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996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冷却器,在将多个芯板层叠之后,识别特定的芯板。油冷却器的芯部(1)将基本形状相同的四种芯板(4、5、6、7)以规定的顺序进行层叠,从而在各芯板(4、5、6、7)之间交替构成油流路(8)和冷却水流路(9)。并且,在这些芯板(4、5、6、7)中,第二芯板(6)形成为,相对于其他的芯板(4、5、7)的周缘部(4b、5b、7b),其周缘部(6b)的一部分变高,并且在主体部(6a)的周向上,周缘部(6b)的高度进行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例如内燃机的润滑油和自动变速器的工作油等的冷却的所谓多板层叠型的油冷却器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油冷却器,其中,第一板与第二板交替层叠,在这些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交替形成冷却水室和油室,在板层叠方向上邻接的油室通过分别形成于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一对油通路而连通,同时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中的指定的闭塞板中,上述油通路的一部分被闭塞。在该专利文献I中,在形成于闭塞板和第一板的外周的筒状部的缘部上,形成有与在闭塞板和第一板上形成的油通路和冷却水通路的位置具有规定的位置关系的突出部 或者凹部,通过这些突出部或者凹部,从而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多个第一板和闭塞板以规定的位置关系进行层叠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1-3517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I中,由于上述突出部突出于闭塞板和第一板的外周侧,因此,担心会在油冷却器使用时操作者失误而受伤。并且,在将凹部设置于闭塞板和第一板的情况下,担心会因该凹部的角部在油冷却器使用时操作者失误而受伤。此外,由于凹部以将筒状部的缘部切掉的方式而形成,因此,在形成凹部的位置上,筒状部的强度相对地降低,同时会担心耐腐蚀性变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油冷却器中,将多个芯板进行层叠,所述芯板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以及圆锥状的周缘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贯穿全周形成并向外侧开口 ;在所述芯板的层叠方向上,邻接的芯板彼此的周缘部相互接合,并且在被层叠的芯板的主体部间的间隙中交替构成油流路和冷却水流路,所述油冷却器的特征在于,被层叠的多个芯板由所述主体部的形状不同的至少两种以上的芯板构成,被层叠的多个芯板内的一种芯板相对于与该芯板的主体部的形状不同的另外一种芯板,所述周缘部的一部分变高,并且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所述周缘部的高度进行变化。并且,周缘部的一部分变高的芯板也可以形成为,其周缘部的高度进行变化的部分的该周缘部的前端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更具体地说,被层叠的多个芯板在所述主体部上形成有在所述芯板的层叠方向上使所述油流路彼此连通的一对油连通孔;以及在所述芯板的层叠方向上使所述冷却水流路彼此连通的一对冷却水连通孔;并且被层叠的多个芯板具有第一芯板,将所述一对油连通孔设置成关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对称;以及第二芯板,将所述第一芯板中的一对油连通孔中的一个油连通孔闭塞,并且以相对于所述芯板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而改变油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芯板形成为所述周缘部的高度在全周上为相同高度,所述第二芯板形成为周缘部的一部分变高,并且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所述周缘部的高度进行变化。(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从芯板的周缘部的高度的不同可识别特定的芯板,因此,即使将多个芯板进行层叠之后,也能够进行特定的芯板的识别,同时不会由于识别芯板部分的形状而造成操作者受伤,此外,也不会使被识别的特定的芯板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变差。 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油冷却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油冷却器的俯视图。图3为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芯板的立体图。图5为从图4的B箭头方向所视的第二芯板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油冷却器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油冷却器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芯板的立体图。图9为从图8的C箭头方向所视的第二芯板的侧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油冷却器的侧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芯板的立体图。图12为从图11的D箭头方向所视的第二芯板的侧视图。