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40557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包括制冷组件、制热组件、电控组件及温度感测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循环封闭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芯,所述制热组件包括循环封闭连接的暖风芯体、发动机循环水箱及水泵,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芯之间设有储液干燥器及膨胀阀,所述暖风芯体与所述水泵之间还设有电磁暖水阀,所述温度感测件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所述制冷组件的压缩机、膨胀阀及冷凝器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所述制热组件的电磁暖水阀、水泵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客车空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尤其是客车通常设有空调系统。客车通过空调系统根据外界及车厢内温度对车内的温度进行调节。现有空调系统一般设有制冷及制热的相关组件。在室外温度较低的冬天,客车进行制热工作时,由于车内容温差较大,容易导致车内湿度较大,需要进行除湿。现有的空调系统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先进行制冷工作,利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除湿效果进行除湿并降温,除湿后再进行制热升温。现有的空调系统在此种情况下一般需要 进行人工操作,操作繁琐复杂,不利于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包括制冷组件、制热组件、电控组件及温度感测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循环封闭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芯,所述制热组件包括循环封闭连接的暖风芯体、发动机循环水箱及水泵,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芯之间设有储液干燥器及膨胀阀,所述暖风芯体与所述水泵之间还设有电磁暖水阀,所述温度感测件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所述制冷组件的压缩机、膨胀阀及冷凝器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所述制热组件的电磁暖水阀、水泵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设有蒸发器壳体,所述制冷组件的蒸发器芯和制热组件的暖风芯体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壳体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冷凝器与压缩机之间采用高压软管相互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蒸发器芯与压缩机之间采用低压软管相互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制冷组件还设有冷凝风机,所述冷凝风机对应所述冷凝器设置,所述冷凝风机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制冷组件还设有蒸发风机,所述蒸发风机对应所述蒸发器芯设置,所述蒸发器芯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温度感测件采用温度传感器。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本技术的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进行制热并除湿时,首先通过电控系统设定下限温度及上限温度。通过温度感测件对车内温度进行感测。如果车内温度低于预设的下限温度时,在电控组件控制下,制热组件进行制热工作;当车内温度在预设的下限温度与预设的上限温度之间时,在电控组件控制下,制热组件及制冷组件同时工作;当车内温度高于预设的上限温度时,在电控组件控制下,仅制冷组件工作,制热无输出。可以理解的是,使用者也可直接通过电控系统对制冷组件及制热组件进行控制,以对客车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本技术的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通过电控组件对温度进行控制,使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并兼具除湿功能,省去了繁琐的操作,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10,包括制冷组件11、制热组件13、电控组件15及温度感测件17。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感测件17采用温度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温度感测件17可采用其他用于检测客车内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制冷组件11包括通过管道循环封闭连接的压缩机111、冷凝器113及蒸发器芯115。所述冷凝器113与所述蒸发器芯115之间设有储液干燥器117及膨胀阀119。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113与压缩机111之间采用高压软管21相互连接,蒸发器芯115与压缩机111之间采用低压软管23相互连接。制冷组件11还设有冷凝风机118,所述冷凝风机118对应所述冷凝器113设置,所述冷凝风机118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15。制冷组件11还设有蒸发风机116,所述蒸发风机116对应所述蒸发器芯115设置,所述蒸发器芯115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15。制热组件13包括通过管道循环封闭连接的暖风芯体131、发动机循环水箱133及水泵135。所述暖风芯体131与所述水泵135之间还设有电磁暖水阀137。暖风芯体131与发动机循环水箱133之间的设置有回水管31及进水管33,所述水泵135及电磁暖水阀137设置于所述暖风芯体131与发动机循环水箱133之间的进水管33。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10设有蒸发器壳体,所述制冷组件11的蒸发器芯115和制热组件13的暖风芯体131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壳体内。温度感测件17连接于电控组件15,制冷组件11的压缩机111、膨胀阀119及冷凝器113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15,制热组件13的电磁暖水阀137、水泵135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15。在电控组件15的控制下,制冷组件11及制热组件13的各个部件开启或关闭以进行并完成制冷或制热工作。使用本技术的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10制冷时,制冷剂在蒸发器芯115中不断吸收车厢内热空气的热量蒸发变成气体,压缩机111吸入由蒸发器出来的气态制冷齐U,并将其压缩成为高温、高压气体排入冷凝器113冷却液化,同时向车外空气放热。液化的制冷剂流入储液干燥器117,除去水份和杂质并气液分离后再流经膨胀阀119进行自动节流。液化的制冷剂的压力温度急剧下降,迅速变成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并喷入蒸发器。蒸发器上的蒸发风机116将车厢内热空气送到蒸发器进行冷却再送回车厢内,使车内的空气温度下降,达到制冷效果。此时,制冷剂吸热蒸发成低温、低压气体,又重新被压缩机111吸入进行下一轮制冷循环。使用本技术的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10制热时,发动机循环水的高、低压端分别与暖风芯体131进、出口连接。需要采暖时,发动机循环水经水泵135向暖风芯体131中不断循环,暖风不断吹出,达到车厢供暖的效果。在夏天制冷时,蒸发器芯115体与其他的制冷元件如冷凝器113、膨胀阀119、压缩机111等组成一套完整的制冷系统;在冬天制热时,暖风芯体131与车辆上的水泵135、发动机水箱、水阀等通过热水胶管连成一体,组成一套完整的采暖系统。在冬天采暖系统工作时,因车内外温差大,导致车内湿度较大,需要进行除湿,一般是通过再打开制冷系统来进行降温除湿,但人工反复操作比较麻烦,且不利于控制。使用本技术的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10进行制热并除湿时,首先通过电控系统设定下限温度及上限温度。通过温度感测件17对车内温度进行感测。如果车内温度低于预设的下限温度时,在电控组件15控制下,制热组件13进行制热工作;当车内温度在预设的下限温度与预设的上限温度之间时,在电控组件15控制下,制热组件13及制冷组件11同时工作;当车内温度高于预设的上限温度时,在电控组件15控制下,仅制冷组件 11工作,制热无输出。可以理解的是,使用者也可直接通过电控系统对制冷组件11及制热组件13进行控制,以对客车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本技术的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10通过电控组件15对温度进行控制,使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并兼具除湿功能,省去了繁琐的操作,使用方便。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除湿功能的客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组件、制热组件、电控组件及温度感测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循环封闭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芯,所述制热组件包括循环封闭连接的暖风芯体、发动机循环水箱及水泵,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芯之间设有储液干燥器及膨胀阀,所述暖风芯体与所述水泵之间还设有电磁暖水阀,所述温度感测件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所述制冷组件的压缩机、膨胀阀及冷凝器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所述制热组件的电磁暖水阀、水泵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靖国平邝维盛陈玉忠刘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劲达技术河源有限公司广东劲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