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锁驱动电路及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3793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互锁驱动电路及变频器,该互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光耦OP1和第二驱动光耦OP4;该第一驱动光耦OP1和第二驱动光耦OP4形成互锁驱动电路,并形成有两个正反互锁的信号,不管其中一个是高或者低电平,另外一个必定与其电平是相反的,因此,在驱动IGBT管的上下两个桥臂时候,不会出现两个同时导通的情况,也就是不会短路,即使在受到干扰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干扰出现同时高或者低的情况,从而保护了IGBT管,防止由于计算或者控制失误导致IGBT管的损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互锁驱动电路及变频器
技术介绍
目前变频器的逆变单元的驱动,一直来大部分生产厂家都采用七组控制信号来实现逆变单元的六个IGBT管的开通状况,软件计算精度要求非常严格,不容有所差错,否则会出现同一路输出直通的现象,从而导致IGBT管的损坏,甚至出现爆炸现象,影响了工作的安全系数。但是由于软件计算精度不高和控制出错的原因,还是有可能会出现同一路输出直通的现象,导致IGBT管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互锁驱动电路及变频器,以保护IGBT管,防止由于计算或者控制失误导致IGBT管的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互锁驱动电路,其包括第一驱动光耦OPl和第二驱动光耦0P4 ;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阳极输入端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阴极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28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阴极输入端还通过第二电阻R30连接PWM信号电压的负极;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7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上桥驱动端UP+,所述第三电阻R37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四电阻R44连接下桥驱动端UP-;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阴极输入端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阳极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33连接PWM信号电压的负极,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阳极输入端还通过第六电阻R29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七电阻R40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驱动端UN+,所述第七电阻R40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八电阻R47连接公共立而NG ;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电源端通过第一电容C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接地端;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电源端通过第二电容C3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接地端。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光稱OPl的电压输出端为两个,且第一驱动光稱OPl的两个电压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电压输出端为两个,且第二驱动光耦0P4的两个电压输出端相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变频器,包括上述任意所述的互锁驱动电路。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互锁驱动电路及变频器,该互锁驱动电路有两个正反互锁的信号组成,不管其中一个是高或者低电平,另外一个必定与其电平是相反的,因此,在驱动IGBT管的上下两个桥臂时候,不会出现两个同时导通的情况,也就是不会短路,即使在受到干扰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干扰出现同时高或者低的情况,从而保护了 IGBT管,防止由于计算或者控制失误导致IGBT管的损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提供的互锁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互锁驱动电路,如图I所示,该互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光耦OPl和第二驱动光耦0P4 ; 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阳极输入端(第2引脚)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U+,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阴极输入端(第3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28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U+,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阴极输入端(第3引脚)还通过第二电阻R30连接PWM信号电压的负极U-。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电压输出端(第6、7引脚)连接第三电阻R37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上桥驱动端UP+,所述第三电阻R37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四电阻R44连接下桥驱动端UP-。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阴极输入端(第3引脚)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U+,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阳极输入端(第2引脚)通过第五电阻R33连接PWM信号电压的负极U-,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阳极输入端(第2引脚)还通过第六电阻R29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U-。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电压输出端(第6、7引脚)连接第七电阻R40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驱动端UN+,所述第七电阻R40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八电阻R47连接公共端NG。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电源端(第8引脚)通过第一电容C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接地端(第5引脚)。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电源端(第8引脚)通过第二电容C3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接地端(第5引脚)。在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电压输出端为两个,包括第6引脚和第7引脚,且第一驱动光耦OPl的两个电压输出端相连接,即第一驱动光耦OPl的6引脚与第7引脚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电压输出端为两个,包括第6引脚和第7引脚,且第二驱动光耦0P4的两个电压输出端相连接,即第一驱动光耦OPl的6引脚与第7引脚相连接。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光耦OPl和第二驱动光耦0P4是变频器的驱动逆变单元中一路上半桥和下半桥的驱动光耦,U+和U-是驱动上下桥臂的两个PWM信号,这两个PWM信号是相反的,这样就决定了第一驱动光稱OPI和第二驱动光稱0P4两个光稱不能同时驱动上下桥臂,预防上下桥臂直接导通短路,出现危险状况。当U+为高的时候,U-为低,此时第一驱动光耦OPl动作驱动,驱动逆变单元的通过上桥驱动端UP+驱动上半桥开,第二驱动光耦0P4不动作,逆变单元的下半桥关,上半桥与下半桥不能直接导通;相反,U+为低,U-为高时,第二驱动光耦0P4动作,通过下桥驱动端UP-驱动下半桥导通,第一驱动光耦OPl不动作,上半桥截止,上半桥与下半桥也不能直通;形成了上下半桥互锁。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频器,该变频器包括上述互锁驱动电路。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互锁驱动电路及变频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光耦OP1和第二驱动光耦OP4;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1的阳极输入端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1的阴极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28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1的阴极输入端还通过第二电阻R30连接PWM信号电压的负极;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1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7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上桥驱动端UP+,所述第三电阻R37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四电阻R44连接下桥驱动端UP?;所述第二驱动光耦OP4的阴极输入端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所述第二驱动光耦OP4的阳极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33连接PWM信号电压的负极,所述第二驱动光耦OP4的阳极输入端还通过第六电阻R29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所述第二驱动光耦OP4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七电阻R40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驱动端UN+,所述第七电阻R40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八电阻R47连接公共端NG;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1的电源端通过第一电容C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1的接地端;所述第二驱动光耦OP4的电源端通过第二电容C3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光耦OP4的接地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光耦OPl和第二驱动光耦0P4 ; 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阳极输入端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阴极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28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阴极输入端还通过第二电阻R30连接PWM信号电压的负极; 所述第一驱动光耦OPl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7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上桥驱动端UP+,所述第三电阻R37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四电阻R44连接下桥驱动端 UP-; 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阴极输入端连接PWM信号电压的正极,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阳极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33连接PWM信号电压的负极,所述第二驱动光耦0P4的阳极输入端还通过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绪峰陈正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创力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