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3198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壳体,其上设有至少一通槽;提供一本体,本体由壳体的后端装入壳体内,一凹槽凹设于通槽下方且贯穿本体后端,于凹槽内设有一凸块,凸块与通槽的一侧壁面形成一让位空间;提供一挂钩,挂钩具有一弹性臂,弹性臂向前延伸一头部,该头部尺寸小于让位空间的间距,弹性臂从壳体的后端斜插入让位空间时,头部无干涉进入凹槽并固持于本体内,该方法不仅组装操作时简易不费力,提高生产效率,且不会造成所述弹性臂弹性疲乏,提高生产质量,使用时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稳固配合不易松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业界常用的小型化电连接器包括一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一本体以及一挂钩,所述壳体上壁设有二通槽,所述本体具有一上表面,自所述上表面向下凹设二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通槽对应设置。组装时,先将所述挂钩装设于所述凹槽内,使所述挂钩具有一弹性臂,由所述弹性臂末端延伸一头部穿过所述凹槽显露出于所述上表面,然后将装设有所述挂钩的所述本体装入所述壳体内,所述挂钩的所述头部沿所述上壁的内表面滑动进入所述凹槽,所述弹性臂的长度比所述通孔的边缘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较长,故所述弹性臂必须穿过这段距离后才能使得所述头部显露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上壁。在组装过程中,由于所述头部与所述壳体内表面干涉,所述头部受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挤压使得所述弹性臂弹性变形,直到所述头部抵达并穿过所述通孔显露于所述壳体上壁,不仅造成所述电连接器组装操作困难,生产效率低,而且,很容易使得所述弹性臂弹性疲乏,造成消费者使用时与对接连接器配合容易松脱。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挂钩组装入让位空间时无干涉的一种组装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至少一通槽;一本体,位于所述壳体内,一凹槽凹设于所述通槽下方且贯穿所述本体后端,于所述凹槽设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通槽的一侧壁面形成一让位空间;一挂钩,固持于所述本体,所述挂钩具有一弹性臂位于凹槽内且设于凸块上方,所述弹性臂延伸一头部穿过所述通槽显露于所述壳体;所述让位空间可供所述头部插入。进一步,所述头部尺寸小于所述让位空间的间距; 进一步,所述侧壁面接近所述壳体的后端面; 进一步,所述凸块位于所述侧壁面的前端; 进一步,所述挂钩进一步具有一基部位于所述弹性臂后端且抵靠所述本体,所述头部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前端; 进一步,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一固持部位于所述弹性臂下方并与其平行;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后塞套设在所述本体后端,所述后塞开设至少一定位孔与所述挂钩配合; 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壳体,其上设有至少一通槽;提供一本体,所述本体由所述壳体的后端装入所述壳体内,一凹槽凹设于所述通槽下方且贯穿所述本体后端,于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通槽的一侧壁面形成一让位空间;提供一挂钩,所述挂钩具有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向前延伸一头部,所述弹性臂从所述壳体的后端斜插入所述让位空间时,所述头部穿过所述让位空间并固持于所述本体上; 进一步,所述头部尺寸小于所述让位空间的间距; 进一步,所述侧壁面接近所述壳体的后端面; 进一步,所述凸块位于所述侧壁面的前端;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个后塞,所述后塞开设至少一定位孔与所述挂钩配合; 进一步,当所述挂钩固持于所述本体后,所述后塞从所述壳体后端装入并与之配合;进一步,所述挂钩斜插入所述让位空间一定深度后,将所述挂钩转回到水平方向装入并固持于所述本体; 进一步,所述挂钩插入所述让位空间并固定在所述本体的过程中,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头部均不受干涉。