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纤维模板法制备SiOC多孔陶瓷负载La0.9Sr0.1C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5920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纤维模板法制备SiOC多孔陶瓷负载La0.9Sr0.1CoO3纳米粒子催化剂,首先利用胶凝胶法制备La0.9Sr0.1CoO3凝胶,将制备溶胶凝胶进行静电纺丝,然后将制备的凝胶纤维置于SiOC前驱体溶胶中,得到催化剂前驱体,最后进行热解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催化剂涂覆工艺的不足,将催化剂与载体复合,即以有序排列的氧化物凝胶纤维为模板构筑通道,经交联、热解,原位制得具有多孔结构负载催化剂的载体,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去除NOx的性能,适用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中,其制备方法过程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钙钛矿型催化剂技术,更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SiOC基多孔陶瓷上负载Laa9SraiC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柴油机凭借着具有功率范围广、燃油热效率高、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排放低等一系列优点,在机动车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然而,柴油机在NOx的排放控制上难于处理,这是因为柴油机在工作时燃烧室的温度和压力都较高,吸入燃烧室里的空气也较多,所以燃烧室内剩余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很容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生成NOx ;由于NOx对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都具有巨大的危害,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以及更加 严格的柴油机排放法规的实施,柴油机尾气中的NOx成为柴油机在城市广泛应用的主要的限制因素。目前,脱除柴油机尾气中NOx催化剂主要是涂覆在壁流式蜂窝陶瓷上,但在涂覆过程中就容易涉及到催化剂在载体表面上的分布、颗粒大小、催化剂活性以及与载体反应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催化剂涂覆工艺的不足,提供了一种SiOC多孔陶瓷上负载Laa9Sra A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将催化剂与载体复合,即以有序排列的氧化物凝胶纤维为模板构筑通道,经交联、热解,原位制得具有多孔结构负载催化剂的载体,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去除NOx的性能,适用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中,其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纤维模板法制备SiOC多孔陶瓷负载Laa9Sra KoO3纳米粒子催化剂,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a9SraiCoO3凝胶,将制备溶胶凝胶进行静电纺丝,得到Laa9SraiCoO3凝胶纤维,其具体过程为按照化学计量比的要求,称取一定质量的硝酸镧(La (NO3) 3 · 6H20)、硝酸锶(Sr (NO3) 2)、乙酸钴(Co (CH3COO)2 ·4Η20)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其中La3+的浓度在O. 2 O. 5mol/L,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数均分子量为30000)为助纺剂,使最终使无机盐(上述三种无机盐之和)、去离子水、及PVP的最终质量比为5 :22:23,经充分混合、搅拌得到初始Laa9SraiCoO3溶胶凝胶,制备的溶胶中含有大量的气泡,需静置2(T24h以便于进行静电纺丝。将得到的可纺溶胶转移到注射器中,在电压为2(T30KV,针头与接收极板之间的距离在15 20cm,溶胶的推进速度在O. 5 . Oml/h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得到Laa9SraiCoO3凝胶纤维。第二步,将制备的Laa9SraiCoO3凝胶纤维置于SiOC前驱体溶胶中,超声分散后烘干,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具体过程为按照质量比为I :1称取含氢聚硅氧烷(PHMS)和1,3,5,7—四甲基1,3,5,7—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i)于烧杯中混合,超生振动lh,使两者充分混合,加入甲基乙烯基硅氧烷配位钼催化剂(其加入量为PHMS、D4Vi和催化剂质量的1%)后继续超生振动lh,得到SiOC前驱体溶胶。按照前驱体液和Laa9SraiC0OJt化剂的质量份数比为100 :(广5)向上述体系中加入Laa9SraiCoO3凝胶纤维,超声振动f2h至纤维充分分散,待溶液固化后取出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在30°C烘干4h后升温60°C烘干4h,升温至80°C烘干4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催化剂前驱体。第三步,将上述步骤中制备的Laa9SraiCoO3凝胶纤维和催化剂前驱体进行热解, 得到I丐钛矿型Laa9SraiCoO3纳米颗粒和SiOC多孔陶瓷负载Laa9SraiCoO3纳米颗粒催化剂,具体步骤为将步骤一中制得的Laa9SraiCoO3凝胶纤维置于高温管式炉恒温区中;先通入氩气4 6min,气流量控制在20(T400sccm,排尽炉内的空气后,继续通入氩气,按照3 6°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温至70(T90(TC,恒温l_2h,然后以3飞。C /min的降温速度降至室温,将在惰性气体氛围中热解后的凝胶纤维,在空气中再进行热解,首先按照3 6°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温至70(T90(TC,恒温lh,然后以以3飞。C /min的降温速度降至室温,可得到隹丐钛矿型Laa9SraiCoO3纳米催化剂颗粒。将步骤二中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置于高温管式炉恒温区中,先通入氩气Γ6π η,气流量控制在20(T400SCCm,排尽炉内的空气后,继续通入氩气,按照2 6°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70(T90(TC,恒温f 2h,再以2飞。C /min的降温速度降至室温,将在惰性氛围热解的催化剂前驱体,置于空气中热解,以2飞。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70(T900°C,恒温lh,再以2飞。C /min的降温速度降至室温,得到SiOC多孔陶瓷负载Laa9SraiCoO3纳米粒子的催化剂。