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肋的用于车辆的交流发电机,所述交流发电机装备有散热器和冷却空气生成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整流器中以冷却整流器件。所述冷却空气生成器生成流动至所述散热器的冷却空气流。所述散热器具有形成在所述散热器上的多个副肋。所述副肋中的每一个由凸部和凹部的组合限定。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散热器的相对的主表面中的一个上,而所述凹部形成在另一主表面上,凹部与所述凸部中的每一个沿所述散热器的厚度方向重合。这允许所述散热器被压制为同时形成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以制成所述副肋,由此允许散热面积增大以确保所述散热器的所需热容量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可安装在乘用汽车或卡车中的交流发电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其中安装有散热器的这样一种交流发电机,该交流发电机装备有散热肋。
技术介绍
一般的汽车交流发电机装备有整流器,整流器具有正极侧肋式散热体和负极侧肋式散热体以冷却安装在正极侧肋式散热体和负极侧肋式散热体上的整流器件。日本专利公开No. 3775235教导了这样一种肋式散热体,其具有通过压制而形成以增大肋式散热体的散热面积的圆形或长形孔。空气穿过该孔以冷却整流器件。日本专利公开No. 3707477也公开了一种肋式散热体,其通过模铸而形成以具有多个径向延伸的副肋。空气在这些副肋之间经过以冷却整流器件。 具有圆形或长形孔的肋式散热体的结构由于压模的几何形状的限制而需要增大孔之间的距离。因此,如后一公开文献所教导的,难以与在模铸的肋式散热体的结构中一样具有大的散热面积。太多的圆形或长形孔将导致肋式散热体的热容量下降,这导致散发热的能力的下降。存在对前一结构进行改进的空间。具有副肋的肋式散热体的结构面临着在相邻的两个副肋之间或者在设置在模之间的副肋的部分上形成毛刺的问题。因此,需要消除副肋的毛刺,这将导致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本的增加。还需要精确地加工或切割肋式散热体中的孔,整流器件压配合在该孔中,这也将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器的交流发电机,该散热器在结构上简单并且确保期望程度的冷却能力以冷却整流器。根据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诸如乘用汽车或卡车之类车辆的交流发电机。所述交流发电机包括(a)框架;(b)转子,所述转子由所述框架保持;(C)定子,所述定子由所述框架保持成面向所述转子,所述定子用于与所述转子一起产生交流(ac)电压;(d)整流器,所述整流器由所述框架保持,所述整流器包括整流器件以将所述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dc)电压;(e)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整流器中并且具有通过所述散热器的给定厚度而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器用于建立所述整流器件之间的电气连通并且冷却所述整流器件;(f)冷却空气生成器,所述冷却空气生成器生成通过所述整流器中的所述散热器生成朝向所述转子流动的冷却空气流;以及(g)多个副肋,所述副肋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副肋中的每一个由凸部和凹部的组合限定,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凹部沿所述给定厚度的方向与所述凸部重合地形成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第二表面中。所述散热器可由板制成。所述板可被压制为同时形成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如上所述的所述散热器具有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给定厚度。所述凸部中的每一个和所述凹部中的对应一个沿所述给定厚度的方向彼此重合设置,由此允许所述散热器被变形或被压制为同时形成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以制成所述副肋。与在圆形或长形孔形成在所述散热器中时相比,这允许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增大而不需要附加的构件以确保所述散热器的所需程度的热容量。副肋的压制成形导致在相邻的两个副肋之间没有毛刺,从而消除了对副肋进行精加工的附加过程的需求,这导致整流器的生产成本降低。所述副肋可成形为离开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径向地延伸。这导致提高了使冷却空气流沿所述副肋朝向所述转子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流动的效率,从而改进了冷却整流器件的能力。所述副肋的所述凹部中的每一个可具有沿所述转子的半径方向延伸的长度并且具有以给定比率改变所述凹部的深度的端部。所述副肋的所述凸部中的每一个可具有沿所述转子的半径方向延伸的长度并且具有以给定比率改变所述凸部的高度的端部。这避免了所述副肋的末端周围的空气湍流的产生并且改进了产生冷却空气流的效率。 所述散热器可成形为具有围绕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延伸的内周和外周。所述副肋中的每一个可具有沿所述转子的半径方向延伸的长度并且包括彼此相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延伸直至所述散热器的内周和外周中的一个。所述副肋的所述凹部中的每一个可在所述第二端部处改变深度。所述副肋的所述凸部中的每一个可在所述第二端部处改变高度。这产生了顺利的冷却空气流,从而提高了从所述整流器件散发热。所述散热器中的每一个可具有形成在所述凹部的底表面中的通孔。可替代地,所述散热器中的每一个可设计为具有形成在所述凹部的底表面中的切口部。这确保了形成穿过所述凹部的冷却空气流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散热器的能力以从所述散热器散发热。所述凹部的深度和所述凸部的高度均小于所述散热器的厚度。这便于容易地通过压制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第二表面制成所述副肋,从而同时形成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并且允许通过调节所述散热器的留在所述凹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凸部中的对应一个之间的材料量来控制所述散热器的机械强度。所述凹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凸部的宽度。