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58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包括矫直组件、底座两部分,其中矫直组件由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上矫直轮、下矫直轮构成,该矫直组件安装于底座的斜槽内。由于在安装板上,下矫直轮固定不动,上矫直轮可以上下移动,用以调整上下矫直轮之间的间隙,以适应不同钢筋规格的要求。并可以根据钢筋的根数,可以增减底座上安装的矫直组件的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降低成本,同时应用灵活,维护方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材机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适应全自动钢筋焊网生产线需要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
技术介绍
本技术实现以前,现有的钢筋矫直设备不能适应全自动钢筋焊网生产线的需要,多根钢筋并行矫直生产往往利用现有单根钢筋矫直设备,每台均带动力,投资大,占地面积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钢筋矫直机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钢筋矫直机构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便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钢筋矫直机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钢筋矫直机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包括矫直组件、底座两部分,其中矫直组件由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上矫直轮、下矫直轮构成,该矫直组件安装于底座的斜槽内。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其中所述的矫直组件中的上矫直轮和下矫直轮是上下间隔交错设置,且上矫直轮和下矫直轮之间留有间隙。前述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其中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上矫直轮通过轴与调节螺栓连接,并通过旋转调节螺栓来实现轴的上下移动,进而调整间隙。前述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其中所述的上矫直轮为2个,下矫直轮为3个。前述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其中述的矫直组件具有复数个,并根据钢筋的根数增减底座上安装的矫直组件数量。前述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其中所述的矫直组件具有一列以上,前后对应的两列矫直组件保持上矫直轮和下矫直轮之间的间隙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前述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其中前后对应的矫直组件两两互相垂直。前述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其中所述的安装板为凹型结构。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多线钢筋矫直机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通过本技术的矫直组件,由于在安装板上,下矫直轮固定不动,上矫直轮可以上下移动,用以调整上下矫直轮之间的间隙,以适应不同钢筋规格的要求。并可以根据钢筋的根数,可以增减底座上安装的矫直组件的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本技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降低成本;同时,应用灵活,维护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新颖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钢筋矫直机构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正面视图。图1B示出了图1A的侧面视图。图2A是矫直组件的正面视图。图2B是矫直组件的结构侧视图及局部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面结构示意图。1矫直组件2底座3上矫直轮4下矫直轮 5安装板6调节螺栓7斜槽 8轴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A和1B所示,示出了本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A示出了本技术多线钢筋矫直机构的正面视图,图1B示出了图1A的侧面视图,其中本技术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包括矫直组件1、底座2两大部分,矫直组件1通过斜槽7设置在底座2上。矫直组件1由上矫直轮3、下矫直轮4、安装板5等部分组成。请参阅图2A所示,矫直组件1通过螺栓安装于底座2的斜槽内,前后平行排列放置。其中单个矫直组件1由两个上矫直轮3、三个下矫直轮4及安装板5组成,上矫直轮3与下矫直轮4分别通过轴承(未示出)安装于各自的轴上,五个矫直轮均可以自由转动。两个上矫直轮3规格相同,其轴心安装于同一水平。三个下矫直轮4也同等规格,其轴心也安装于同一水平。矫直轮的安装轴一端有螺纹,使用螺母固定于安装板,其中上矫直轮3和下矫直轮4是间隔设置在呈凹型的安装板5上,该安装板5也可是能够设置于底座2上的其他形状。另外,在安装板5上,下矫直轮4固定不动。两个上矫直轮3可以上下同步移动,用以调整与下矫直轮4之间的间隙,以适应不同钢筋规格的要求,这样钢筋就可以从上下矫直轮的间隙通过而被矫直。并且可根据钢筋的根数,可以增减底座上安装的矫直组件的数量。请参阅图2B所示,示出了矫直轮通过螺栓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侧视图及其侧面剖视图。其中轴8为连接上矫直轮3与调节螺栓6的组件,调节螺栓6与轴8为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螺栓6即可上下移动轴8进而达到调整上矫直轮3与下矫直轮4之间的间隙的目的,进而适应不同规格的钢筋。请参阅图3所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钢筋矫直机构的正面立体示意图。图示了钢筋在矫直组件中传送的过程,在钢筋焊接网生产线中,该机构与多线钢筋送线机构配合使用,完成多根钢筋的同步矫直送进。请参阅图4、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是图4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了矫直组件1通过螺栓安装于底座2的斜槽7内,前后平行两排放置,两列对应矫直组件1处于互相垂直状态,通过使两列对应矫直部件1处于互相垂直状态使用则对钢筋的矫直效果更佳。这里两列的矫直组件1只要保持每列的上矫直轮3和下矫直轮4之间的间隙在一水平直线上就可达到上述目的,而不局限于一个角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包括矫直组件、底座两部分,其特征在于:矫直组件由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上矫直轮、下矫直轮构成,该矫直组件安装于底座的斜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包括矫直组件、底座两部分,其特征在于矫直组件由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上矫直轮、下矫直轮构成,该矫直组件安装于底座的斜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矫直组件中的上矫直轮和下矫直轮是上下间隔交错设置,且上矫直轮和下矫直轮之间留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线钢筋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上矫直轮通过轴与调节螺栓连接,并通过旋转调节螺栓来实现轴的上下移动,进而调整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线钢筋矫直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哲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