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燃料注入管(10)和组合拉杆轴(20;20’)的汽车车尾部(100;100’;100”)的装置,所述组合拉杆轴(20;20’)具有两个纵拉杆(21、22)和与所述纵拉杆相连的横梁(23),其中,所述纵拉杆(21、22)在其纵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借助连接元件(24、25;25’)可转动地可支承在所述汽车的车身(110)上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具有用于车轮轴承单元(120、130)的支架(26、27)。在此规定,所述注入管(10)与至少一个纵拉杆(21、22)在该纵拉杆用于所述横梁(23)的连接处(28)和所述连接元件(25;25’)之间的区域交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车尾部(100;100’;100”)的组合拉杆轴(20;20’)和一种车尾部(100;100’;100”)以及一种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燃料注入管和组合拉杆轴的汽车车尾部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燃料注入管和组合拉杆轴的汽车车尾部的装置,所述组合拉杆轴具有两个纵拉杆和与该纵拉杆相互连接的横梁,其中,所述纵拉杆在其纵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借助连接元件可转动地可支承在汽车的车身上,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具有用于车轮或车轮制动器的支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组合拉杆轴、注入管、车尾部以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代汽车在紧凑型汽车中日渐增多地具有组合拉杆轴(亦可称为“组合拉杆后桥”或“扭转梁悬架”)。组合拉杆轴通常由借助横梁(亦可称为“横支撑”或“扭转梁”)相互连接的两个纵拉杆构成。纵拉杆通常在其纵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区域具有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有车轮或车轮制动器。此外,纵拉杆在其另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具有轴衬,纵拉杆借助该轴衬可围绕至少一个水平旋转轴转动地支承在汽车车身上。用于纵拉杆的轴衬常常布置在汽车车身的中部区域中,因此出于空间原因汽车燃料箱位于纵梁之间并且大体上沿纵梁轴向方向嵌入纵梁之间的中部空间,使横梁能够正好与燃料箱无接触地自由振动。燃料箱的入口通常位于横向于汽车行驶方向并且朝向后面的那一侧。在入口处固定的燃料导管的第一段基本水平地延伸,直至燃料导管越过组合拉杆轴,然后与以呈一定角度向上延伸的一段导管接合,该段导管连接注入管接口。所述注入管接口通常位于汽车侧向的外壁上,因此可以简单地通过注入管接口加注燃料。通过在组合拉杆轴区域内基本水平延伸的燃料导管,限定了组合拉杆轴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向上振动幅度,否则组合拉杆轴的横梁可能撞击到燃料导管。因为组合拉杆轴可利用的振幅是描述所能实现的驾驶舒适性的一个指标,所以在当今具有组合拉杆轴的汽车中还未充分挖掘用于改善驾驶舒适性的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燃料注入管和组合拉杆轴的汽车车尾部的装置,通过这种装置可以实现更好的驾驶舒适性。此外,提供一种车尾部和汽车,它们适用于以所述装置安装燃料注入管和组合拉杆轴。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具有燃料注入管和组合拉杆轴的汽车车尾部的装置解决,所述组合拉杆轴具有两个纵拉杆和与所述纵拉杆相连的横梁,其中,所述纵拉杆在其纵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借助连接元件可转动地可支承在所述汽车的车身上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具有用于车轮轴承单元的支架,其中,所述注入管与至少一个纵拉杆在该纵拉杆用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和所述连接元件之间的区域交叉。所述技术问题还通过一种组合拉杆轴和燃料注入管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还通过一种车尾部和一种汽车解决。由以下描述和附图得出本专利技术有利的结构设计。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汽车车尾部的装置中具有燃料注入管,尤其是注油管,和组合拉杆轴,尤其是组合拉杆后桥,该组合拉杆轴具有两个纵拉杆和与纵拉杆相连的横梁。所述纵拉杆在其纵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借助连接元件可转动地可支承在或者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汽车的车身上。纵拉杆在其另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具有用于车轮轴承单元或车轮连接单元的支架。车轮轴承单元优选地至少具有用于车轮的制动器的一部分,例如其中包含刹车片,以及优选地包含车轮自身。按照本专利技术规定,所述注入管与至少一个纵拉杆在该纵拉杆用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和所述连接元件之间的区域交叉。通过这种方式,当组合拉杆轴在汽车上处于已装配状态时,因为燃料管或注入管不再阻碍组合拉杆轴的横梁,所以组合拉杆轴在垂直方向上获得了极大的振幅。按照本专利技术将所述注入管如此布设或敷设,使其与纵拉杆交叉,而不再如当前公知技术将注入管与横梁交叉。通过将注入管和组合拉杆轴在纵拉杆处的交叉区域设置在该纵拉杆用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和所述连接元件之间的区域,使得即便在组合拉杆轴相对汽车车身可能有最大的振幅行程时,也可避免注入管对组合拉杆轴形成限制。通过所达到的较大振幅,使汽车在行驶中获得更高的行驶舒适性。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设计规定,所述注入管与所述至少一个纵拉杆在该纵拉杆的连接元件区域交叉。由此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避免注入管限制组合拉杆轴的振幅。在此适合的是,从注入管接口起始的注入管,其由外向内延伸的一段管路与纵拉杆交叉。