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的FPGA在线预测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FPGA预测控制方法实时性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通过对模型近似离散化处理,建立并行处理流程,设计动态数据存储方案,用FPGA实现了基于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的封闭道路匝口和可变信息牌的预测控制。使得高速公路的交通流密度、行车速度实现了实时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FPGA预测控制方法,特别涉及ー种基于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的FPGA在线预测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増加,交通拥挤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交通拥挤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9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质中,6种直接或间接地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夫,堵车状态下汽车排出的有害物质浓度比正常行驶时高出5 6倍;此外,交通拥挤与交通事故是城市交通共生的两大问题。一方面,城市交通高峰时期密集的交通流,使得交通事故频发,极易引发严重的交通拥挤;另ー方面,当堵车发生吋,车辆驾驶员因为过度等待,容易失去耐心,使得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可见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ー个全局性问题。 为了有效疏导交通、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常常使用信息显示牌作为交通信息发布和控制的手段;通常,信息显示牌及可变限速标志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信息发布,由监控中心计算机通过通讯网络实行远程控制、传送并显示各种图文信息、向司机及时发布不同路段的不同路面情况及各类交通信息、进行交通法规,交通知识的宣传、达到減少高速公路重现性阻塞、減少高速公路非重现性事故的影响,提高行车安全;如文献“海依拉提 巴拉提,高速公路信息显示牌设置技术探讨,大陆桥视野,2010年10月,139-140”所述,信息显示牌系统的设置机理为(I)检测器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⑵信息显示牌信息提供、(3)通信系统、(4)中央控制系统;信息显示牌的设置应从整个交通导行系统建设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导行与控制的关联,结合考虑地面道路与高架道路的综合效益,制定整体性、合理性、高效性的导行方案;信息显示牌依据设置的地点和目的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安装在主线上,进行主线诱导和出口诱导,以字符形式显示前方路段的交通状况如畅通、拥挤、延误等,从而使驾驶员可以转向地面道路,避开拥挤区;另ー种安装在匝道入ロ附近,把匝道入ロ处的排队长度及拥挤预测情况报告给驾驶员,也可把邻近主线上的交通情况显示给匝道入口上的驾驶员,从而为他们提供合理地诱导;然而,这些方案,将高速道路入口诱导、道路主线诱导、道路出口诱导仅仅按照信息需求划分开,没有有机相结合,特别是信息显示牌的显示信息没有按照宏观交通模型预测输出自动设定,难以对高速公路的交通流密度、行车速度进行有效控制。为了深入分析交通系统,国内外大量学者研究交通流模型,其中采用流体力学的观点建立的宏观和微观模型分析交通特性者居多;在宏观交通流模型中,交通流被视为由大量车辆组成的可压缩连续流体介质,研究车辆集体的平均行为、单个车辆的个体特性并不凸显;宏观交通流模型以车辆的平均密度P、平均速度V和流量q刻画交通流,研究它们所满足的方程;宏观模型可以更好地刻画交通流的集体行为,从而为设计有效的交通控制策略、模拟及估计道路几何改造的效果等交通工程问题提供依据;在数值计算方面,模拟宏观交通流所需时间与所研究交通系统中车辆数目无关,只与所研究道路、数值方法的选取及其中空间X、时间t的离散步长Ax和At有夫。故此,宏观交通流模型较适合于处理大量车辆组成的交通系统的交通流问题;这类模型被国际上大多数学者用来讨论封闭道路的交通现象。