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切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0021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管切刀,尤指应用于管件切断用途的刀具,该管切刀主要是令其前段的刀刃包含一穿刺段以及一衔接于穿刺段后端的切割段,穿刺段前端形成一尖部,后端两侧形成对称状的斜刃边,使穿刺段后端宽度大于前端宽度,该切割段两侧形成对称状的弧曲刃边,切割段后端宽度大于前端宽度,当管切刀为驱动装置带动进行管件切割时,其是以刀刃前端的穿刺段先径向穿入管件,接续以相对应斜刃边配合后端切割段两侧弧曲刃边以渐进而圆滑方式割断管件的管壁,使该管切片在管件切割中可减少阻力,增加切割时的顺畅性及减少毛边的产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管切刀,尤指一种应用于管件切割用途的刀具。
技术介绍
在管件加工作业,除为设计上的需要,对管件特定的部位施以弯管等 形状改变的加工步骤外,尚包括依管件设计的长度所进行的切割步骤,所 述的切割步骤可结合于弯管步骤接续进行,亦可于管件弯曲加工后,再施 以切割的步骤。针对前述管件切割步骤,目前是以驱动装置驱动的锯片以锯切管件, 或以圓形刀片被驱动而沿管件外周面旋转及施压而切断管件。惟前述以锯刀锯切管件的方式或是以圓形刀片旋转切断管件的方式, 于管件的切割过程中,因切割时所受阻力偏大,而对管件切割作业不顺利, 均会使管件切断面易生毛边且毛边偏多,不利于管件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切刀,希望通过此设计,改善 先前现有管切刀于管件切割不顺利而易生毛边的缺点。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管切刀包括一刀刃位于该管切刀前端,该刀刃包含一穿刺段以及一衔接于该穿刺段后端的切割段;该穿刺段前端形成一尖部,后端两侧形成为对称状的斜刃边,该穿刺 段后端的宽度大于前端的宽度;该切割段两侧形成为对称的弧曲刃边,该切割段后端宽度大于前端宽 度,且该二弧曲刃边分别衔接该二斜刃边的后端。通过上述管切刀设计,使其可连接于驱动装置上,并以前段的刀刃应 用于管件切割用途,该管切刀为驱动装置推动进行管件切割过程中,该管 切刀先以其刀刃前端的穿刺段较小径尖部可以应力集中方式直接自管件 一侧刺入其管壁,接续以相对应斜刃段配合后端切割段两侧弧曲刃边所构 成的多段刃边循序渐进地割断该管件的整个管壁,使其能有效降低切割管3件的阻力,如此,不仅可提高该管切刀切割管件的顺畅性,并能减少管件 切割面的毛边生成,故本技术能提供一项有助于管件切割作业顺利进 行的管切刀设计。本技术的另 一 目的是令该刀刃进一 步包括一延伸段接续于该切 割段之后,该延伸^殳两侧形成延伸刃部,且该二延伸刃部前端衔4妻该切割 段二弧曲刃边处分别形成断削凹口 ,藉此,于管切刀切割管件过程中,当 该断削凹口抵达管壁时,可利用该断削凹口的段差以及其端缘的尖刃而切 断管件所产生残屑,再接续以刀刃切割管件其余管壁,使其更能减少残屑 继续延伸,而减少毛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管切刀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2是图1所示管切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3是本技术管切刀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4是图3所示管切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5是本技术管切刀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6是图1所示管切刀较佳实施例于切割管件的使用状态图7是图3所示管切刀较佳实施例于切割管件的使用状态图(一);图8是图3所示管切刀较佳实施例于切割管件的使用状态图(二);以及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分别揭示了本技术管切刀的数种具体可行的 较佳实施例,由该些图中可以得知,本技术的管切刀是一刚性材料制 的片状体,该管切刀包含一刀刃10及一连接端部20,该刀刃IO位于该管 切刀的前端,该连接端部20位于该管切刀的后端,提供驱动装置连接的 部位。如图1至图4所示,该刀刃10包含一穿刺段11以及一衔接于该穿刺 段11后端的切割段12,该穿刺段11于前端形成一尖部111,于后端两侧 形成为对称状的斜刃边114,使该穿刺段11后端的宽度大于前端的宽度,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尖部111具有一尖端112以及一游f接于该尖端112 较大径端的平直部113,再以该平直部113衔接该切割段12。