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线成形机的成形装置,包括沿丝线送出方向依次设置的切断装置和折弯装置,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可转动的内扭转轴,内扭转轴上设置有内扭转头,内扭转头外装有限制丝线折弯位置和折弯半径的内折角头,内扭转轴外套装有可转动的外扭转轴,外扭转轴上设置有外扭转头,外扭转头上装有对丝线施力使之弯曲的外折角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外径的内折角头,控制外扭转轴的旋转角度,便可加工出任意角度和弯曲方向和弯曲半径的丝线,产品不同半径的折角再多,折弯的方向再多也能保证生产的质量,而且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设备领域, 一种线成形机,特别是一种 线成形机的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衣架、储物栏框等生活用品或其他半成品过程中,需要对 不同直径金属丝线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和不同折弯半径的多次折 弯,产品的端头要求对齐,某一方向或某一轴线上的折弯部分须平整 且在同一平面上,传统的加工方式,多是量出尺寸标出位置,再用手 工慢慢操作,加以工具辅助, 一个一个的进行折弯,费时费力,尺寸 精度得不到保证。针对手工折弯的不足,出现了能自动完成对丝线折弯的线成形 机,这种机器包括对丝线进行前期处理的校直装置,以及对丝线折弯 的成形装置,成形装置上设置有专用的折弯模具,这种成形装置可以 实现对简单形状产品的多工序加工,但是当产品所需折角较多,各折 角半径不等、折弯的方向也各不相同时就无法胜任,加工时往往需要中途停机以更换相应的模具,导致产品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同时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增加、 产品质量提高的成形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线成形机的成 形装置,包括沿丝线送出方向依次设置的切断装置和折弯装置,所述 折弯装置包括可转动的内扭转轴,内扭转轴上设置有内扭转头,内扭 转头上装有限制丝线折弯位置和折弯半径的内折角头,内扭转轴外套 装有可转动的外扭转轴,外扭转轴上设置有外扭转头,外扭转头上装 有对丝线施力使之弯曲的外折角头。其中,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容丝线贯穿的定位部件以及与定位部件 相邻、设在垂直丝线方向上的切断部件。另外,还包括设置在折弯装置附近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可上下 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成形装置的内扭转头和外扭转头可相 互转动,当丝线被送至成形装置,先穿过内折角头,然后停在外折角 头一侧,此时外扭转头转动,外折角头推动丝线使之弯曲,由于丝线 折弯处的半径取决于内折角头的外径,折弯方向和角度取决于外扭转 头相对内扭转头旋转的角度,因而通过设置不同外径的内折角头,控 制外扭转轴的旋转角度,便可加工出任意角度和弯曲方向的丝线,产 品不同半径的折角再多,折弯的方向再多也能保证生产的质量,而且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应用本技术线的成形机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折角头的剖视图。图中,10、内扭转轴;11、内扭转头;12、内折角头;20、外扭 转轴;21、外扭转头;22、外折角头;23、轴承;30、折角头总成支. 架;40、支承板;41、定位部件;42、切断部件;43、底板;51、升 降滚珠丝杆;52、升降活动板;54、升降导轨;55、外扭转同步轮; 56、内扭转同步轮;57、同步带;58、减速机;59、伺服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3,线成形机的成形装置,包括沿丝线送出方向依次设置的切断装置和折弯装置,折弯装置用于将送过来的丝线折弯成 所需的方向和弯角,切断装置用于将折弯完毕的丝线切断,从而对后面的丝线进行再次的加工,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可转动的内扭转轴10, 内扭转轴10上设置有内扭转头11,内扭转头11上装有限制丝线折 弯位置和折弯角度的内折角头12,内扭转轴10外套装有可转动的外 扭转轴20,外扭转轴20上设置有外扭转头21,外扭转头21上装有 对丝线施力使之弯曲的外折角头22;由于内扭转轴10可带动内扭转 头11上的内折角头12自转,外扭转轴20可带动外扭转头21上的外 折角头22绕内扭转轴10转动,当丝线从若干内折角头12中间穿过, 行至外折角头2 —侧,此时外扭转轴20带动外扭转头21转动,外折 角头22推动丝线使之弯曲,丝线折弯处的半径取决于内折角头12的 外径,折弯方向和角度取决于外扭转头21相对内扭转头11旋转的角 度,因而通过设置不同外径的内折角头12,控制外扭转轴20的旋转角度,便可加工出任意角度和弯曲方向的丝线,产品不同半径的折角 再多,折弯的方向再多也能保证生产的质量,而且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作为一种实施例,本技术的切断装置包括容丝线贯穿的定位部件41以及与定位部件41相邻、设在垂直丝线方向上的切断部件 42;丝线被送至成形装置,先被定位部件固定住,然后进行折弯,折 弯完毕,丝线停止行进,切断部件42动作,向丝线施加垂直方向的 冲击力,以此切断M线。