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电池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340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7:40
在车辆用电池的冷却装置中,使电池的冷却效果提高,并且简化冷却用通道结构,提高向车辆的搭载性。设为如下结构:使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4)的上游端部(34A)的开口开在后座椅(12)的后侧上方,并且,使充电器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6)的上游端部(36A)的开口开在后座椅(12)的下侧前方的空间(37),在空调装置(8)从车厢(5)内的下部导入空气而将冷气向车厢(5)内的上部吹出时冷却电池(28)后的空气通过充电器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6)返回到车厢(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电池的冷却装置,特别是搭载电池(充电电池)和充电器的混合动カ车等车辆的车辆用电池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混合动カ车(HEV)、电动车(EV)等中,考虑到环境的车辆受到关注。在这些环保对应的车辆中搭载用于对作为动カ源的行驶用电动机提供驱动电力的电池(充电电池)。该电池一般收纳在壳体内,配置于车厢内的后座椅的后侧。另外,在搭载这样的电池等的车辆中,为了防止电池的高温化而搭载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利用冷却风扇将车厢内的空气导入到壳体内并对电池进行冷却。 _4] 现有技术文献_5]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平10-306722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8-92624号公报专利文献I的车辆用电池冷却系统当电池等的温度为规定值以上时使冷却电池后的空气向外部排出。专利文献2的车辆充电系统ー边管理伴随电池的充电的温度变化ー边利用外部电源进行电池的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以往,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中,使冷却电池后的空气返回到车厢内的排气通道的开ロ开在后座椅的后侧,因此具有冷却电池后的空气容易流入到后座椅后侧的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口的不良情況。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中,具备由外部电源对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但是需要对电池和充电装置两者供应车厢内的空气的通道,具有冷却用通道结构变得复杂的不良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电池的冷却效果提高并且简化电池的冷却用通道结构而使其向车辆的搭载性提高的车辆用电池的冷却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池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具备空调装置的车厢的后座的后侧配置有箱状的壳体,在该壳体内配置有电池和利用外部电源对上述电池充电的充电器,通过空气导入通道将上述车厢内的空气导入到上述壳体内并对上述电池和上述充电器进行冷却,根据上述空调装置的运转状况将冷却上述电池而温度升高的空气切换为向车外排出的状态和返回到上述车厢内的状态,设为如下结构使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的上游端部的开ロ开在上述后座椅的后侧上方,并且,使充电器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的上游端部的开ロ开在上述后座椅的下侧前方的空间,在上述空调装置从上述车厢内的下部导入空气而将冷气向上述车厢内的上部吹出时冷却上述电池后的空气通过上述充电器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返回到上述车厢内。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池的冷却装置能使电池的冷却效果提高,并且能简化电池的冷却用通道结构,提高向车辆的搭载性。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内部气体循环时的冷气的流动和电池的冷却风的流动以及充电器的冷却风的流动的车辆的侧面图。(实施例)图2是冷却装置的侧面图。(实施例)图3是示出内部气体循环时电池的冷却风的流动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实施例) 图4是示出充电器的配置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使用当车辆行驶时不工作的充电器的冷却路径作为内部气体循环时的电池的冷却风返回到车厢内的路径,来实现使电池的冷却效果提高、并且简化电池的冷却用通道结构、提高向车辆的搭载性的目的。实施例图I 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图I中,I是混合动カ车(HEV)、电动车(EV)等车辆,2是前盖部,3是车顶部,4是后车门部,5是车厢,6是前轮,7是后轮。