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653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LED灯板具有第一水平底面和相对第一水平底面倾斜的出光面,其导光板的入光面至少包括一个平行于所述LED灯板出光面的第一斜面部,其中,所述第一水平底面和出光面的配合使得所述LED灯板与相同厚度的LED灯板相比具有更大的出光面积,与相同出光面积的LED灯板相比具有更小的厚度,有利于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减小或出光面积增大;所述导光板的第一斜面部有效地减少了从出光面射出而入射到导光板入射面的光线损失,提高背光模组的光线利用率;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板的第一水平底面更利于贴片和固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晶显示屏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电视也从使用传统的显像管到现在的液晶屏。由于液晶显示屏是被动发光的显示屏,液晶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背光模组提供光源。从光源的类别来分,可以分为CCFL背光模组,LED背光模组等。LED背光模组根据LED位置来分类,可以分为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和侧光式LED背 光模组。侧光式LED背光模组的厚度可以做得比直下式的薄很多,同时也可以节省部分LED 灯,并且不影响均匀性。侧光式LED背光模组中,LED灯安装到LED灯板上后,LED灯板一般为平板型,安置在导光板的一侧或两侧。图IA和图IB分别为现有技术中两种典型的侧光式LED背光模组。图IA所示的侧光式LED背光模组中,导光板102为平板形,LED灯101固定装配在LED灯板100上,且位于所述LED灯板100出光面IOOa的内侧,LED灯101的光线由LED灯板的出光面IOOa射出,并由导光板102的入光面102a进入导光板102,导光板102将光线自预期的方向射出。但是,这种侧光式LED背光模组,由LED灯板100的出光面IOOa射出的部分平行光线由入光面102a进入导光板102时会无法经导光板102的出光面102b射出,例如直射到入光面102a的光线(如图IA中虚线所示)会直接由导光板102的侧面102c反射,反射后的部分光线得从入光面102a射出,大大折损光线的能量,进而降低背光模组的效率。图IB所不的侧光式LED背光模组中,导光板102为楔形板,于入光面102a处形成一突出部103,该突出部103的高度Hl高于导光板102的高度H2,LED灯101的光线由LED灯板的出光面IOOa射出,并由导光板102的入光面102a进入导光板102,突出部103增加了导光板102的入光面积,使LED灯101大部分的光线得以进入导光板102,并自预期的方向射出,减少光线损失,提高背光模组的效率。但是,这种侧光式LED背光模组,仍旧无法避免例如直射到入光面102a的部分光线的损失(如图IB中虚线所示),进而降低背光模组的效率。从图IA和图IB所示的侧光式LED背光模组中可以看出,从LED灯板的出光面入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光线的入射角,是影响背光模组的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由于现有的LED器件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薄型化,LED灯板和导光板的厚度也相应逐渐减小,这势必会造成LED灯光的出射面减小,导光板的入射面也越来越小,进一步影响了背光模组的光线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能提供一种与相同厚度的LED灯板相比具有更大的出光面积、与相同出光面积的LED灯板相比具有更小的厚度的LED灯板,同时减少光线损失,提高背光模组的光线利用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LED灯板,至少包括第一水平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一水平底面相交且相对所述第一水平底面倾斜的出光面;LED灯,固定装配在所述LED灯板上,且位于所述LED灯板出光面的内侧;导光板,位于所述LED灯板出光面的外侧,所述导光板至少包括第二水平底面以及与第二水平底面相交的入光面,所述入光面至少包括一个平行于所述LED灯板出光面的第一斜面部。进一步地,所述LED灯的侧面垂直于所述LED灯板的水平底面。进一步地,所述LED灯的侧面平行于所述LED灯板出光面。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与第二水平底面相对且与所述入光面相交的第二出光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部一端与第二水平底面相交,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光面直接或间接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光面直接相连时,所述入光面为平行于所述LED灯板出光面的一个斜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光面间接相连时,所述入光面还包括第二斜面部,所述第二斜面部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斜面部相连,另一端直接与所述第二出光面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光面到第二水平底面的垂直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直接或者间接相连的一端到第二水平底面的垂直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部为平滑的单个斜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部为锯齿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部间接与所述第一斜面部相连时,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还包括一个平行于所述第二水平底面的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板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一水平底面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板还包括一与所述LED灯板的出光面相对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一水平底面的夹角为直角、锐角或钝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其LED灯板具有第一水平底面和相对第一水平底面倾斜的出光面,其导光板的入光面至少包括一个平行于所述LED灯板出光面的第一斜面部,其中,所述第一水平底面和出光面的配合使得所述LED灯板与相同厚度的LED灯板相比具有更大的出光面积,与相同出光面积的LED灯板相比具有更小的厚度,有利于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减小或出光面积增大;所述导光板的第一斜面部有效地减少了从出光面射出而入射到导光板入射面的光线损失,提高背光模组的光线利用率;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板的第一水平底面更利于贴片和固定。附图说明图IA和图IB所示分别为现有技术中两种典型的侧光式LED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2D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LED灯板结构示意图;图3A至图3C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2B的LED灯板和LED灯与图3A的导光板组装成而成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说明如下。请参考图2A至2D、图3A至3C以及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LED灯板200,至少包括第一水平底面200a以及与所述第一水平底面200a相交且相对所述第一水平底面200a倾斜的出光面200b ;LED灯201,固定装配在所述LED灯板200上,且位于所述LED灯板200出光面200b的内侧;导光板202,位于所述LED灯板200出光面200b的外侧,所述导光板202至少包括第二水平底面202a以及与第二水平底面202a相交的入光面,所述入光面至少包括一个平行于所述LED灯板200出光面200b的第一斜面部202b。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202还包括与第二水平底面202a相对且与所述入光面相交的第二出光面202c。请参考图2A,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灯201的侧面垂直于所述LED灯板200的第一水平底面200a,所述LED灯板200的出光面200b与所述第一水平底面200a的夹角为钝角,所述LED灯板200还包括一与所述LED灯板200的出光面200b相对的侧面200c,所述侧面200c与所述第一水平底面200a的夹角为直角。请参考图2B,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灯201的侧面平行于所述LED灯板200的出光面200b,所述LED灯板200的出光面200b与所述第一水平底面200a的夹角为钝角,所述LED灯板200还包括一与所述LED灯板200的出光面200b相对的侧面200c,所述侧面200c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灯板,至少包括第一水平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一水平底面相交且相对所述第一水平底面倾斜的出光面;LED灯,固定装配在所述LED灯板上,且位于所述LED灯板出光面的内侧;导光板,位于所述LED灯板出光面的外侧,所述导光板至少包括第二水平底面以及与第二水平底面相交的入光面,所述入光面至少包括一个平行于所述LED灯板出光面的第一斜面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