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电天线领域,涉及背腔缝隙天线,尤其适用于认知无线电领域。
技术介绍
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有力地推动着通信系统向小型化、集成化以及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微带缝隙天线由于其成本低、重量轻、剖面小、相对宽的工作带宽和易于批量生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微波和毫米波系统中。由于其结构紧凑同时采用微带馈电形式,因此它可以直接和系统其它电路集成,解决了天线难以集成的难题。但是当天线需要工作在多个频段和具有双极化特性时,普通微带缝隙天线不具有此特性,多部天线集成又占有较大的空间,对组阵也带来困难。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对天线技术提出 了新的要求,在尽可能不增加天线数目和设备的情况下,让天线在尽可能宽的频带或者多个频带上工作,具有多个工作模式并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是业界追求的目标。背腔缝隙天线以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电性能优异的特点受到了业界的青睐,双频双极化微带背腔缝隙天线实现了背腔缝隙天线的双频集成和双极化功能,结构上仅需改变背腔的形状和增加圆形开缝引向器,即可实现双频双极化功能,且使得天线的增益、驻波特性和辐射效率得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天线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频双极化背腔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包括上、中、下三层结构,在上层部分(1)中,单金属片形式金属圆形缝隙引向器(11)和介质支撑金属箔形式金属圆形缝隙引向器(12)作为双频双极化背腔缝隙天线引向器;在中层部分(2)中,以介质板(23)为载体,搭桥(21)和双臂馈电电路(22)位于介质板(23)上方,十字交叉开缝金属面(24)位于介质板(23)下方;下层部分(3)为矩形金属波导腔或椭圆形金属波导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光,陈继新,洪伟,岳西平,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