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MT自动换挡装置,该装置安装在变速箱上,包括换挡电机;其还包括传动机构、能自锁的蜗轮蜗杆机构、与蜗轮蜗杆机构连接的轮芯,在所述轮芯的轮芯轴一端连接有信号采集单元以及轮芯的轮芯轴另一端装在变速箱的换挡拨叉上,所述换挡电机为直流换挡电机,该直流换挡电机经传动机构后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信号采集单元与一个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该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接收所述信号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号而控制所述换挡电机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AMT自动换挡装置换挡方便、安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纯电动汽车专用的换挡结构,尤其涉及ー种纯电动汽车专用AMT自动换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多数汽车的挡位控制为手动换挡,手动换挡操作复杂,且容易出错,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经常控制不好离合器而导致汽车熄火,或者在市区行驶时,走走停停,不停的踩离合器换挡,时间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电控换挡的换挡设备应运而生。传统的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汽车的MT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动カ输出部分相连,将发动机的驱动转矩传给汽车的驱动轴,在普通手动变速箱的基础上,通过加装微电脑·控制的电动装置取代原来由人工操作完成的换挡动作,实现换挡全过程的自动化。但是传统汽车采用发动机作为其动力源,发动机既不能带负载起动,又无法反向运转,因此传统汽车的MT与发动机之间必须配备离合器,并且在MT中要设置倒挡机构,使用时仍需要踩离合器,故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挡方便、安全的AMT自动换挡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AMT自动换挡装置,该装置安装在变速箱上,包括换挡电机;其还包括传动机构、能自锁的蜗轮蜗杆机构、与蜗轮蜗杆机构连接的轮芯,在所述轮芯的轮芯轴一端连接有信号采集单元以及轮芯的轮芯轴另一端装在变速箱的换挡拨叉上,所述换挡电机为直流换挡电机,该直流换挡电机经传动机构后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信号采集单元与一个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该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接收所述信号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号而控制所述换挡电机动作。较佳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依次哨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所述能自锁的蜗轮蜗杆机构由蜗杆和蜗轮组成,蜗轮与设置在蜗杆上的蜗杆齿形成自锁性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直流换挡电机的电机轴连接以及第三齿轮与蜗杆连接。较佳地,所述蜗轮为扇形蜗轮。较佳地,所述信号采集单元为霍尔传感器。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AMT自动换挡装置由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信号采集单元采集信号而控制所述换挡电机正反转、进一歩借助传动机构、能自锁的蜗轮蜗杆机构的配合最终实现由轮芯带动所述变速箱换挡,从而本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换挡,其操作简单;由于采用蜗轮蜗杆机构能够实现自锁也保证了换挡后避免挡位跳动而确保换挡安全、运行可靠。本技术由换挡电机、传动机构、能自锁的蜗轮蜗杆机构等构成,其体积小、结构紧凑、成本低。(2)本技术的传动机构采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三齿轮配合方式使传动机构的体积最合理。(3)另外,本技术的AMT自动换挡装置可装配在有级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上,使其具有自动变速箱和传统手动变速箱的双重优点,既操作简便、驾驶舒适,又提高了传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エ艺。同时摆脱了因人为换挡不利造成的离合器过度磨损及能源消耗増加。此外,在变速箱的换挡控制方面,本技术的AMT自 动换挡装置可保留传统的手动换挡装置,实现集手动、自动换挡功能于一体。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AMT自动换挡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轮芯部分的立体图;图3为轮芯与变速箱配合部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參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參考图1-3,ー种AMT自动换挡装置,该装置安装在纯电动汽车的变速箱上,如可用在2挡纯电动汽车上,其安装在纯电动汽车的有级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上。