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气管组件及其组合方法和其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5980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气管组件及其组合方法和使用该集气管组件的空调系统,其集气管组件包括主集气管(1)、与所述主集气管(1)连通的若干支管(2)、以及分别焊接在所述主集气管(1)两端的引出管(3)和封塞(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集气管(1)通过炉中钎焊与所述支管(2)和引出管(3)一次性焊接固接形成焊接组件,再与所述封塞(4)火焰钎焊或氩弧焊形成密闭连通的集气腔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气密性可靠,工艺简化,不需要再进行酸洗,适合环保要求,尤其适合大型空调如商用空调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主要涉及一种集气管组件和使用该集气管组件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空调或其他形式的热泵型制冷系统,如图8所示,主要包括压缩机101、第一热交换器102和第二热交换器103、节流元件104等功能部件,以及将各功能部件密闭连通形成介质流通通路的管路连接件105,介质在流通通路中通过压力的变化和汽/ 液形态的转换,达到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来调节环境温度的作用。一般结构中,在热交换器(如图中的第一热交换器102)的入口端还连接有流路分配器106,在热交换器的出口端连接有集气管组件107,以优化流路结构,达到充分进行热交换的目的。由于集气管组件都为各管状零件焊接组合而成,为保证制冷介质不泄漏,所以需要保证焊接质量,以达到集气管组件腔室的密闭性要求;同时由于空调等制冷设备长期放置在室外或环境复杂的场所,对集气管组件的防腐蚀性能要求也很高。现有技术的集气管组件一般多采用铜质材料制成,即如图7所示。由铜质材料加工成型的主集气管I’作为主体结构件,在主集气管的管壁上焊接若干同样由铜质材料加工成型的支管2’,各支管2’与热交换器的出口端连接。主集气管I’的一端与空调系统的管路件焊接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作密封处理。主集气管I’与各支管2’之间、及主集气管I’与管路连接件之间一般采用火焰钎焊方法组合,由于零件焊接点多,相互热影响较大,气密性控制较难。同时火焰钎焊后表面质量较差,需要进行必要的酸洗,对环境影响大。同时,近几年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具有大冷吨能力的商用空调的使用也不断加大,作为大冷吨的空调系统,介质循环系统的压力较高,要求气密压力提高,以铜质材料为主的集气管组件体积庞大,消耗铜材较多,这在当今铜价高居不下,铜材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也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新的集气管组件和使用该集气管组件的空调系统,用碳钢或不锈钢材料代替铜材,降低材料成本;采用新的集气管组件组合工艺,提高产品的气密可靠性和简化工艺,该技术减少酸洗工序对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更加适合大型空调如商用空调的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气管组件,包括主集气管、与所述主集气管连通的若干支管、以及分别焊接在所述主集气管两端的引出管和封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集气管通过炉中钎焊与所述支管和引出管一次性焊接固接形成焊接组件,再与所述封塞火焰钎焊或氩弧焊形成密闭连通的集气腔室。优选地,如上述结构的集气管组件,所述主集气管为不锈钢材料或碳钢材料; 进一步,如上述结构的集气管组件,所述主集气管的管部具有与所述支管配合的台阶部; 进一步,如上述结构的集气管组件,所述主集气管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引出管连接配合的扩口部;进一步,所述扩口部的末端设置有焊料容纳部; 进一步,如上述结构的集气管组件,所述封塞焊接在所述主集气管的端部,并与所述主集气管的内壁配合; 进一步,如上述结构的集气管组件,所述支管为碳钢材料。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节流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的如上述结构特征的集气管组件。