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51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推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模轮座,其主轴设置于机台上,该模轮座内部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置可旋转并调整相关位置的活动模轮,该活动模轮内形成供管件容置的凹部; 一曲手机构,包括一机座,该机座一端穿设于模轮座的主轴,且该机座表面设置固定座,该固定座内部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设置可旋转的弯模轮,该弯模轮内形成供管件容置的凹部; 一辅推轮组,其滑座内部设置相互并列的辅推轮,各辅推轮间呈相互连动状态。(*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弯管作业的推弯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管件在进行弯管作业时,主要是利用拉弯或推弯的方式来达成,然由于传统以拉弯方式来进行弯管作业时,其过程中通常会令欲进行弯管作业的管件本身产生弯形,因而导致其弯管成品的品质不佳,故目前业界通常皆利用弯管机的结构设计,配合推弯方式来进行弯管作业,以获得品质较佳的弯管成品。中国台湾公告编号第四二八五00号所示的“弯管机结构改良”新型专利案,该弯管机主要是于机头上设一活动模轮,且其曲手机构中设有一弯模轮,而固定模座前则设置相互并列的二辅推轮,二辅推轮的相对位置处,另设有一传动轮组,藉此设计,即可将欲进行弯管作业的管件一端插入送料机夹头,使送料机推送管件时,其管件另一端可穿过传动轮组的主动轮及二辅推轮间,且置于活动模轮内侧,此时,弯模轮是抵靠于该管件外端,当送料机继续推送管件时,该管件即会朝活动模轮及弯模轮的方向逐渐弯曲,以完成所需的弯管作业。但上述传统弯管机结构,虽可达到所需的弯管作业,然于实际使用时,却仍具有如下所述的诸多缺点存在1、传统弯管机在进行推弯作业时,主要是利用固定半径的活动模轮配合弯模轮而达成,而由于该活动模轮的半径无法改变,因此,该弯管机只可藉由调整曲手机构的向外摆动,来使活动模轮与弯模轮的偏心量改变,以令弯管作业后所获得的弯管成品曲度产生一定的变化,惟整体而言,仍无法任意改变活动模轮的半径,以搭配曲手机构的弯模轮位置的调整,来获得更具不同曲度变化的弯管成品,故其实用性不佳。2、由于传统弯管机的活动模轮半径固定,因此,当欲取得特定曲度的弯管成品时,则必需更换不同半径尺寸的活动模轮,以配合曲手机构调整弯模轮位置来达成目的,但该活动模轮本身不易取下,故此举除造成弯模作业上的不便外,且其活动模轮本身亦须另行制作,因而导致其不必要的成本支出。3、当送料机在推送管件时,需利用相互并列的二辅推轮的旋转,来达到辅助推进的功效,惟由于该辅推轮本身的作动,主要是藉由管件的抵触推进而被动旋转,因此,极容易造成辅推轮本身的运转不顺,使弯管作业无法顺利达成,进而降低弯管成品品质。4、由于上述相互并列的二辅推轮的作动是为被动旋转,故当管件推进至第一个辅推轮处,并使的被动旋转时,由于此时第二个辅推轮本身是呈未旋转状态,因此,当管件继续推进至第二个辅推轮时,则管件本身容易与该辅推轮周边产生磨擦,而导致管件表面磨损,亦造成弯管成品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改善前述传统弯管机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弯装置,可获得不同曲度变化的弯管,并能有效提高弯管成品品质。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推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模轮座,其主轴设置于机台上,该模轮座内部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置可旋转并调整相关位置的活动模轮,该活动模轮内形成供管件容置的凹部;一曲手机构,包括一机座,该机座一端穿设于模轮座的主轴,且该机座表面设置固定座,该固定座内部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设置可旋转的弯模轮,该弯模轮内形成供管件容置的凹部;一辅推轮组,其滑座内部设置相互并列的辅推轮,各辅推轮间呈相互连动状态。所述的推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模轮座表面设有供活动模轮调整位置的定位孔,该定位孔内穿设该活动模轮的活动轴杆,使活动模轮枢设于模轮座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的推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模轮座表面设有供活动模轮调整位置的长条状调整孔。所述的推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辅推轮组的辅推轮本身设有齿轮,各齿轮设为呈相互啮合状态的传动齿轮。