这允许板被变形为容易地制成所述副肋而不用冲压或冲制所述板。所述散热器可设计为包括主肋和辅助肋。所述主肋具有安装在所述主肋上的所述整流器件、和围绕所述转子延伸的外周。所述辅助肋设置在所述主肋的所述外周上并且具有形成在所述辅助肋上的所述副肋。所述辅助肋用于产生从所述整流器的外周边的外侧流动到所述主肋中的平稳冷却空气流,从而提高从安装在所述主肋上的整流器件散发热。所述散热器具有形成在所述主肋与所述辅助肋之间的斜肩部。这便于冷却空气从高处(即,上游侧)向低处(即,下游侧)流动,从而提高冷却空气从所述辅助肋向所述主肋的引入。所述肩部还用来提高散热器的机械强度,从而降低作用于安装在主肋上的整流器件上的应力。所述主肋可具有形成在所述整流器件与所述辅助肋之间的通孔。这将沿所述辅助肋的所述副肋运动的冷却空气流引导到所述主肋后面。这导致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面积的增大,由此提高了所述整流器件附近的冷却效率。所述通孔中的每一个沿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位于所述副肋的相邻两个副肋之间。这确保了冷却空气以小的阻力进入到所述通孔中的稳定性而不会沿所述副肋阻碍冷却空气的流动,从而导致增大了穿过所述孔的冷却空气的体积。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并且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将更全面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这不应当将本专利技术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而是仅仅出于解释和理解的目的。在附图中图I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交流发电机的结构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图2是示出安装在图I的交流发电机中的整流器的平面图;图3是图2中图示的整流器的后视图; 图4是沿图3中IV-IV线所截取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图示负极侧肋式散热器的立体图;图6是图示图5的负极侧肋式散热器的P部的局部立体图;图7是显示负极侧肋式散热器的副肋的尺寸的视图;图8是图示图I的交流发电机的改型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图示设置在负极侧肋式散热器上的副肋的修改形式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图示设置在负极侧肋式散热器上的副肋的修改形式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图示安装在图I的交流发电机中的整流器的改型的平面图;图12 (a)、12 (b)、12 (c)、12 (d)是示出正极侧肋式散热器和负极侧肋式散热器的副肋的布置的改型的视图;图13是图示安装在图I的交流发电机中的整流器的改型的平面图,该整流器装备有设置在负极侧肋式散热器上的辅助肋;图14是图示图I的交流发电机的改型的局部剖视图;图15是如图14中图示的交流发电机的Q部的局部放大视图;以及图16是沿图13的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交流发电机,包括:框架;转子,所述转子由所述框架保持;定子,所述定子由所述框架保持成面向所述转子,所述定子用于与所述转子一起产生交流电压;整流器,所述整流器由所述框架保持,所述整流器包括整流器件以将所述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整流器中并且具有通过给定厚度而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器用于建立所述整流器件之间的电气连通并且冷却所述整流器件;冷却空气生成器,所述冷却空气生成器生成通过所述整流器中的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转子流动的冷却空气流;以及多个副肋,所述副肋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副肋中的每一个由凸部和凹部的组合限定,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凹部沿所述给定厚度的方向与所述凸部重合地形成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第二表面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3 JP 2011-138999;2012.02.02 JP 2012-02081.一种用于车辆的交流发电机,包括 框架; 转子,所述转子由所述框架保持; 定子,所述定子由所述框架保持成面向所述转子,所述定子用干与所述转子一起产生交流电压; 整流器,所述整流器由所述框架保持,所述整流器包括整流器件以将所述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整流器中并且具有通过给定厚度而彼此相対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器用于建立所述整流器件之间的电气连通并且冷却所述整流器件; 冷却空气生成器,所述冷却空气生成器生成通过所述整流器中的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转子流动的冷却空气流;以及 多个副肋,所述副肋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副肋中的每ー个由凸部和凹部的组合限定,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凹部沿所述给定厚度的方向与所述凸部重合地形成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第二表面中。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交流发电机,其中,所述散热器由被压制为形成所述副肋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的板制成。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交流发电机,其中,所述副肋沿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的径向延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发电机,其中,所述副肋的所述凹部中的每ー个具有沿所述转子的半径方向延伸的长度段,并且该长度段具有以给定比率改变所述凹部的深度的端部,以及,所述副肋的所述凸部中的每ー个具有沿所述转子的半径方向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纳谷一芳,滨田宽,增野干男,近藤圣慈,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