在车厢5中在前部配备空调装置8,另外,在该空调装置8的后侧且在前座安装部9上配备前座10,而且,在与该前座安装部9的后侧连结的后座椅安装部11上配备后座椅12,另外,在该后座椅安装部11的后侧连结配备有后地板13。前座10包括前座部14、前背部15以及前座头枕16。后座椅12包括后座部17、后背部18以及后座头枕19。如图2、图3所示,在车厢5的后座椅12的后背部18的后侧配置有箱状的壳体20。该壳体20包括下侧的后地板13、上侧的上盖21、后座椅12的后背部18的后侧的前盖22、后侧的后盖23、以及作为车体面板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左侧的左侧盖24以及右侧的右侧盖25,形成在车厢5内被隔离的壳体空间26。在该壳体20的壳体空间26作为电源装置27配置有电池(充电电池)28和利用外部电源对电池28充电的充电器29。电池28载置于后地板13的上表面。另外,在电池28的上表面载置DC/DC转换器30。充电器29仅在车辆I停止而与充电电缆连接的期间使用,在车辆行驶时不使用,如图4所示,利用台阶部31配置于后地板13的向下方凹陷形成的凹部32内。另外,车厢5内设有冷却电池28和充电器29的冷却装置33。该冷却装置33在壳体20内具备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4,其在后座椅12的后背部18的后侧且在电池28的上方在垂直方向形成;电池29冷却用冷却风扇35,其载置于DC/DC转换器30的上表面;充电器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6,其在后座椅12的后座部17的下方在水平方向形成;以及充电器29用冷却风扇41。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4的一端的上游端部34A在上盖21的部位的开ロ开在后座椅12的后背部18的后侧上方,另ー端的下游端部34B的开ロ开在电池28的上方。冷却风扇35将来自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4的上游端部34A的车厢5内的空气供应到电池28侧。充电器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6的一端的上游端部36A的开ロ开在后座椅12的后座部17的下侧前方的空间37,另ー端的下游端部36B的开ロ开在配置有充电器29的凹部32,仅当车辆I停止而利用充电器29进行电池28的充电时利用冷却风扇41将来自空间37的空气(冷却风)(图I、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引导到凹部32。 在后盖23的下部安装有将壳体空间26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空气排出管38和在该空气排出管38的附近的出气阀39。另外,如图3所示,在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4的上游端部34A的附近配置有DC/DC转换器30用冷却风扇40。并且,该冷却装置33通过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4和充电器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6将车厢5内的空气导入到壳体20内并对电池28和充电器29进行冷却,根据空调装置8的运转状况将冷却电池28而温度升高的空气切换为向车外排出的状态和返回到车厢5内的状态。这样,在冷却装置33中,使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4的上游端部34A的开ロ开在后座椅12的后背部18的后侧上方,并且,使充电器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6的上游端部36A的开ロ开在后座椅12的下侧前方的空间37,并且,在空调装置8进行内部气体循环时从车厢5内的下部导入空气而将冷气(图I的单点划线所示)向车厢5内的上部吹出吋,冷却装置33使冷却电池28后的空气(冷却风)(由图I 图3的虚线所示)通过充电器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6返回到车厢5内。利用这样的结构,使冷却电池28而温度升高的空气通过充电器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6返回到后座椅12的下侧前方的空间37,能防止温度升高的空气被直接吸入到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4。另外,能加长空气的流动路径,在使冷却电池28而温度升高的空气与从空调装置8吹出的冷气良好混合而使温度有效地降低后,将其导入到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4,能使电池28的冷却性能提高。而且,通过将除了向充电器29充电时以外不使用的充电器冷却用空气导入通道36用作将冷却电池28后的空气向车厢5内排出的排出通道,能取消排出管道等而简化冷却装置33的通道结构,由此,能使冷却装置33向车辆I的搭载性提高。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19 JP 2010-1149821.一种车辆用电池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具备空调装置的车厢的后座椅的后侧配置有箱状的壳体,在该壳体内配置有电池和利用外部电源对上述电池充电的充电器,通过空气导入通道将上述车厢内的空气导入到上述壳体内并对上述电池和上述充电器进行冷却,根据上述空调装置的运转状况将冷却上述电池而温度升高的空气切换为向车外排出的状态和返回到上述车厢内的状态, 设为如下结构使电池冷却用空气导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宏昌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