藉由上述结构的组合,该模轮座的活动模轮相关位置可随时调整,以使其主轴的中心点与活动模轮的中心点间的相对距离,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当配合曲手机构的作动,以调整活动模轮与弯模轮间的偏心量后,即可获得具不同曲度变化的弯管成品,又辅推轮组的相互并列的辅推轮,是与传动齿轮呈相互啮合状态,故其辅推轮不须藉由管件的抵触推进而被动旋转,让辅推轮本身的运转更加顺畅,且有效减少管件与辅推轮间的磨擦力,以防止管件表面磨损,整体而言,除可获得不同曲度变化的弯管成品外,亦可有效提升弯管成品品质。附图说明第一图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第二图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第三图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参考图。第四图是本技术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第五图是本技术又一使用状态参考图。第六图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确实了解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及其它技术目的与功效,以下兹举出一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第一图所示,本技术的推弯装置主要是由模轮座(10)、曲手机构(20)及辅推轮组(30)所组成,其中,模轮座(10)的主轴(11)是穿设于曲手机构(20)的机座(21)一端后,而设置于推弯装置机台(40)上,藉此,该曲手机构(20)本身即可以模轮座(10)的主轴(11)为中心,进行向外旋转摆动,请配合参配第二图所示,该模轮座(10)表面设有若干定位孔(12),而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13),容置空间(13)内设置一活动模轮(14),该活动模轮(14)内形成可供管件容置的凹部(141),另利用一活动轴杆(15)穿设于任一定位孔(12)中,以将活动模轮(14)枢设于模轮座(10)的容置空间(13)内,并使活动模轮(14)本身可于其中旋转作动。曲手机构(20)的机座表面,另设置一固定座(22),该固定座(22)内部形成容置空间(221),其容置空间(221)内设置弯模轮(23),该弯模轮(23)内形成可供管件容置的凹部(231),且可利用轴杆(24)穿设于固定座(22)表面,以将弯模轮(23)枢设于固定座(22)的容置空间(221)内,并使弯模轮(23)本身可于其中旋转作动。辅推轮组(30)主要是于滑座(31)内部设置相互并列的辅推轮(32)及传动齿轮(33),而相互并列的辅推轮(32)本身各设置有齿轮(321),而传动齿轮(33)是设置于上述齿轮(321)间,且彼此间呈相互啮合状态,又,辅推轮组(30)的滑座(31)本身则可利用油压缸作纵向移动的控制。于实际使用时,如第三图所示,在欲进行弯管作业前,可先将模轮座(10)的活动轴杆(15)取出,并依实际需求来调整活动模轮(14)的相关位置,以使其主轴(11)的中心点与活动模轮(14)的中心点间的相对距离,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如第三图中的距离α、β),并配合曲手机构(20)于向外旋转摆动后,其活动模轮(14)的中心点与弯模轮(23)的中心点间亦可产生不同的偏心量,让进行弯管作业后所获得的弯管成品,可产生更具不同变化的曲度。而如第四图所示,当完成模轮座(10)活动模轮(14)相关位置的调整,以及令曲手机构(20)向外旋转摆动后,即可利用送料机将欲进行弯管作业的管件(50),推送至辅推轮组(30)相互并列的辅推轮(32)的位置处,藉由管件(50)的抵触推进,使第一个辅推轮(32)开始旋转,而由于二相互并列的辅推轮(32)本身的齿轮(321),是与传动齿轮(33)呈相互啮合状态,故当该管件(50)未到达第二个辅推轮(32)时,其传动齿轮(33)已先带动第二个辅推轮(32)旋转,藉此设计,该管件(50)的推进可更加顺畅,而能达到辅助推进的功效,并使管件(50)可顺利推进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推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模轮座,其主轴设置于机台上,该模轮座内部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置可旋转并调整相关位置的活动模轮,该活动模轮内形成供管件容置的凹部;一曲手机构,包括一机座,该机座一端穿设于模轮座的主轴,且该机座表面设置固定座,该固定座内部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设置可旋转的弯模轮,该弯模轮内形成供管件容置的凹部;一辅推轮组,其滑座内部设置相互并列的辅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炳昆
申请(专利权)人:颖霖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