制备的钙钛矿型Laa9Sra^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具有副产物少、晶体结构完整直径在100纳米左右,根据附图I显示扫描电子显微镜(采用日本日立公司X-650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可知,钙钛矿型Laa9SraiC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尺寸大小分布均匀,结晶度高。本专利技术制备的Laa9KaiCoOjt化剂纳米粒子还进行红外和XRD测试其结构,结果如附图2和3所示XRD测试采用日本理学的Rigaku D/max 2500v/pc形衍射仪,以Cu/K-alphal射线为光源进行测定。靶为铜靶,波长为1.54178 Α,2Θ测角范围为1(Γ80°,步长0.02°,测试样品均为粉末。结果如附图2所示,经过在空气中热解后的样品形成了钙钛矿型晶体结构,特别是经过在800°C空气中烧结后的样品(Α#4),背底杂峰和副产物少,结晶完整。通过PDF卡片对比,出现在23. 3° ,32. 9° ,33. 2° ,40. 6° Al. 4°以及58. 8°的衍射峰分别对应钙钛矿结构的(012)、(100)、(104)、(202)、(024)和(300)晶面。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采用Brkuker TENSOR 27红外光谱仪测定(配有高低真空系统)。使用LN-MTC检测器和漫反射技术,先用KBr作为背景,把样品和KBr充分混和,并用玛瑙研钵充分磨细,最后经过压片放入红外光谱仪中测试,扫描范围^OOlOOcnT1,测量采用2CHT1。结果如附图3所示,出现在597CHT1处的吸收峰归结于对等八面体中的Co-O伸缩振动,表明样品经过空气中回火处理后出现钙钛矿型晶体,与XRD分析相吻合AegcnT1处的吸收峰归结于CO4+离子振动。对比谱图A#3和A#4,经空气中回火处理后,谱图中出现579CHT1吸收峰,但谱图A#3中同时存在较强的669CHT1吸收峰(含有Co+4化合物),表明在800°C空气中回火处理得到的钙钛矿型晶体结构更完整、稳定,与XRD分析结果相符。本专利技术制备的SiOC多孔陶瓷负载Laa9SraiC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具有多孔结构,孔结构分布较为均勻,孔径范围集中在广10 μ m,如附图4所示(采用日本日立公司X-650扫描电子显微镜),孔内壁附着Laa9SraiCoO3纳米颗粒催化剂,直径分布在80 120nm,对氮氧化物的转化效率(350°C)也可以达到了 29. 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纤维模板法制备SiOC多孔陶瓷负载La0.9Sr0.1C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0.9Sr0.1CoO3凝胶,将制备溶胶凝胶进行静电纺丝,得到La0.9Sr0.1CoO3凝胶纤维;第二步,将制备的La0.9Sr0.1CoO3凝胶纤维置于SiOC前驱体溶胶中,超声分散后烘干,得到催化剂前驱体;第三步,将上述步骤中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进行热解,得到SiOC多孔陶瓷负载La0.9Sr0.1CoO3纳米颗粒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纤维模板法制备SiOC多孔陶瓷负载Laa9Sra^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第一歩,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a9SraiCoO3凝胶,将制备溶胶凝胶进行静电纺丝,得到Laa9SraiCoO3 凝胶纤维; 第二歩,将制备的Laa9Sr0. !CoO3凝胶纤维置于SiOC前驱体溶胶中,超声分散后烘干,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第三步,将上述步骤中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进行热解,得到SiOC多孔陶瓷负载La0 9Sr0. !CoO3纳米颗粒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纤维模板法制备SiOC多孔陶瓷负载Laa9Sr0.^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歩中,按照化学计量比的要求,称取硝酸镧(La(NO3)3 · 6H20)、硝酸锶、こ酸钴(Co (CH3COO)2 · 4H20)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其中La3+的浓度在O. 2^0. 5mol/L,以聚こ烯吡咯烷酮为助纺剂,使最終使无机盐、去离子水、及PVP的最终质量比为5 22 23,经充分混合、搅拌得到初始Laa9SraiCoO3溶胶凝胶,需静置2(T24h以便于进行静电纺丝;将得到的可纺溶胶转移到注射器中,在电压为2(T30KV,针头与接收极板之间的距离在15 20cm,溶胶的推进速度在O. 5^1. Oml/h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得到La0 9SrQ. iCoOg 凝胶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纤维模板法制备SiOC多孔陶瓷负载Laa9Sra^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步中,按照质量比为I :1称取含氢聚硅氧烷和1,3,5,7—四甲基1,3,5,7—四こ烯基环四硅氧烷于烧杯中混合,超生振动lh,使两者充分混合,加入甲基こ烯基硅氧烷配位钼催化剂后继续超生振动lh,其加入量为含氢聚硅氧烷、1,3,5,7—四甲基1,3,5,7—四こ烯基环四硅氧烷和催化剂质量的1%,得到SiOC前驱体溶胶;按照前驱体液和Laa9Sra AO3催化剂的质量份数比为100 :(广5)向上述体系中加入Laa9SraiCoO3凝胶纤维,超声振动f2h至纤维充分分散,待溶液固化后取出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在30°C烘干4h后升温60°C烘干4h,升温至80°C烘干4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催化剂前驱体。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纤维模板法制备SiOC多孔陶瓷负载Laa9SraiC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步中,将步骤ニ中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置于高温管式炉恒温区中,先通入氩气4 6min,气流量控制在20(T400SCCm,排尽炉内的空气后,继续通入氩气,按照2 6°C /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700 900で,恒温I 2h,再以2 6°C /min的降温速度降至室温,将在惰性氛围热解的催化剂前驱体,置于空气中热解,以2飞で/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70(T900°C,恒温lh,再以2飞。C /min的降温速度降至室温,得到SiOC多孔陶瓷负载Laa9SraiCoO3纳米粒子的催化剂。5.—种SiOC多孔陶瓷负载Laa9SraiCoO3纳米粒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具有多孔结构,孔结构分布较为均匀,孔径范围集中在f 10 μ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彩荣宁云龙刘佳杰范国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