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用于使镜头与辅助照明装置光轴完全重合。
技术介绍
夜视技术是研究在夜间照度低的情况下,采用拓宽人类裸眼有限视力的方案以实现夜间观察景物的一种方法。夜视技术大致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目前,大多数采用被动式夜视成像技术,自身不带光源,被动工作,但噪声较大,人眼观察不太舒适,作用距离仍不够远。而主动式夜视成像技术因主动照明,故景物图像反差较大,图像较清晰,价格比较便宜。传统红外折射式光学系统的色差比较严重,衍射光学元件虽然在一定程度可以有效地校正色差,但无法较好地协调解决色差、光能通过率以及系统成本三者之间的矛盾。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主动式夜视成像技术,并通过共光路结构形式,以及折反射光学系统的设计,即:利用辅助照明装置对景物进行照射,且使该照明装置的光轴与镜头光轴重合,提高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本专利技术采用折反射式光学系统,避免了复杂的结构形式,缩小了体积,且增大了视场,同时很好的控制了生产成本,更易于装调。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护罩(2)内,反射镜Ⅰ(1)与移动镜筒组(3)的透镜Ⅰ(3‑8)光学胶合连接,大压圈(4)与主反射镜(5)的一侧接触内嵌于后固定组(7)的主镜筒Ⅱ(7‑1)内,且都内置于后端盖(6)内;CCD压圈(8)外接于后固定组(7)的CCD连接筒(7‑3),CCD图像传感器(10)通过CCD压圈(8)、CCD连接口(9)与CCD连接筒(7‑3)电连接;激光器组件(11)、光源(14)、托架Ⅰ(16)分别固定在底板(12)上;风扇(13)与垫柱Ⅰ(15)的一端机械连接,垫柱Ⅰ(15)的另一端与光源(14)机械连接,驱动电机组(17)的电机Ⅱ(1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护罩(2)内,反射镜Ⅰ(1)与移动镜筒组(3)的透镜Ⅰ(3-8)光学胶合连接,大压圈(4)与主反射镜(5)的一侧接触内嵌于后固定组(7)的主镜筒Ⅱ(7-1)内,且都内置于后端盖(6)内;CCD压圈(8)外接于后固定组(7)的CCD连接筒(7-3),CCD图像传感器(10)通过CCD压圈(8)、CCD连接口(9)与CCD连接筒(7-3)电连接;激光器组件(11)、光源(14)、托架Ⅰ(16)分别固定在底板(12)上;风扇(13)与垫柱Ⅰ(15)的一端机械连接,垫柱Ⅰ(15)的另一端与光源(14)机械连接,驱动电机组(17)的电机Ⅱ(17-3)与托架Ⅰ(16)接触,反射镜Ⅱ(21)内嵌于反射镜动板(18)内,反射镜定板(19)与垫柱Ⅱ(20)机械连接,垫柱Ⅱ(20)固定在底板(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镜筒组(3)是:窗口压圈(3-1)与主镜筒Ⅰ(3-5)的一端接触,驱动凸轮(3-2)的一侧与主镜筒Ⅰ(3-5)的一侧接触,导滚(3-3)与导柱(3-4)内嵌于驱动凸轮(3-2)内,隔圈Ⅰ(3-7)一侧与胶合组镜(3-6)接触,另一侧与透镜Ⅰ(3-8)接触,大压圈(3-9)与透镜Ⅰ(3-8)的另一侧接触,均内嵌于移动镜筒(3-1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光路夜视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固定组(7)是:连接法兰(7-2)一端与主镜筒Ⅱ(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殿双,韩雪冰,张文静,宫钰,张有林,朴景利,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长光奥立红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