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气管组件,包括主集气管和与所述主集气管固接且连通的若干集气支管,所述主集气管和所述集气支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20:制备不锈钢材质的主集气管;A40:制备不锈钢材质的若干集气支管;A60:将主集气管和集气支管通过过盈或过渡配合固定,形成预装件;A80:将所述预装件进行焊接,形成集气管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及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中,集气管组件的集气支管不易碰伤,不易变形,且提高了集气管组件的焊接质量,同时简化工艺,取消了酸洗步骤,减少了因酸洗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如图I为现有的ー种空调系统示意图。如图I所示,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101、第一热交換器102和第二热交換器103、节流元件104等功能部件,以及将各功能部件密闭连通形成介质流通通路的管路连接件105。其工作原理如下空调系统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101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第二热交換器103(冷凝器),同时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元件104等功能部件后通过流路分配器106进行流路优化后进入第一热交換器102 (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风扇 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从而使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以上为制冷状态的工作原理,制热状态下制冷剂的流路正好相反,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的制冷空调系统中,为了优化流路结构,达到充分的热交换的目的,通常在第一热交換器102的出ロ端连接有集气管组件107。在制热状态下,第二热交器101的出ロ端也可以连接集气管组件,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均为制冷状态为例进行描述。图2为现有技术集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集气管组件包括主集气管I'和集气支管2'。由不锈钢材料加工成型的主集气管I'作为主体结构件,在主集气管I'的管壁上焊接若干由铜质材料加工成型的集气支管2',各集气支管2'与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主集气管I'的一端与空调系统的管路件焊接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作密封处理。这种集气管组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第一,主集气管I'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而集气支管2'采用铜材质制成,由于集气支管2'形状复杂,同时与不锈钢焊接后受热影响,材料变软,使集气支管2'在生产流转及运输过程中,容易被碰伤,容易发生变形;第二,现有技术中,在集气管组件焊接成型后,需要对其进行酸洗,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集气管组件,该集气管组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主集气管和集气支管。由于主集气管和集气支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使主集气管与集气支管二者易于焊接,而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铜质的集气支管,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中,集气支管不易碰伤,不易变形,产品性能得到提高,加工エ序简単。优选实施方式中,在集气支管的表面进行镀铜或都在集气支管的一端连接ー铜质的连接管,使集气支管与其它管路的焊接方便。本专利技术公开的ー种集气管组件,包括主集气管和与所述主集气管固接且连通的若干集气支管,所述主集气管和所述集气支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进ー步地,如上所述结构的集气管组件,所述集气支管的表面镀有铜层。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集气管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集气支管固接且连通的若干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采用铜质材料制成。 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集气管组件,所述主集气管的管壁上一体地形成有与所述集气支管配合的孔,所述孔的边缘形成外翻边。现有的集气管组件,由于铜材料本身的材料特性决定了采用铜质的集气支管焊接后在生产流转及运输过程中容易被碰伤,容易变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用不锈铜质材质的集气支管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铜质的集气支管,解决了集气支管易碰伤、易变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其集气支管与主集气管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使二者之间的焊接更加容易,焊接效果更好。优选方案中,在集气支管的表面镀有铜层或者在集气支管上连接有铜质的连接管,使集气支管与其它管路之间易于焊接。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ー种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20 :制备不锈钢材质的主集气管;A40 :制备不锈钢材质的若干集气支管;A60 :将主集气管和集气支管通过过盈或过渡配合固定,形成预装件;A80 :将所述预装件进行焊接,形成集气管组件。进ー步地,如上所述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步骤A40和所述步骤A60之间,还包括步骤A50 :对集气支管的表面进行镀铜处理。进ー步地,如上所述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步骤A60之前还包括步骤B50 :制备铜材质的若干连接管。优选地,如上所述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步骤B50中,还包括将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进行缩ロ或扩ロ以形成焊接连接部。进ー步地,如上所述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步骤A60中,进ー步包括,将主集气管、集气支管和连接管通过过盈或过渡配合固定,形成预装件;在所述步骤A80中,进ー步包括,将所述预装件置于炉焊设备中进行焊接,形成集气管组件。优选地,如上所述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在步骤A80中,进ー步包括,先将所述预装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再将所述连接管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在所述集气支管上。优选地,如上所述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预装件通过氩弧焊方式焊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集气支管通过火焰钎焊方式焊接。优选地,如上所述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步骤B50与A60之间,还包括步骤B55 :将所述连接管通过火焰钎焊方式连接固定在所述集气支管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主集气管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用不锈钢材料代替铜材制造集气支管,对此采用了全新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通过本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铜质集气支管易碰伤,易变形问题,且使主集气管与集气支管之间易于焊接,且提高产品性能。在优选方案中对集气支管表面进行渡铜处理或将铜质的连接管与集气支管连接,使集气支管与其它管路之间方便焊接。本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还取消了酸洗步骤,可以减少酸洗エ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附图说明图I :现有一种空调系统不意图;图2 :现有技术集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3中的集气管组件的主集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 :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图7: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 :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图9 :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的第四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应用于空调器中的集气管组件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气管组件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一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中的集气管组件的主集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集气管组件包括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空心的、大至呈圆柱状的主集气管I和焊接在主集气管I的管壁上的不锈钢材质制成的若干集气支管2,集气支管2为空心管状且与主集气管I连通。主集气管I和集气支管2根据需要可设计成直管,也可以设计成弯管状或其它形状。由于不锈钢材料的硬度大于铜材料的硬度,因此,不锈钢材质的集气支管2在生产流转过程中不容易被碰伤,不会发生变形,提高了产品质量。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主集气管I的管壁上可以一体地形成与集气支管2配合的孔11,在孔11的边缘处形成外翻边12,外翻边12的内孔径与集气支管2的外径相当,集气支管2的一端深入到该主集气管I的孔11内实施焊接固接。外翻边12的设计使集气支管2与主集气管I之间的焊接更加方便且有利于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气管组件,包括主集气管(1)和与所述主集气管(1)固接且连通的若干集气支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集气管(1)和所述集气支管(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