由此,可以在技术上以简单的方式借助注入管到达位于纵拉杆之间的燃料箱并且同时可将注入管接口置于在汽车的侧方外壁上可从外部通达注入管接口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保证在汽车底板区域中的结构特别紧凑。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设计规定,所述注入管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纵拉杆的交叉区域中位于该纵拉杆上方。由此能够以较小的管道长度从汽车外壁上的注入管接口导引注入管至汽车燃料箱的入口。由此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出现水平放置的管路段,以便确保向燃料箱最佳地注入燃料。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实现注入管特别简单的延伸路线。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用于汽车车尾部的组合拉杆轴,该组合拉杆轴可尤其应用于前述类型的装置。组合拉杆轴或组合拉杆后桥优选地具有两个纵拉杆和与纵拉杆相互连接的横梁。所述纵拉杆在其纵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借助连接元件可转动地可支承在汽车的车身上。纵拉杆在其另一个端部分别具有用于车轮轴承单元或车轮连接单元的支架。车轮轴承单元优选地具有用于车轮的制动器的一部分,例如其中包含刹车片,以及优选地包含车轮自身。按照本专利技术,各个纵拉杆的连接元件和支架如此安置在组合拉杆轴上,使得在装配了组合拉杆轴的状态下当汽车部分荷载时,连接元件基本处于支架的高度或位于支架上方。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起伏而发生震动时,通过组合拉杆轴的这种设计可以保证汽车后轮向后偏移。换句话说,通过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拉杆轴的结构设计对悬挂倾斜角起到了正面作用,从而提高了行驶舒适度,尤其是当汽车在起伏道路上行驶时。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部分荷载应理解为一种在通常实际状况下所出现的标准荷载。这种部分荷载优选是两名乘客、尤其是附带普通行李的载荷。当组合拉杆轴和燃料注入管如前述方式布置时,这种组合拉杆轴特别适于应用。通过将注入管与组合拉杆轴的至少一个纵拉杆在该纵拉杆用于横梁的连接处和其用于连接至汽车车身的连接元件之间的区域交叉,可在组合拉杆轴低于汽车车身框架的区域获得足够的结构空间,以便将组合拉杆轴如此设计,使得连接元件基本上处于支架的高度或者高于支架,从而通过这种方式方法保证在组合拉杆轴振动时后轮向后偏移。由此改善了车轮的悬挂倾斜角并增大了组合拉杆轴的振幅,进而实现了特别优越的行驶舒适性。各个纵拉杆的连接元件和支架如此设计构造,使得在装配了组合拉杆轴的状态下当汽车部分荷载时,组合拉杆轴的水平转动轴线基本处于支架垂直中心的高度或处于支架垂直中心的上方。在本专利技术范围中的水平转动轴线是指组合拉杆轴在已装配状态下处于水平的转动轴线,组合拉杆轴可围绕该转动轴线相对汽车车身偏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支架的垂直中心理解为从垂直方向观察支架的中心区域或中心点。该垂直中心优选地与车轮中心一致,尤其在垂直方向上一致。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设计规定,各个纵拉杆的端部被设计为双接头,例如为叉形,尤其是U形。由此,组合拉杆轴通过其纵拉杆以简单的方式连接到相应所属的用于连接至汽车车身的连接元件上,该连接元件可设计为轴衬并且在装配状态中参照其中心轴线水平地放置。各个纵拉杆在其端部或端部区域的双接头设计,使得可以从左侧和右侧连接相对于中心轴线呈水平放置的轴衬的内轴套。由此可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燃料注入管(10)和组合拉杆轴(20;20’)的汽车车尾部(100;100’;100”)的装置,所述组合拉杆轴(20;20’)具有两个纵拉杆(21、22)和与所述纵拉杆(21、22)相连的横梁(23),其中,所述纵拉杆(21、22)在其纵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借助连接元件(24、25;25’)可转动地可支承在所述汽车的车身(110)上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具有用于车轮轴承单元(120、130)的支架(26、27),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10)与至少一个纵拉杆(21、22)在该纵拉杆用于所述横梁(23)的连接处(28)和所述连接元件(25;25’)之间的区域交叉。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2 DE 102011104865.41.一种具有燃料注入管(10)和组合拉杆轴(20;20’)的汽车车尾部(100;100’;100”)的装置,所述组合拉杆轴(20;20’)具有两个纵拉杆和与所述纵拉杆相连的横梁(23),其中,所述纵拉杆在其纵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借助连接元件可转动地可支承在所述汽车的车身(110)上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具有用于车轮轴承单元(120、130)的支架(26、27),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10)与至少一个纵拉杆在该纵拉杆用于所述横梁(23)的连接处(28)和所述连接元件(25;25’)之间的区域交叉,其中,所述注入管(10)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纵拉杆的交叉区域中位于该纵拉杆的上方。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10)与所述至少一个纵拉杆在其连接元件(25;25’)的区域中交叉。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注入管接口起始的所述注入管(10),其由外向内延伸的一段管路(29)与所述纵拉杆交叉。4.一种用于汽车车尾部(100;100’;100”)的组合拉杆轴(20;20’),该组合拉杆轴(20;20’)具有两个纵拉杆和与所述纵拉杆相连的横梁(23),其中,所述纵拉杆在其纵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区域分别借助连接元件可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西贝内克,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