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的双向栅极驱动电路単元及双向栅极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薄膜晶体管(TFT)平板显示(Flat Panel Display, FPD)技术是当今显示技术的主流。近年来,集成栅极驱动技术引起了 FH)产业界的广泛兴趣。这种将栅极驱动电路集成于显示基板(如玻璃)上的方法,可以减少外围驱动芯片的数量及其压封エ序,使得FPD的成本降低,同时可以使得质量轻、厚度薄且外观対称的窄边框面板得以实现,显示模组更为紧凑、可靠;有利于简化源极驱动电路的设计,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増加实现柔性显 示面板的可能性。通常,集成栅极驱动电路技术采用单向栅极驱动电路,即栅极扫描脉冲只能顺次从小序号的栅极线传递到大序号的栅极线,或者是栅极扫描脉冲顺次从大序号的栅极线传递到小序号的栅极线,从而图像数据逐行地传递到顺次被开启的诸行像素中。而双向栅极驱动电路则具有两种工作模式,不仅能够顺次将栅极扫描脉冲从小序号的栅极线传递到大序号的栅极线,而且能够顺次将栅极扫描脉冲从大序号的栅极线传递到小序号的栅极线。因此,双向栅极驱动电路具有如下优势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来灵活地改变扫描线的扫描顺序来实现图像的180度镜像,从而增强用户的操作好感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显示模组的外围配置更加灵活。为了实现双向栅极驱动电路,目前的文献中大多采用两套扫描电路,并通过控制信号来确定扫描方向正向扫描或者反向扫描。例如,常规的双向栅极驱动电路中的ー套扫描电路被激活而处于正向扫描时,另ー套扫描电路则停止工作;反之亦然。所以这种传统的双向栅极驱动电路存在大量的冗余晶体管,电路的规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11)、驱动模块(13)、低电平维持模块(12)、正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F)、反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B)和信号输出端(Vo);所述正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F)用于输入正向扫描控制信号;所述反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B)用于输入反向扫描控制信号;所述信号输出端(Vo)用于输出栅极扫描信号;所述驱动模块(13)的控制端耦合到第一控制节点(Q),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时钟信号(VA),输出端耦合到信号输出端(Vo),所述驱动模块(13)在第一控制节点(Q)的控制下,将第一时钟信号(VA)施加到信号输出端(Vo);所述输入模块(11)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11)和第二开关模块(112),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11)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的第一脉冲信号(VI1),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耦合到正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F);所述第二开关模块(112)包括第三信号输入端和第四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三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脉冲信号(VI2),所述第四信号输入端耦合到反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B),所述第一开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11)、驱动模块(13)、低电平维持模块(12)、正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f)、反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b)和信号输出端(V0); 所述正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f)用于输入正向扫描控制信号; 所述反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b)用于输入反向扫描控制信号; 所述信号输出端(V。)用于输出栅极扫描信号; 所述驱动模块(13)的控制端耦合到第一控制节点(Q),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时钟信号(Va),输出端耦合到信号输出端(V。),所述驱动模块(13)在第一控制节点(Q)的控制下,将第一时钟信号(Va)施加到信号输出端(V。); 所述输入模块(11)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11)和第二开关模块(112),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11)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的第ー脉冲信号(V11),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耦合到正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f);所述第二开关模块(112)包括第三信号输入端和第四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三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脉冲信号(V12),所述第四信号输入端耦合到反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b),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11)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模块(11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控制节点(Q),对第一控制节点(Q)进行充电或放电,以控制驱动模块(13)的开启或关断; 所述正向扫描控制信号、反向扫描控制信号、第一脉冲信号(V11)、第二脉冲信号(V12)和第一时钟信号(Va)被配置为正向扫描时,所述正向扫描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所述反向扫描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一脉冲信号(V11)到来时,所述第一时钟信号(Va)为低电平,当所述第一脉冲信号(V11)变为低电平T/3时间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Va)变为高电平,所述第二脉冲信号(V12)滞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Vn)4T/3的时间;反向扫描时,所述反向扫描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所述正向扫描时钟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二脉冲信号(V12)到来时,所述第一时钟信号(Va)为低电平,当所述第二脉冲信号(V12)变为低电平T/3时间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Va)变为高电平,所述第一脉冲信号(V11)滞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VI2)4T/3的时间;所述第一时钟信号(Va)是周期为T、占空比为33%的时钟信号,第一脉冲信号(V11)和第二脉冲信号(V12)的脉宽均为T/3,其中T>0 ; 所述低电平維持模块(12)将第一控制节点(Q)和信号输出端(V。)稳定在低电平,当第一控制节点(Q)被放电后,所述低电平維持模块(12)将第一控制节点(Q)和信号输出端(V。)耦合到低电平直到下次第一控制节点(Q)被充电。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极驱动単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11)包括第一晶体管(T1),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连接到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的第一脉冲信号(V11),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耦合到正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f),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耦合到第一控制节点(Q);所述第二开关模块(112)包括第二晶体管(T2),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连接到第二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脉冲信号(V12),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耦合到反向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Vdb),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端耦合到第一控制节点(Q)。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极驱动単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T3),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节点(Q),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时钟信号(Va)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时钟信号(Va),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耦合到信号输出端(V。)。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极驱动単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连接在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和信号输出端(V。)之间。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极驱动単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平維持模块(12)包括第十四 晶体管(T14)、第十五晶体管(T15)、第十六晶体管(T16)、第十七晶体管(T17)、第十八晶体管(T18)、第一电压源(Vss)及第ニ电压源(Vdd),其中所述第十四晶体管(T14)的第一端与控制极分别连接到第二电压源上(Vdd),第十四晶体管(T14)的第二端耦合到所述第十七晶体管(T17)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五晶体管(T15)的第一端连接信号输出端(V。),第十五晶体管(T15)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十四晶体管(T14)的第二端,第十五晶体管(T15)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压源(Vss);所述第十六晶体管(T16)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控制节点(Q),第十六晶体管(T16)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十四晶体管(T14)的第二端,第十六晶体(T16)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压源(Vss);所述第十七晶体管(T17)的控制极连接第一控制节点(Q),第十七晶体管(T17)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压源(Vss);所述第十八晶体管(T18)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节点(Q),第十八晶体管(T18)的控制极连接第一时钟信号(Va)输入端,第十八晶体管(T18)的第ニ端连接信号输出端(V。);所述第一电压源(Vss)为低电平,所述第二电压源(Vdd)为高电平。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极驱动単元,所述低电平維持模块(52)包括第二十四晶体管(T24)、第二十五晶体管(T25)、第二十六晶体管(T26)、第二十七晶体管(T27)、第二十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盛东,郑灿,廖聪维,陈韬,刘晓明,戴文君,钟德镇,简庭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