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钢包保护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8621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连铸设备领域的一种新型钢包保护管,以解决目前保护管内腔是直筒形导致的从钢包下来的钢水成直线进入到中间包冲击区,对冲击区底部冲击较严重的问题。本钢包保护管内腔上部为直筒形,保护管内腔下部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上部和下部之间平滑过渡。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从钢包到中间包的钢水由直线形变成散流,减少了钢水对中间包底的冲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铸设备领域的ー种新型钢包保护管
技术介绍
连铸エ序浇注钢水过程中,钢水从钢包到中间包过程需采用保护浇注エ艺,防止钢水与空气接触造成吸氧或者吸氮,影响铸坯质量。目前各钢厂大多采用钢包保护管对从钢包流动到中间包过程中的钢水进行保护浇注,保护管内腔是直筒形,从钢包下来的钢水成直线进入到中间包冲击区,对冲击区底部冲击较严重,而中间包受高度和容量的限制,中间包包底已经无法加厚和下沉,限制了中间包的连浇炉数,对生产组织和钢铁料消耗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减轻中间包包底冲击的新型钢包保护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新型钢包保护管,保护管内腔上部为直筒形,其在于,保护管内腔下部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上部和下部之间平滑过渡。优选的,保护管从距上ロ 50%_60%处开始内腔直径逐渐扩大,至保护管下ロ呈喇ロΛ形。优选的,保护管内腔下部管壁向外傾斜度为5° -10°。使用本技术使从钢包到中间包的钢水由直线形变成散流,減少了钢水对中间包底的冲击,经在武钢ー炼钢厂试用,中间包连浇炉数平均提高了 5炉,连鋳工序钢铁料消耗平均降低4. 7kg/t。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I-保护管内腔上部;2_保护管内腔下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新型钢包保护管,保护管内腔上部I为直筒形,保护管内腔下部2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上部和下部之间平滑过渡,保护管从距上ロ 50%-60%处开始内腔直径逐渐扩大,至保护管下ロ呈喇叭形,保护管内腔下部管壁向外傾斜度为5° -10°。经过在武钢ー炼钢厂试用,浇注720分钟后,中间包包底冲击砖被侵蚀厚度比原来减少30mm,使中间包可连烧炉数提高了 5炉,连铸エ序钢铁料消耗平均降低4. 7kg/t。权利要求1.新型钢包保护管,保护管内腔上部为直筒形,其特征在于保护管内腔下部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上部和下部之间平滑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钢包保护管,其特征在于保护管从距上ロ50%-60%处开始内腔直径逐渐扩大,至保护管下ロ呈喇叭形。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钢包保护管,其特征在于保护管内腔下部管壁向外傾斜度为5° -1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连铸设备领域的一种新型钢包保护管,以解决目前保护管内腔是直筒形导致的从钢包下来的钢水成直线进入到中间包冲击区,对冲击区底部冲击较严重的问题。本钢包保护管内腔上部为直筒形,保护管内腔下部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上部和下部之间平滑过渡。使用本技术使从钢包到中间包的钢水由直线形变成散流,减少了钢水对中间包底的冲击。文档编号B22D41/50GK202621912SQ20122023063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于海双, 陈迪庆, 赵中福, 郭忠波, 张明, 潘金保, 白静, 罗伟文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钢包保护管,保护管内腔上部为直筒形,其特征在于:保护管内腔下部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上部和下部之间平滑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双陈迪庆赵中福郭忠波张明潘金保白静罗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