本实施方式还包括换挡电机I、传动机构、能自锁的蜗轮蜗杆机构、与蜗轮蜗杆机构连接的轮芯7,在所述轮芯7的轮芯轴一端连接有信号采集单元8以及轮芯7的轮芯轴另一端装在变速箱的换挡拨叉上,所述换挡电机I为直流换挡电机,如12V的永磁直流电机,该直流换挡电机经传动机构后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信号采集单元8与一个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该控制単元用于通过接收所述信号采集单元8所采集的信号而控制所述换挡电机I动作。具体来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三齿轮4,所述能自锁的蜗轮蜗杆机构由蜗杆5和蜗轮6组成,蜗轮6与设置在蜗杆5上的蜗杆齿形成自锁性啮合,所述第一齿轮2与直流换挡电机I的电机轴连接以及第三齿轮4与蜗杆5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也可以米用2个齿轮哨合或者3个以上的齿轮哨合的方式实现传动效果,只是采用3个齿轮啮合的结构能够使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合理,或者还可采用同步齿形带传动作为传动结构,或者通过ー个联轴器直接把电机轴连接到蜗杆上而形成传动结构的作用均不影响本技术的保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蜗轮6可为扇形蜗轮。所述信号采集单元8可为霍尔传感器,用于采集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车辆行驶速度状态、油门状态、刹车状态、蜗杆5转动角度等信号并传递给所述控制单元,霍尔传感器可以降低系统干扰。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信号采集单元8传输的各种信号源进行分析、处理、并发出指令,控制所述换挡电机I正向或反向转动等。换挡电机I是通过蓄电池供电启动,用作动カ源,带动负载启动。上述的能自锁的蜗轮蜗杆结构可采用N挡(空挡)、I挡、2挡三个挡位。当所述信号采集单元8采集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车辆行驶速度状态、油门状态、刹车状态、蜗杆5转动角度等信号并传递给所述控制单元时,所述控制单元发出指令而控制所述直流换挡电机正向或反向转动,而所述换挡电机I的正向或反向转动经所述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三齿轮4、蜗杆5后带动蜗轮6实现动作,即通过所述蜗杆5的正向或反向转动使得与其啮合的蜗杆5转动而发生角度变化,所述蜗杆5的转动使所述轮芯7带动变速箱拨叉转动而实现自动换挡,此换挡过程简单,井能在满足发动机排放的要求下很好的与整车同时满足气体排放要求。始終使整车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具有机械继承性强,传动效率高,燃油经济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另外,本实施方式的AMT自动换挡装置还有自我诊断功能,在AMT自动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时显示故障信息代码,提示驾驶员的注意,便于维护人员进行修理。由于所述直流换挡电机可以带负载启动,纯电动汽车的控制单元将所述换挡电机I的驱动转矩传给汽车的驱动轴时,无需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离合器。由于所述换挡电机I的旋向可以通过电路控制实现变换,所以电动汽车无需内燃机汽车变速箱中的倒挡。由于传动机构仅由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三齿轮4、蜗杆5构成,故使得所述AMT自动换挡装置体积小,结构紧凑,成本低,运行可靠。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AMT自动换挡装置可装配在有级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上,使其具有自动变速箱和传统手动变速箱的双重优点,既操作简便、驾驶舒适,又提高了传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エ艺。同时摆脱了因人为换挡不利造成的离合器过度磨损及能源消耗増加。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AMT自动换挡装置具体执行方式作详细说明控制单元收到换挡指令后,检测车速、拨杆位置信息,并控制所述直流换挡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2转动,经过所述第二齿轮3、所述第三齿轮4传递给所述蜗杆5,所述蜗杆5带动所蜗轮6转动,即所述轮芯7也转动,由于轮芯7的轮芯轴另一端装在变速箱的换挡拨叉上,从而所述轮芯7的转动又带动变速箱拨叉运作实现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AMT自动换挡装置,该装置安装在变速箱上,包括换挡电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传动机构、能自锁的蜗轮蜗杆机构、与蜗轮蜗杆机构连接的轮芯,在所述轮芯的轮芯轴一端连接有信号采集单元以及轮芯的轮芯轴另一端装在变速箱的换挡拨叉上,所述换挡电机为直流换挡电机,该直流换挡电机经传动机构后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信号采集单元与一个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该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接收所述信号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号而控制所述换挡电机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济明,易高,王俊,黄俊,刘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