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折弯装置附近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承 板40,支承板40不动作时其上表面与内扭转头11上表面齐平,丝 线已被折弯的部分送至支承板40上,大部分重量被支承板40承担, 不易变形,当丝线下一步的加工需要转动之后再弯曲时,支承板40 可带动丝线上升或下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外扭转轴20通过轴 承23固定在折角头总成支架30上,外扭转轴20上设置有外扭转同 步轮55,内扭转轴10上设置有内扭转同步轮56,外扭转同步轮55 和内扭转同步轮56分别被伺服电机59上的减速机58通过同步带57 带动;两台独立的伺服电机59可分别带动同轴的内扭转轴10和外扭 转轴20独立旋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角头总成支架30和伺服 电机59固定在升降活动板52上,所述切断装置固定在底板43上, 升降活动板52可相对于底板43上下移动,升降活动板52上设置有 控制升降的升降滚珠丝杆51,升降活动板52和底板43通过设置在其间的升降导轨54相互滑行;这样切断装置和折弯装置就可以很方 便的相对上下移动了。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折角头12可拆卸的安 装在内扭转头11上,外折角头22可拆卸的安装在外扭转头21上, 内折角头12可设置两个、四个、六个或更多,需要得到特定折角时,旋转内扭转头11使相应外径的两个内折角头12转到支承板40方向, 外折角头22转动到丝线一侧,此时内折角头12不动,外折角头22 转动便可对丝线进行折弯,需要更换内折角头12时,丝线暂停前进,折角头总成支架30下降,内扭转头ll转动,将需要的内折角头12 移到需要位置,折角头总成支架30上升,丝线前进,继续下一步的折弯。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 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线成形机的成形装置,包括沿丝线送出方向依次设置的切断装置和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可转动的内扭转轴(10),内扭转轴(10)上设置有内扭转头(11),内扭转头(11)上装有限制丝线折弯位置和折弯半径的内折角头(12),内扭转轴(10)外套装有可转动的外扭转轴(20),外扭转轴(20)上设置有外扭转头(21),外扭转头(21)上装有对丝线施力使之弯曲的外折角头(22)。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成形机的成形装置,包括沿丝线送出方向依次设置的切断装置和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可转动的内扭转轴(10),内扭转轴(10)上设置有内扭转头(11),内扭转头(11)上装有限制丝线折弯位置和折弯半径的内折角头(12),内扭转轴(10)外套装有可转动的外扭转轴(20),外扭转轴(20)上设置有外扭转头(21),外扭转头(21)上装有对丝线施力使之弯曲的外折角头(2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成形机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容丝线贯穿的定位部件(41)以及与定位部件(41) 相邻、设在垂直丝线方向上的切断部件(42)。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成形机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折弯装置附近的支承板(40),所述支承板(40)可上 下移动。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线成形机的成形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外扭转轴(20)通过轴承(23)固定有折角头总成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麦志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