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属于机电领域。包括可见光监控模块、红外监控模块、辅助激光照明模块,并分别集成在球体内,球体安装在抗风转台上;保护罩与侧盖机械连接,侧盖板、侧面球盖、后盖和前盖板均机械连接构成球体。将可见光监控模块、红外监控模块与辅助激光照明模块集成在抗风转台中,不仅可实现多种环境下的实时监控,还增强了环境适应的能力。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轻量化、体积小,可分解运输,便于安装、调试、维修。同时具有实现可见光镜头与远距离激光照明器同步变焦、可见光视频与红外热成像视频同时传输与显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远距离大视场全天候高清视频监控成像。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光电技术的发展,各类监控系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交通电子警察”、公安部的“天网系统”以及普及到老百姓家里的防盗监控等等。但是对于边海防监控、森林防火等远距离监控领域,我国在此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目前市面上的监控设备大多数存在作用距离短、环境适应力差、成像系统单一、后端操作难等弊端,且核心器件大多为进口。由于边海防、森林防火等远距离监控的特殊性,监控成像系统处于野外,而且野外天气情况通常比较恶劣,故要求监控成像系统在雨雪雾等极端天气下仍能正常工作,也不影响图像质量;同时监控必须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即在夜晚微光甚至无光情况下,也能清晰有效地识别物体。另外,边防、森林等监控需要监控范围大、距离远,这就要选择大变倍长焦距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远距离监控的技术难题,还可以打破国外的垄断,实现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本技术采用可拆分结构,缩小了体积,更易于装调,且可完全解决昼夜以及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真正实现全天候高清视频监控。采用国内首创气囊装置,调节腔体内外气压一致,保证了监控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包括可见光监控模块、红外监控模块、辅助激光照明模块,并分别集成在球体内,球体安装在抗风转台33上;保护罩1与侧盖板21机械连接,侧盖板21、侧面球盖22、后盖板24和前盖板26均机械连接,构成所述球体。在球体内,激光连接底板2与激光器4连接,激光器保护框组件3置于激光器4出光口上,镜头连接底板7与镜头6连接,镜头保护框组件5内嵌于前盖板26内,置于镜头6出光口上;热像仪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0上,另一端通过热像仪压圈9固定在箱体34上,12V电源11固定在固定板10上,交换机13通过交换机固定件12固定在固定板10上,上盖板14与抗风转台33机械连接,相机15与镜头6电连接,自动聚焦板17与线路板架16机械连接,主控制板18与电控固定板19机械连接,视频转换器20固定在电控固定板19上;气囊组件23对称放置在球体内的箱体34两侧,限位组件25一侧与箱体34接触,另一侧与抗风转台33接触,编码器座Ⅰ27一侧与编码器Ⅰ28连接,另一侧与左轴32连接,光电开关座Ⅰ29一端与抗风转台33连接,另一端与光电开关Ⅰ30连接,定位环Ⅰ31与左轴32接触,力矩电机Ⅰ36与右轴35接触,轴承内外环压盖37的一侧与深沟球轴承组件38接触,另一侧与右轴35接触,密封环39一侧与箱体34接触,另一侧与抗风转台33接触;密封环下环40与底座52接触,滚子轴承41与方位轴42一端接触,力矩电机Ⅱ43与方位轴42一侧接触,力矩电机控制器44固定在支撑板51上,定位环Ⅱ45与方位轴42另一端接触,导电环47与导电环架48、固定套46接触,编码器座Ⅱ49与编码器Ⅱ57接触,电源50固定在支撑板51上,底座盖板53与底座52接触,插座54固定在底座盖板53上,光电开关Ⅱ55与光电开关座Ⅱ56接触。所述的可见光监控模块是镜头6。所述的红外监控模块是热像仪8。所述的辅助激光照明模块是激光器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可见光监控模块、红外监控模块与辅助激光照明模块集成在抗风转台中,不仅可实现多种环境下的实时监控,还增强了环境适应的能力。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轻量化、体积小,可分解运输,便于安装、调试、维修。同时具有实现可见光镜头与远距离激光照明器同步变焦、可见光视频与红外热成像视频同时传输与显示等优点。