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集气管组件的组合工方法,包括 分别加工主集气管、支管、引出管和封塞各零件; 通过过盈或过渡配合将主集气管、支管和弓I出管预定位组合; 分别在主集气管与支管、主集气管与引出管的连接部位放入焊环; 将预定位组合后的部件送入焊接炉中钎焊构成焊接组件; 将焊接组件与封塞通过火焰钎焊或氩弧焊组合成集气管组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气管组件和使用该集气管组件的空调系统,其集气管组件使用碳钢或不锈钢材料,能在焊接炉中一次性将主要部件焊接完成,产品气密可靠性高,组合工艺简化,而且表面变色少,不需要再进行酸洗,适合环保要求。附图说明图I :本专利技术给出的集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 图2 :图I中的主集气管的结构示意 图3 :图I中的封塞的结构示意 图4 :封塞与主集气管连接结构示意 图5 :本专利技术给出的集气管组件的组装流程 图6 :集气管组件预定位后的摆放位置 图6A/6B 图6中在分别在A和B位置的放大示意 图7 :现有技术集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 图8 :集气管组件应用与空调系统中的示意 图9 :集气管组件预定位后的另一种摆放位置图。图中符号说明 1-主集气管、 11-台阶部、12-扩口部; 13-容纳部; 2-支管、3-引出管; 4-封塞 101-压缩机; 102-第一热交换器; 103-第二热交换器103;104-节流元件、105-管路连接件; 106-流路分配器、107-集气管组件 201-工装架、202-焊环。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进行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给出的集气管组 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主集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封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图2和图3所示。集气管组件107由主集气管I作为主体结构,在主集气管I的管壁上加工有若干个台阶11,主集气管I可以如图示的采用直管结构,也可根据连接需要在一端或两端弯管。根据空调系统连接的需要,设计加工不同空间结构的支管2,如在本实施例中,支管2为弯曲角度不同的弯管型(当然也可为直管型)。支管2的一端深入到该主集气管I的台阶11内实施焊接固接(这样的结构便于各部件一次性炉中焊接工艺,在后将详细介绍)。在主集气管I的一端具有扩口部12,在扩口部12的末端通过倒角形式构成焊料容纳部13。引出管3伸入到该扩口部12内实施焊接固接(这样的结构便于各部件一次性炉中焊接工艺,在后将详细介绍)。图4为封塞与主集气管连接结构示意图。筒形封塞4焊接在主集气管I的端部,并与所述主集气管的内壁配合(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在主集气管I与支管2和引出管3通过炉中钎焊形成焊接组件后,再与封塞4火焰钎焊组合时,能减小二次焊接的热影响,在后将详细介绍)。在本实施例中,主集气管优选地采用不锈刚材料,这样在相同的壁厚条件下,所能承受的内腔压力更大,而且耐腐蚀可靠。当然,主集气管也可采用碳钢材料制成,通过电镀方法提高其耐腐蚀性;同样支管可采用钢材料制成,通过表面电镀等方法提高其耐腐蚀性。本专利技术的引出管优选地采用与空调管路件一致的材料制成,这样便于后续与空调管路件的焊接连接的便利性,引出管可以采用直管也和弯管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封塞优选的采用与主集气管一致的材料便于焊接连接可靠性。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组装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集气管组件优选的组合方法如下 步骤一使用不锈管管材加工主集气管1,包括在管壁上拉伸(翻边)出若干个凸台11,凸台11的内孔孔径与支管2的外圆孔径相当(主集气管也可根据装配需要,进行弯管处理),在主集气管I的一端加工扩口 12,其扩口 12的内孔孔径与引出管3的外圆孔径相当,并在扩口 12的端部通过倒角或扩口方法形成容纳部(当然,也可不加工容纳部)。按要求加工特定形状的若干支管2,支管2的材料优选地使用碳钢材料并进行镀铜处理这样便于与不锈钢材料的主集气管I焊接,当然也可以使用铜材(如使用铜质材料,就无须电镀处理)。使用不锈钢或碳钢材料加工筒形封塞4。采用与空调管路件一致的材料加工引出管3。当然,引出管3可以即采用直管也和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气管组件,包括主集气管(1)、与所述主集气管(1)连通的若干支管(2)、以及分别焊接在所述主集气管(1)两端的引出管(3)和封塞(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集气管(1)通过炉中钎焊与所述支管(2)和引出管(3)一次性焊接固接形成焊接组件,再与所述封塞(4)火焰钎焊或氩弧焊形成密闭连通的集气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