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弯成型机的快速压型机构,用于冷弯型钢的快速压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征是:主油缸通过油缸支架、油缸支撑板固定在左导柱上,活塞杆与油缸接头连接,油缸接头通过第一销轴与长连接板连接,三个上助压油缸通过螺栓分别与滑动座固定连接,上压紧模与第一定位导柱、第二定位导柱、第三定位导柱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滑动座上,三个下助压油缸通过圆螺母分别与底座固定连接,下压紧模通过螺栓固定在下固定板上,下压型模通过螺栓分别与第四定位导柱、第五定位导柱、第六定位导柱固定,上梁与底座通过左、右导柱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压型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板材表面无檫伤,产品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压型机构,具体地说是冷弯成型生产机组中用于冷弯型钢的快速压型,属于机械制造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压型机构一个压紧、压型工作过程,油缸必须往返作一次。其主要采用油缸通过活塞杆与滑动座固定在一起。压紧下模、压型下模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安装座上,下模安装座与调整板用螺栓连接,调整板用螺栓固定在底座上。压紧上模用螺栓与导向轴连接固定在滑动座上,压型上模用螺栓固定在滑动座上。导轨用螺栓连接在导轨安装结合件上,滑动座在导轨中可以上下滑动,长、短连接板控制滑动座上下移动的平衡。当成型主机内的板材进入压型机构后,上模在油缸的推动下下移,上压紧模块与下压紧模块接触压紧后,油缸在克服压紧上模弹簧推力的情况下,再由上压型模块继续下移,压到下压型模块为止,在电气控制下,油缸下油腔进油,油缸向上运动,上压紧模、上压型模返回上移动到起始位置,这就是一个压紧、压型过程。然后板材前进一段距离停下,进入重复压型过程。这样一个压紧、压型工作过程,油缸必须往返动作一次,生产速度很慢,生产效率低。压型下模是固定在下模安装座上不运动的,板材进入压型机构后,压紧模把板材压紧后压型模直线下压成型,这是板材有一个空弯压型现象,很容易把板材檫伤,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压型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板材表面无檫伤现象的冷弯成型机的快速压型机构。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快速压型机构采用主油缸通过油缸支架、油缸支撑板固定在左导柱上,活塞杆与油缸接头连接,油缸接头通过第一销轴与长连接板连接,第一短连接板与长连接板通过第三销轴连接,第二短连接板与长连接板通过第四销轴连接,第三短连接板与长连接板通过第七销轴-->连接,第四短连接板与长连接板通过第八销轴连接,第一短连接板的另一端与上梁通过第二销轴连接,第三短连接板的另一端与上梁通过第六销轴连接,第二短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滑动座通过第五销轴连接,第四短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滑动座通过第九销轴连接,上压紧模通过螺栓与第一同步齿条、第二同步齿条固定,第一同步齿条与第一同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同步齿条与第二同步齿轮啮合连接,第一同步齿轮与第一同步轴连接,第二同步齿轮与第一同步轴连接,下压型模通过螺栓与第三同步齿条、第四同步齿条固定,第三同步齿条与第三同步齿轮啮合连接,第四同步齿条与第四同步齿轮啮合连接,第三同步齿轮与第二同步轴连接,第四同步齿轮与第二同步轴连接,特征是:第一上助压油缸、第二上助压油缸、第三上助压油缸通过螺栓分别与滑动座固定连接,上压紧模与第一定位导柱、第二定位导柱、第三定位导柱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滑动座上,第一下助压油缸、第二下助压油缸、第三下助压油缸通过圆螺母分别与底座固定连接,下压紧模通过螺栓固定在下固定板上,下压型模通过螺栓分别与第四定位导柱、第五定位导柱、第六定位导柱固定,上梁与底座通过左、右导柱固定;下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左右导柱上设置刻字螺母用于调整上压紧模与下压紧模的间隙。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压型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板材表面无檫伤,产品质量好。压型机构完成一个压紧、压型过程,油缸活塞只要完成一个单向移动动作,减少工作时间。由于在压型机构压型下模下面装有助压油缸,把下压型模顶起,压紧上模上面装有助压油缸,把上压紧模压下,当板材进入压型机构后,压紧模和压型模同时压紧板材,压紧模在克服上、下助压油缸的压力下,压紧、压型模继续下压到需要的位置后压紧上模和压型上模向上移动,避免了空弯板型就不容易檫伤,上下模的助压油缸压力可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压紧压型模具处于开启位置时长短连接板的位置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压紧压型模具成型到位时长短连接板的位置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压紧压型模具完成一个工作过程后长短连接板的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主油缸1、活塞2、右导柱3、活塞杆4、油缸连接头5、第一销轴6、第二销轴7、第三销轴8、第四销轴9、第五销轴10、第六销轴11、第七销轴12、第八销轴13、第九销轴14、上梁15、左导柱16、滑动座17、第四短连接板18、第三短连接板19、第一短连接板20、第二短连接板21、长连接板22、第一上助压油缸23、第二上助压油缸24、第三上助压油缸25、第一定位导柱26、第二定位导柱27、第三定位导柱28、螺栓29、第一下助压油缸30、第二下助压油缸31、第三下助压油缸32、第四定位导柱33、第五定位导柱34、第六定位导柱35、螺栓36、第一同步齿轮37、第二同步齿轮38、第三同步齿轮39、第四同步齿轮40、第一同步轴41、第二同步轴42、刻字螺母43、螺母44、第一同步齿条45、第二同步齿条46、螺栓47、上压紧模48、下压紧模49、下固定板50、底座51、螺栓52、螺栓53、第三同步齿条54、第四同步齿条55、螺栓56、上压型模57、下压型模58、螺栓59、油缸支架60、油缸支撑板61、螺栓62、螺栓63、螺栓64、螺栓65、螺栓66、圆螺母67、圆螺母68、圆螺母69、螺栓70、第一带壳轴承71、第二带壳轴承72、螺栓、73、74、75、第三带壳轴承76、第四带壳轴承78、螺栓79、80、81等。