实用性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球体部分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球体部分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球体部分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抗风转台部分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抗风转台部分左视图。图中:1、保护罩;2、激光连接底板;3、激光器保护框组件;4、激光器;5、镜头保护框组件;6、镜头;7、镜头连接底板;8、热像仪;9、热像仪压圈;10、固定板;11、12V电源;12、交换机固定件;13、交换机;14、上盖板;15、相机;16、线路板架;17、自动聚焦板;18、主控制板;19、电控固定板;20、视频转换器;21、侧盖板;22、侧面球盖;23、气囊组件;24、后盖板;25、限位组件;26、前盖板;27、编码器座Ⅰ;28、编码器Ⅰ;29、光电开关座Ⅰ;30、光电开关Ⅰ;31、定位环Ⅰ;32、左轴;33、抗风转台;34、箱体;35、右轴;36、力矩电机Ⅰ;37、轴承内外环压盖;38、深沟球轴承组件;39、密封环;40、密封环下环;41、滚子轴承;42、方位轴;43、力矩电机Ⅱ;44、力矩电机控制器;45、定位环Ⅱ;46、固定套;47、导电环;48、导电环架;49、编码器座Ⅱ;50、电源;51、支撑板;52、底座;53、底座盖板;54、插座;55、光电开关Ⅱ;56、光电开关座Ⅱ;57、编码器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包括可见光监控模块、红外监控模块、辅助激光照明模块,并分别集成在球体内,球体安装在抗风转台33上;保护罩1与侧盖板21机械连接,侧盖板21、侧面球盖22、后盖板24和前盖板26均机械连接,构成所述球体。在球体内,激光连接底板2与激光器4连接,激光器保护框组件3置于激光器4出光口上,镜头连接底板7与镜头6连接,镜头保护框组件5内嵌于前盖板26内,置于镜头6出光口上;热像仪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0上,另一端通过热像仪压圈9固定在箱体34上,12V电源11固定在固定板10上,交换机13通过交换机固定件12固定在固定板10上,上盖板14与抗风转台33机械连接,相机15与镜头6电连接,自动聚焦板17与线路板架16机械连接,主控制板18与电控固定板19机械连接,视频转换器20固定在电控固定板19上;气囊组件23对称放置在球体内的箱体34两侧,限位组件25一侧与箱体34接触,另一侧与抗风转台33接触,编码器座Ⅰ27一侧与编码器Ⅰ28连接,另一侧与左轴32连接,光电开关座Ⅰ29一端与抗风转台33连接,另一端与光电开关Ⅰ30连接,定位环Ⅰ31与左轴32接触,力矩电机Ⅰ36与右轴35接触,轴承内外环压盖37的一侧与深沟球轴承组件38接触,另一侧与右轴35接触,密封环39一侧与箱体34接触,另一侧与抗风转台33接触;密封环下环40与底座52接触,滚子轴承41与方位轴42一端接触,力矩电机Ⅱ43与方位轴42一侧接触,力矩电机控制器44固定在支撑板51上,定位环Ⅱ45与方位轴42另一端接触,导电环47与导电环架48、固定套46接触,编码器座Ⅱ49与编码器Ⅱ57接触,电源50固定在支撑板51上,底座盖板53与底座52接触,插座54固定在底座盖板53上,光电开关Ⅱ55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见光监控模块、红外监控模块、辅助激光照明模块,并分别集成在球体内,球体安装在抗风转台(33)上;保护罩(1)与侧盖板(21)机械连接,侧盖板(21)、侧面球盖(22)、后盖板(24)和前盖板(26)均机械连接,构成所述球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见光监控模块、红外监控模块、辅助激光照明模块,并分别集成在球体内,球体安装在抗风转台(33)上;保护罩(1)与侧盖板(21)机械连接,侧盖板(21)、侧面球盖(22)、后盖板(24)和前盖板(26)均机械连接,构成所述球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球体内,激光连接底板(2)与激光器(4)连接,激光器保护框组件(3)置于激光器(4)出光口上,镜头连接底板(7)与镜头(6)连接,镜头保护框组件(5)内嵌于前盖板(26)内,置于镜头(6)出光口上;热像仪(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0)上,另一端通过热像仪压圈(9)固定在箱体(34)上,12V电源(11)固定在固定板(10)上,交换机(13)通过交换机固定件(12)固定在固定板(10)上,上盖板(14)与抗风转台(33)机械连接,相机(15)与镜头(6)电连接,自动聚焦板(17)与线路板架(16)机械连接,主控制板(18)与电控固定板(19)机械连接,视频转换器(20)固定在电控固定板(19)上;气囊组件(23)对称放置在球体内的箱体(34)两侧,限位组件(25)一侧与箱体(34)接触,另一侧与抗风转台(33)接触,编码器座Ⅰ(27)一侧与编码器Ⅰ(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殿双,韩雪冰,任宝峰,张有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长光奥立红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