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其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845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其光源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镜面;所述镜面面对该入光面;至少一板面;所述至少一板面邻接该入光面及该镜面;复数导光微结构;所述复数导光微结构设置于该板面,该些导光微结构之亮度影响参数是随着与该入光面之距离而不同;沿着平行于该镜面之法线方向之一延伸线撷取复数个等距离分布的区块,其中之一区块之亮度影响参数具有一最大值,且邻近该镜面之另一区块之亮度影响参数的数值小于该最大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升出光均匀度的导光板以及可以提供均匀出光的面光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模块,尤其涉及该光源模块中的导光板。
技术介绍
配合参阅第一图a,为现有技术的光源模块的立体图。该光源模块50包含至少一发光二极管52及一导光板54。该发光二极管52具有一光轴A,且该发光二极管52发出之光线的光分布曲线是随着与光轴A之间的夹角不同而不同,其中发光二极管52设置于第一图b的原点(0,0)位置,且该发光二极管52的光轴A与第一图b之坐标O度位置重合。该发光二极管52光线出射之位置与光轴A之间的夹角愈大,则其对应光分布愈小。其次,该发光二极管52的光分布是随着照射距离增加而衰减。另外,第一图b中所标示之Ix、Iy分 别对应指示该发光二极管52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之光分布曲线。再参阅第一图a,该导光板54包含一入光面540、二相对之板面542、一后端面544及二相对之侧面546。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光板54为矩形板体且该入光面540为该导光板54短边方向(对应图中y轴方向)之一侧面,该发光二极管52设置于该入光面540并朝向该入光面540发出光线,该些板面542邻接于该入光面540且为该导光板54具有较大面积之侧面,该些板面542的短边长度为a,长边(对应图中X方向)长度为b。该后端面544面对该入光面540并邻接于该等板面542,该后端面544为平滑面(或称镜面)。该些侧面546邻接于该入光面540、该些板面542及该后端面544,该些侧面546为平滑面。其中之一板面542设置有复数个导光微结构5420,以将入射于该导光板54的光线有效地引导至该后端面544,其次,进入该导光板54的光线可以经由设置有该等导光微结构5420之板面542向外界出射或经由未设置该等导光微结构5420之另一板面542向外界出射。根据前述之发光二极管之特性,为使得光源模块达到均匀出光的效果,则沿着该导光板54之X轴方向设置之该等导光微结构5420之亮度影响参数是随着逐渐远离该入光面540而递增,如第二图a所示,使进入导光板54的光线可以有效地被引导至后端面544。其次,沿着该导光板54之y轴方向设置之该些导光微结构5420之亮度影响参数必须随着与发光二极管52之光轴A的夹角增加而递增;在本实施例中,该光源模块50以包含一个发光二极管52为例说明,且该发光二极管52大致设置于该入光面540的正中间,因此,对应该导光板54之y轴方向设置之该些导光微结构5420之亮度影响参数如第二图b所示,用以调整该导光板54的出光均匀度,以期能达到均匀出光的效果。其中该些导光微结构5420之亮度影响参数可以为该些导光微结构5420之分布密度、设置深度或面积,且亮度影响参数的数值大的区域得以散射较多的光线,亮度影响参数的数值小的区域得以散射较少的光线。由于该后端面544为平滑面,因此,传递至后端面544的部分光线是通过该后端面544折射而出,其它部分光线则经由该后端面544反射后返回该导光板54,如第一图c所/Jn ο邻近于该后端面544处之该些导光微结构5420不但散射经该后端面544反射后的光线,同时地也散射由该发光二极管54发出并通过该入光面540进入该导光板54的光线,加上邻近于该后端面544处之该些导光微结构5420的亮度影响参数的数值大,致使该板面542于邻近于该后端面544之区域之光线的出光强度大于其它远离于该后端面544之区域,使该光源模块50产生亮度不均之问题。再者,由于该些侧面546亦为平滑面,因此邻近于该些侧面546之区域也会产生如上所述之亮度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导光板的光源模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镜面;所述镜面面对该入光面;至少一板面;所述至少一板面邻接该入光面及该镜面;复数导光微结构;所述复数导光微结构设置于该板面,该些导光微结构之亮度影响参数是随着与该入光面之距离而不同;沿着平行于该镜面之法线方向之一延伸线撷取复数个等距离分布的区块,其中之一区块之亮度影响参数具有一最大值,且邻近该镜面之另一区块之亮度影响参数的数值小于该最大值。本技术的一种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一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入光面;一镜面;所述镜面面对于该入光面;至少一板面;所述至少一板面邻接于该入光面及该镜面;复数导光微结构;所述复数导光微结构设置于该板面,该些导光微结构之亮度影响参数是随着与该入光面之距离而不同;沿着平行于该镜面之法线方向之一延伸线撷取复数个等距离分布的区块,其中之一区块之亮度影响参数具有一最大值,且邻近该镜面之区块之影响参数的数值小于该最大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升出光均匀度的导光板以及可以提供均匀出光的面光源。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技术之光源模块之立体图。图Ib为发光二极管之光分布曲线图。图Ic为光线于该导光板内部的传递路径图。图2a为现有技术之导光板之I轴方向之导光微结构之亮度影响参数之曲线图。图2b为现有技术之导光板之X轴方向之导光微结构之亮度影响参数之曲线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光源模块之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光源模块之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导光板之7轴方向之导光微结构之亮度影响参数之曲线图。图6为对应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导光板之导光微结构之分布密度示意图。图7为对应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导光板之导光微结构之设置深度分布示意图。图8为对应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导光板之导光微结构之面积分布不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光源模块之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之光源模块之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之光源模块之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之导光板之I轴方向之导光微结构之亮度影响参数之曲线图。图13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之光源模块之立体图。图1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之光源模块之俯视图。图15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之导光板之X轴方向之导光微结构之亮度影响参数之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鉴于先前技术所述,本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升出光均匀度的导光板。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导光板之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可以提供均匀出光之面光源。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镜面、至少一板面及复数导光微结构。该镜面邻接于该入光面,该板面邻接于该入光面及该镜面。该等导光微结构设置于该板面,该些导光微结构之亮度影响参数是随着与该入光面之距离而不同;其中,该板面沿着该镜面之法线方向区分为一具有该镜面之第一区域及一相邻于该第一区域之第二区域,并沿着一平行于该法线方向之延伸线于该第一区域撷取一第一区块,以及沿着该延伸线于该第二区域撷取一第二区块,该第一区块之亮度影响参数的数值小于该第二区块之亮度影响参数的数值。根据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些导光微结构之亮度影响参数为该些导光微结构之分布密度、设置深度及面积之其中之至少一者。根据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导光板包含二相反之镜面,分别邻接于该入光面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镜面;所述镜面面对该入光面;至少一板面;所述至少一板面邻接该入光面及该镜面;复数导光微结构;所述复数导光微结构设置于该板面,该些导光微结构之亮度影响参数是随着与该入光面之距离而不同;沿着平行于该镜面之法线方向之一延伸线撷取复数个等距离分布的区块,其中之一区块之亮度影响参数具有一最大值,且邻近该镜面之另一区块之亮度影响参数的数值小于该最大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钧皓李信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