然而,宏观交通流模型大多数采用偏微分方程描述,即使离散形式的宏观交通流模型也很复杂,这些模型的处理通常在台式机以上的系统处理,很难使用宏观模型对封闭道路匝口和可变信息牌进行在线预测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FPGA预测控制方法实时性差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的FPGA在线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模型近似离散化处理,建立了并行处理流程,设计了动态数据存储方案,用FPGA实现了基于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的封闭道路匝口和可变信息牌的预测控制。可以使得高速公路的交通流密度、行车速度实现实时有效控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ー种基于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的FPGA在线预测控制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的FPGA在线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ρ∂t+u∂ρ∂x+ρ∂u∂x=π[r(x,t),s(x,t)]∂u∂t+u∂u∂x+(n-12uf)2(ρρ0)n-11ρ∂ρ∂x=-τmρAn=2+exp[-β(l-l0)]-αρ0nL式中,ρ为车辆的平均密度,u为平均速度,t为时间,x为与仿真道路起始点的距离,A为路段宽度或车道数,uf是畅行速度,ρ0是阻塞密度,τm、α、β为常数,l是逐时变化的车流排队长度,l0是相应路段上的最小排队长度,nL是车流中左转车所占比例,n是交通状态指数,π[r(x,t),s(x,t)]为由于匝口进入或驶出的车流量引起的密度变化率函数,r(x,t)为由匝口进入的车流量,s(x,t)=s0(x,t)+sq(x,t)为由匝口驶出的车流量,s0(x,t)为由匝口驶出的正常车流量、sq(x,t)为信息显示牌强制驶出车辆造成的流量增量;用差分格式表示微分项并略去高阶项,得到:∂ρ∂t=ρ(x,t+ξ)-ρ(x,t)ξ+o(ξ)=ρik+1-ρikξ∂ρ∂x=ρ(x+h,t)-ρ(x,t)h+o(h)=ρi+1k-ρikh∂v∂t=v(x,t+ξ)-v(x,t)ξ+o(ξ)=vik+1-vikξ∂v∂x=v(x+h,t)-v(x,t)h+o(h)=vi+1k-vikh式中,ξ为t的微分,h为x的微分,o(ξ)为ξ的高阶无穷小,o(h)为h的高阶无穷小,ρ(x,t)为t时刻x处车辆的平均密度,u(x,t)为t时刻x处车辆的平均速度,把道路分成多个路段,每个路段长度为h,采样周期为ξ,为第i个路段在[kξ,(k+1)ξ]内车辆的平均密度,为第i个路段在[kξ,(k+1)ξ]内车辆的平均速度;得到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的差分形式为:ρik+1=ξπ[r(i,k),s(i,k)]-ξh[uik(ρi+1k-ρik)+ρik(ui+1k-uik)]+ρikuik+1=uik-ξ{τmρikA+uik(ui+1k-uik)h+[1+exp(-βl+βl0)-αρ0nL2uf]2(ρikρ0)1+exp(-βl+βl0)-αρ0nL1ρikρi+1k-ρikh}式中,r(i,k)表示第i个路段在[kξ,(k+1)ξ]内由匝口进入的车流量,s(i,k)表示第i个路段在[kξ,(k+1)ξ]内由匝口驶出的车流量;步骤二、建立速度调控模型为:第i路段:式中,Leq(l)为第i个路段可变信息显示牌指定速度;步骤三、结合吴正模型的差分形式和速度调控模型,在FPGA中设计包含车辆平均密度ρ和平均速度u的计算模块,根据实际道路的长度和匝口信息把高速公路分成多个路段,每个路段对应一个计算模块,根据初始信息和调控信息,在FPGA中同时并行运行这些计算模块,预测出各个路段下一时间段的车辆平均密度和平均速度,然后把车辆平均密度和平均速度存入寄存器,在所有计算模块完成计算后,输出车辆平均密度和平均速度,同时把这些数据回传给计算模块进行下一步的计算;步骤四、以匝口进入封闭道路流量作为模型输入,可变信息牌作为强制速度和匝口强制输出调节量,对于给定控制输入预测每个路段的平均交通流密度和车辆平均速度,如果每个路段都满足最低速度、最大密度要求,则选择该方案以控制封闭道路匝口及可变信息牌,否则调整控制方案。FDA00002077637200016.jpg,FDA00002077637200017.jpg,FDA00002077637200022.jpg...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基于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的FPGA在线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吴正宏观交通流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忠科,刘通,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