前述的尖端112夹角介于50° 70°之间为佳,该二斜刃边114的夹 角介于50° 70°之间为佳,该切割4殳12两侧形成为对称的弧曲刃边121, 所述弧曲刃边121可为外凸圆弧状(如图2、图4所示),或可为内凹圆弧 状(如图5所示)等设计,该切割段12后端宽度大于前端宽度,且该二弧曲 刃边121分别衔接该二斜刃边114的后端。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管切刀的刀刃10尚可进一步包括一延 伸段13接续于该切割段12之后,该延伸段13两侧形成延伸刃部131,且 该二延伸刃部131前端衔接该切割段12的二弧曲刃边121处分别形成断 削凹口 132,所述延伸刃部131可包括一平刃边133以及接续平刃边133 的后弧曲刃边134,且延伸刃部131于该后弧曲刃边134的区段形成后端 宽度大于前端宽度,所述后弧曲刃边134可为外凸的圓弧状设计。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管切刀尚可进一步于该切割段12之后 的区段形成宽度大于切割段12的本体段30,该本体段30衔接切割段12 后端的前侧边形成垂直于管切刀中心线的直边31。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管切刀尚可进一步于该延伸刃部131 之后的区段为一宽度大于延伸刃部131的本体段30,该本体段30衔接延 伸刃部131后端的前侧边形成垂直于管切刀中心线的直边31。本技术通过前述的管切刀设计,当其应用于管件切割作业时,以 图1所示的管切刀较佳实施例为例,其适用于小管径的管件50切割,如 图6所示,其中该管切刀为驱动装置驱动切割管件时,是先以前端穿刺段 11的尖部111穿入管件50 —侧管壁内,接续以两侧斜刃边114渐进割开 管壁,之后,再利用后端两侧的弧曲刃边121渐进割开,并于该尖部111 抵达管件50另一侧管壁时,再以前述的先刺穿再渐进割开管壁方式至管 件50被切割为止。如图3所示的管切刀较佳实施例,其应用于管件切割作业时,是适于 较大管径的管件切割,当该管切片为驱动装置驱动切割管件时,如图7、 图8、图9所示,其是先以前端穿刺段11的尖部111穿入管件50—侧管 壁内,接续以两侧斜刃边114渐进割开管壁,之后,再利用后端两侧的弧 曲刃边121接续渐进割开管壁,并于该管切刀的断削凹口 132抵达管壁时, 即利用断削凹口 13 2的段差而于斜刃边114的端缘所形成尖刃切断管件5 0 所生成的残屑,之后,于该尖部111抵达管件另一侧管壁时,再以前述先 刺穿再渐进割开管壁方式至管件5 0被切割为止。由前述管切刀设计,及其应用于管件切割作业的说明后,应当可了解5的是,本技术所设计的管切刀先以其刀刃前端的穿刺段较小径尖部可 以应力集中方式直接自管件一侧刺入其管壁,接续以相对应斜刃边配合后 端切割段两侧弧曲刃边所组成的多段刃边以循序渐进方式割断该管件整 个管壁,而能有效降低切割阻力,如此,不仅可提高该管切刀切割管件的顺畅性,并能减少管件切割面的毛边生成;另外,本技术为较大管径的管件切割用途,其管切刀进一步设计有延伸刃部,以及延伸刃部衫f接切 割段处设有断削凹部,使其于切割管件中途,可进一步切断管件上的残屑, 如此,更能减少残屑继续延伸,而减少毛边,故本技术能提供一项有 助于管件切割作业顺利进行的管切刀设计。权利要求1.一种管切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刀刃位于该管切刀前端,该刀刃包含一穿刺段以及一衔接于该穿刺段后端的切割段;该穿刺段前端形成一尖部,后端两侧形成为对称状的斜刃边,该穿刺段后端的宽度大于前端的宽度;该切割段两侧形成为对称的弧曲刃边,该切割段后端宽度大于前端宽度,且该二弧曲刃边分别衔接该二斜刃边的后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切刀,其特征在于,该尖部具有一尖端以 及 一 衔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切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刀刃位于该管切刀前端,该刀刃包含一穿刺段以及一衔接于该穿刺段后端的切割段; 该穿刺段前端形成一尖部,后端两侧形成为对称状的斜刃边,该穿刺段后端的宽度大于前端的宽度; 该切割段两侧形成为对称的弧曲刃边 ,该切割段后端宽度大于前端宽度,且该二弧曲刃边分别衔接该二斜刃边的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炳昆
申请(专利权)人:颖霖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