本专利技术采用主油缸1通过油缸支架60、油缸支撑板61固定在左导柱16上,活塞杆4与油缸接头5连接,油缸接头5通过第一销轴6与长连接板22连接,主油缸1中的活塞2从油缸右向左端移动带动活塞杆4通过油缸连接头5、第一销轴6,推动长连接板22,由长连接板22带动第一短连接板20、第二短连接板21、第三短连接板19、第四短连接板18。第一短连接板20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三销轴8连接,第二短连接板21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四销轴9连接,第三短连接板19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七销轴12连接,第四短连接板18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八销轴13连接。第一短连接板20的另一端与上梁15通过第二销轴7连接,第三短连接板19的另一端与上梁15通过第六销轴11连接,第二短连接板21的另一端与滑动座17通过第五销轴10连接,第四短连接板18的另一端与滑动座17通过第九销轴14连接,使滑动-->座17向下运动,此时短连接板A、B两端距离逐渐增大,增大到上、下短连接板在同一直线上时,A、B两端距离为最大(如图4)。当活塞2继续向左移动时,短连接板A、B两端距离逐渐变小,当活塞2移到油缸左端时,短连接板A、B两端距离为最小(如图5),此时完成了一个压型过程,当活塞2从左端移到右端时,短连接板A、B两端距离重复了从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过程,此时又完成了一个压型过程,以此往复运动。上梁15与底座51通过左、右导柱16、3用螺母44固定;滑动座17在左、右导柱16、3上通过改变短连接板A、B两端距离使滑动座17作上下移动,左右导柱16、3上设置的刻字螺母43用于调整上压紧模48与下压紧模49的间隙。第一上助压油缸23通过螺栓62与滑动座17固定在一起,第二上助压油缸24通过螺栓65与滑动座17固定在一起,第三上助压油缸25通过螺栓66与滑动座17固定在一起,上压紧模48与第一定位导柱26、第二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弯成型机的快速压型机构,其主要采用第一短连接板(20)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三销轴(8)连接,第二短连接板(21)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四销轴(9)连接,第三短连接板(19)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七销轴(12)连接,第四短连接板(18)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八销轴(13)连接,第一短连接板(20)的另一端与上梁(15)通过第二销轴(7)连接,第三短连接板(19)的另一端与上梁(15)通过第六销轴(11)连接,第二短连接板(21)的另一端与滑动座(17)通过第五销轴(10)连接,第四短连接板(18)的另一端与滑动座(17)通过第九销轴(14)连接,上压紧模(48)通过螺栓与第一同步齿条(45)、第二同步齿条(46)固定,第一同步齿条(45)与第一同步齿轮(37)啮合连接,第二同步齿条(46)与第二同步齿轮(38)啮合连接,第一同步齿轮(37)与第一同步轴(41)连接,第二同步齿轮(38)与第一同步轴(41)连接,下压型模(58)通过螺栓与第三同步齿条(54)、第四同步齿条(55)固定,第三同步齿条(54)与第三同步齿轮(39)啮合连接,第四同步齿条(55)与第四同步齿轮(40)啮合连接,第三同步齿轮(39)与第二同步轴(42)连接,第四同步齿轮(40)与第二同步轴(42)连接,其特征是:主油缸(1)通过油缸支架(60)、油缸支撑板(61)固定在左导柱(16)上,活塞杆(4)与油缸接头(5)连接,油缸接头(5)通过第一销轴(6)与长连接板(22)连接,第一上助压油缸(23)、第二上助压油缸(24)、第三上助压油缸(25)通过螺栓分别与滑动座(17)固定连接,上压紧模(48)与第一定位导柱(26)、第二定位导柱(27)、第三定位导柱(28)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滑动座(17)上,第一下助压油缸(30)、第二下助压油缸(31)、第三下助压油缸(32)通过螺母分别与底座(51)固定连接,下压紧模(49)通过螺栓固定在下固定板(50)上,下压型模(58)通过螺栓分别与第四定位导柱(33)、第五定位导柱(34)、第六定位导柱(35)固定,上梁(15)与底座(51)通过左、右导柱(16、3)固定;下固定板(50)通过螺栓与底座(5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弯成型机的快速压型机构,其主要采用第一短连接板(20)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三销轴(8)连接,第二短连接板(21)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四销轴(9)连接,第三短连接板(19)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七销轴(12)连接,第四短连接板(18)与长连接板(22)通过第八销轴(13)连接,第一短连接板(20)的另一端与上梁(15)通过第二销轴(7)连接,第三短连接板(19)的另一端与上梁(15)通过第六销轴(11)连接,第二短连接板(21)的另一端与滑动座(17)通过第五销轴(10)连接,第四短连接板(18)的另一端与滑动座(17)通过第九销轴(14)连接,上压紧模(48)通过螺栓与第一同步齿条(45)、第二同步齿条(46)固定,第一同步齿条(45)与第一同步齿轮(37)啮合连接,第二同步齿条(46)与第二同步齿轮(38)啮合连接,第一同步齿轮(37)与第一同步轴(41)连接,第二同步齿轮(38)与第一同步轴(41)连接,下压型模(58)通过螺栓与第三同步齿条(54)、第四同步齿条(55)固定,第三同步齿条(54)与第三同步齿轮(39)啮合连接,第四同步齿条(55)与第四同步齿轮(40)啮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威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