与先前技术相比较,当所述挂钩呈一定角度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凹槽时,所述弹性臂通过所述导引面斜插入所述让位空间,所述头部的尺寸距离小于所述让位空间的间距,所述头部不受所述壳体的干涉力作用,在满足小型化的电连接器高度要求的前提下,该方法不仅组装操作时简易不费力,提高生产效率,且不会造成所述弹性臂弹性疲乏,提高生产质量,使用时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稳固配合不易松脱。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创作的立体分解 图2为本专利技术创作的立体组合 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作局部剖的立体组合 图4为本专利技术创作所述端子转入所述本体的剖视 图5为本专利技术创作所述挂钩斜插入让位空间的剖视 图6为本专利技术创作所述挂钩转回水平位置的剖视 图7为本专利技术创作组装完成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1001壳体 11 I上壁110下壁 TFfMM~空间TF止挡口 ~jf i~爾面~ 突伸部扣合孔弯折部卡持部—Τ Ι开口 —Ti"弹片~ 本体 2_板状部 20收容槽21 凸块 Γ导引面固持孔—223条状#Ti端子~主体部—~接触#Ti焊接部~挂钩 —~基部—i弹性臂42~头部 —421固持咅定位部~后塞 —~纵长#焊接孔~ 定位孑L 53 挡咅|3 54 导引槽55 扣合部丨56 I阶梯部|57 I让位空间|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I、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壳体I、一本体2、多个端子3、二挂钩4、一后塞5。所述壳体I为一金属板材冲压形成,所述壳体I具有一上壁10,以及分别向所述上壁10两侧延伸一侧壁12,所述侧壁12分别向下弯折延伸一下壁11相互扣合,所述上壁10、所述下壁11与所述侧壁12围成一收容空间13,所述收容空间13用于收容所述本体2 ;所述上壁10开设有至少一通槽15 (本实施例以所述通槽为二),且所述通槽15分别位于所述上壁10的两侧;所述通槽15接近所述壳体I后壁面的一端具有一端面16 ;所述上壁10与所述下壁11的后端中部分别开设有一止挡口 14 ;所述二侧壁12分别向后延伸一突伸部17,所述突伸部17开设有一扣合孔171,所述扣合孔171用于扣持所述后塞5 ;所述突伸部17于上下分别向内弯折形成一弯折部172,且弯折部172向内弯折的宽度小于所述通槽15的侧面到所述侧壁12的最短距离,以及,所述突伸部17后端向内弯折延伸一卡持部173,用于防止所述后塞5滑出;所述二突伸部17之间围成一开口 18(即是所述壳体I后端具有一开口 18),所述开口 18与所述收容空间13连通,所述上壁10后端向后延伸设有一弹片19(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片19可为多个),所述弹片19用于导引所述本体2,使得所述本体2正确装入所述壳体1,且所述弹片19可用于导引所述后塞5,使得所述后塞5与所述本体2正确配合,由图I俯视看,所述弹片19位于所述二通槽15之间,且位于所述止挡口 14 一侦牝所述弹片19略长于所述突伸部17。所述本体2具有一板状部20,所述本体2设有多个收容槽21贯通所述板状部20前后端;多个所述收容槽21呈上下两行交错排列。所述板状部20上表面两侧分别凹设有一凹槽22,所述凹槽22贯通所述本体2后端,所述凹槽22用于收容所述挂钩4。另外,所述凹槽22内自底面向上延伸设有一凸块221,所述凸块221邻近所述壳体I后端设有一导引面222,所述导引面222用于导引所述挂钩4装入所述本体2。所述凸块221下方设有一固持孔223,所述固持孔223可将所述挂钩4固持于所述本体2上。所述板状部20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后端中部分别凸设一条状部23,用于与所述壳体I的所述止挡口 14配合。所述端子3具有一主体部31,自所述主体部31向前延伸一接触部32,以及自其向后延伸一焊接部33,所述端子3收容于所述本体2内。所述挂钩4具有一基部41,所述基部41成平板状。自所述基部41向前延伸一弹性臂42,所述弹性臂42末端延伸一头部421,所述头部421的尺寸为A (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至少一通槽;一本体,位于所述壳体内,一凹槽凹设于所述通槽下方且贯穿所述本体后端,于所述凹槽设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通槽的一侧壁面形成一让位空间;一挂钩,固持于所述本体,所述挂钩具有一弹性臂位于凹槽内且设于凸块上方,所述弹性臂延伸一头部穿过所述通槽显露于所述壳体;所述让位空间可供所述头部插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武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