图13为从图11的E箭头方向所视的第二芯板的侧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油冷却器的侧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芯板的立体图。图16为从图15的F箭头方向所视的第二芯板的侧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油冷却器的侧视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芯板的立体图。图19为从图18的G箭头方向所视的第二芯板的侧视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油冷却器的侧视图。符号说明I 芯部2 顶部板3 底部板4 第一基本芯板(第一芯板)5 第二基本芯板(第一芯板)6 第二芯板6a 主体部6b周缘部6c锥形筒状部7第三芯板8油流路9冷却水流路10散热板11 油连通孔 12 冷却水连通孔13 凸起部15 凸起部16 中央油通路。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图I至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油冷却器。图I为油冷却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油冷却器的仰视图,图3为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首先,对油冷却器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油冷却器例如整体是铝制的,大致由如下部件构成芯部1,进行油与冷却水的热交换;比较壁厚的顶部板2,安装于该芯部I的上面;以及底部板3,安装于芯部I的下面。芯部I将基本形状相同的四种芯板4、5、6、7以规定的顺序进行层叠,并且在芯板层叠方向上交替构成油流路8与冷却水流路9。在图示例子中,芯部I将作为第一芯板的第一基本芯板4与作为第一芯板的第二基本芯板5交替层叠而构成,但是,在芯部I轴向的中间位置的两处上,使用第二芯板6代替第一基本芯板4。此外,在芯部I的最上部上使用第三芯板7。并且,在各油流路8中分别夹入大致矩形的散热板10。第一基本芯板4和第二基本芯板5整体呈大致矩形,在其对角线上的两处上开口形成油连通孔11,同时在不同的对角线上的两处上开口形成冷却水通孔12。详细地说,第一基本芯板4具有矩形板状的主体部4a,开口形成一对油连通孔11、11和一对冷却水连通孔12、12 ;以及圆锥状的周缘部4b,在主体部4a的外周贯穿全周形成并向外侧开口。在各冷却水连通孔12的周围,凸起部13贯穿全周形成。第二基本芯板5具有矩形板状的主体部5a,开口形成一对油连通孔11、11与一对冷却水连通孔12、12,同时突出形成圆锥台形状的多个突起14 ;以及圆锥状的周缘部5b,在主体部5a的外周贯穿全周形成并向外侧开口。在各油连通孔11的周围,凸起部15贯穿全周形成。第二芯板6整体呈大致矩形,在其对角线上的两处上开口形成冷却水连通孔12、12,同时在不同的对角线上开口形成一个油连通孔11。详细地说,第二芯板6具有矩形板状的主体部6a,开口形成一个油连通孔11和一对冷却水连通孔12、12 ;以及圆锥状的周缘部6b,在主体部6a的外周贯穿全周形成并向外侧开口。在各冷却水连通孔12、12的周围,凸起部13贯穿全周形成。换言之,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芯板6的主体部6a在第一基本芯板4的主体部4a中,与闭塞一对油连通孔11、11中的一个油连通孔11的为相同形状。第三芯板7整体呈大致矩形,在其对角线上的两处上开口形成冷却水连通孔12,同时在不同的对角线上的一处上开口形成油连通孔11。详细地说,第三芯板7具有矩形板状的主体部7a,开口形成一个油连通孔11和一对冷却水连通孔12、12 ;以及圆锥状的周缘部7b,在主体部7a的外周贯穿全周形成并向外侧开口。此外,第三芯板7由于与顶部板2的关系,在油连通孔11和冷却水连通孔12的周围未形成凸起部13、15。各芯板4、5、6、7的周缘部4b、5b、6b、7b在将各芯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冷却器,将多个芯板进行层叠,所述芯板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以及圆锥状的周缘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贯穿全周形成并向外侧开口;在所述芯板的层叠方向上,邻接的芯板彼此的周缘部相互接合,并且在被层叠的芯板的主体部间的间隙中交替构成油流路和冷却水流路,所述油冷却器的特征在于,被层叠的多个芯板由所述主体部的形状不同的至少两种以上的芯板构成,被层叠的多个芯板内的一种芯板相对于与该芯板的主体部的形状不同的另外一种芯板,所述周缘部的一部分变高,并且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所述周缘部的高度进行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4 JP 2011-1399761.一种油冷却器,将多个芯板进行层叠,所述芯板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以及圆锥状的周缘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贯穿全周形成并向外侧开口 ;在所述芯板的层叠方向上,邻接的芯板彼此的周缘部相互接合,并且在被层叠的芯板的主体部间的间隙中交替构成油流路和冷却水流路,所述油冷却器的特征在于, 被层叠的多个芯板由所述主体部的形状不同的至少两种以上的芯板构成, 被层叠的多个芯板内的一种芯板相对于与该芯板的主体部的形状不同的另外一种芯板,所述周缘部的一部分变高,并且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所述周缘部的高度进行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周缘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若松匠造有山雅广佐藤淳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