直烟道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烟道内的换热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烟道(1)为上升烟道或下降烟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烟道内的换热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管束(2)的板翅段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为第一板翅段和第二板翅段;板翅段管束横截面轮廓为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当板翅段管束横截面轮廓为正方形时,基管(3)周向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君王云刚赵钦新马信张咪谢昌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