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组件,包含一背板、一发光二极管灯条以及一卡合件。至少一电极形成在发光二极管灯条的面向背板的侧部的一侧。卡合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卡槽和至少一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嵌入背板且第二卡槽嵌入发光二极管灯条以将发光二极管灯条固定在背板上。卡合件与发光二极管灯条间具有连接至一外部电源的一电连接点,且当第二卡槽嵌入发光二极管灯条时,电连接点接触发光二极管灯条的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源组件具有简化的组装结构和工序、良好的可靠度、良好的成品良率以及低制造成本的其一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组件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光源组件。
技术介绍
图7为一现有光源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光源组件100中,发光二极管灯条102利用螺丝104锁固在一铝挤型背板106上。通过公母接头紧配的连接器110设计,连接至外部电源(图未示)的线材108的一端可连接至发光二极管灯条102。然而,因连接器110利用针脚插入针孔的方式获得紧配接合的效果,故连接强度不高,在组装或运输过程中容易因外力造成连接器110松动或滑脱。另外,因连接器110本身的结构强度不佳,在插拔时可能造成破裂导致发光二极管灯条102需要拆下更换。再者,当发光二极管灯条102欲锁固在一铝挤型背板106上时,通常需使用治具进行定位,一旦定位过程不精准容易产生锁附歪斜等问题,降低成品的可靠度和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组件,此种光源组件具有简化的组装结构和工序、良好的可靠度、良好的成品良率以及低制造成本的其一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包含一背板、一发光二极管灯条及一卡合件。背板包含一基部以及一侧部,且侧部与基部夹一角度。发光二极管灯条贴附在背板的侧部,发光二极管灯条具有至少一电极,且电极形成在发光二极管灯条的面向背板的侧部的一侧。卡合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卡槽和至少一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嵌入背板且第二卡槽嵌入发光二极管灯条以将发光二极管灯条固定在背板上。在一实施例中,背板的侧部的一端形成一固定部及一缺口,缺口用以卡合卡合件,且第—槽用以卡合固定部,以使卡合件嵌入背板。在一实施例中,卡合件与发光二极管灯条间具有连接至一外部电源的一电连接点,且当第二卡槽嵌入发光二极管灯条时,电连接点接触发光二极管灯条的电极。在一实施例中,电连接点形成在卡合件上。在一实施例中,光源组件更包含至少一线材,设置在卡合件与发光二极管灯条间及卡合件中的至少其一,用以连接至一外部电源,当第二卡槽嵌入发光二极管灯条时,线材与发光二极管灯条的电极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线材在卡合件的面向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一侧形成至少一焊点。在一实施例中,卡合件内形成一容置槽,且线材的一端置入容置槽。在一实施例中,光源组件的背板为一招挤型背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组件至少具有下列其中一个优点通过上述实施例的设计,因发光二极管灯条利用卡合件固定在背板上,如此可减少螺丝锁附的作业,有效节省螺丝成本及工时损耗。再者,上述实施例可在卡合件卡合发光二极管灯条时同时获得电连接效果,和现有利用连接器获得电连接效果的设计相较,连接处不容易产生松动或滑脱而可提高连接可靠度。另外,卡合件的结构强度较现有连接器高,故遭受外力时不容易破裂或损伤,且卡合件本身具有拆卸简便和替换容易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构件示意图。 图2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卡合件的示意图。图3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显示卡合件与发光二极管灯条的相对配置的示意图。图4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显示组装后的光源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依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构件示意图,图6为显示图5的光源组件于组装后的示意图。图7为一现有光源组件的局部示意图。10、30 光源组件12背板12a基部12b侧部12c固定部12d缺口14发光二极管灯条14a发光二极管14b电极16、36 卡合件16a、36a 第--^槽16b>36b 第二卡槽36c容置槽18线材18a导电片100光源组件102发光二极管灯条104螺丝106铝挤型背板108线材110连接器P电连接点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I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构件示意图,图2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卡合件的示意图,图3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显示卡合件与发光二极管灯条的相对配置的示意图,图4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显示组装后的光源组件的示意图。如图I所示,光源组件10包含一背板12、一发光二极管灯条14以及一^^合件16。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2包含一基部12a以及连接基部12a的一侧部12b,且侧部12b与基部12a夹一角度。发光二极管灯条14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4a,且至少一电极14b (显示于图3)形成在发光二极管灯条14的面向背板12的侧部12b的一侧。如图2所示,卡合件16具有形成在不同位置的至少一第—^槽16a以及至少一第二卡槽16b,第—^槽16a可嵌入背板12的侧部12b,且第二卡槽16b可嵌入发光二极管灯条14。再者,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至外部电源的一线材18可焊接在卡合件16面向发光二极管灯条14的一侧,且在卡合件16上形成一电连接点P。如图3所示,电极14b可对应电连接点P位置形成在发光二极管灯条14的面向背板12的 侧部12b的一侧。因此,在组装光源组件10时,发光二极管灯条14贴附在背板12的侧部12b,卡合件16的第—^槽16a嵌入背板12且第二卡槽16b嵌入发光二极管灯条14,因此可将发光二极管灯条14固定在背板12上。另一方面,当卡合件16分别卡合背板12的侧部12b及发光二极管灯条14时,卡合件16的电连接点P可对位接触发光二极管灯条14的电极14b以获得电连接效果,使发光二极管灯条14可藉由线材18电连接至一外部电源(图未示)。组装后的光源组件10如图4所示。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条14的电极14b可在卡合时与电连接点P对位接触以提供电连接效果,但本专利技术提供电连接效果的方式并不限定。举例而言,线材18的一端亦可不焊接在卡合件16上,而可直接设置在卡合件16与发光二极管灯条14之间,并在卡合件16分别卡合背板12的侧部12b和发光二极管灯条14时接触发光二极管灯条14的电极14b,即可获得电连接效果。图5为依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构件示意图,图6为显示图5的光源组件于组装后的示意图。如图5及图6所示,在光源组件30中,卡合件36的第一卡槽36a嵌入背板12且第二卡槽36b嵌入发光二极管灯条14,且卡合件36内另形成一容置槽36c。详言之,背板12的侧部12b的一端形成一固定部12c及一缺口 12d,缺口 12d用以卡合卡合件36,固定部12c例如包含至少一卡榫且用以卡合第一卡槽36a,以使卡合件36嵌入背板12。线材18的一端可置入容置槽36c内,且于组装后,线材18的一端的导电片18a可暴露在卡合件36的表面上,当卡合件36分别卡合背板12的侧部12b和发光二极管灯条14时,导电片18a可接触发光二极管灯条14的电极(图未示),同样可获得电连接效果。亦即,线材18除设置在卡合件36与发光二极管灯条14间外,亦可设置在卡合件36中,同样可获得电连接效果。再者,依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卡合件36的外形并不限定,仅需能分别卡合背板12及发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组件,包含:一背板,包含一基部和一侧部,且该侧部与该基部夹一角度;一发光二极管灯条,贴附在该背板的该侧部,该发光二极管灯条具有至少一电极,且该电极形成在该发光二极管灯条的面向该背板的该侧部的一侧;以及一卡合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卡槽和至少一第二卡槽,该第一卡槽嵌入该背板且该第二卡槽嵌入该发光二极管灯条以将该发光二极管灯条固定在该背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昊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