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折极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169 阅读:6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折极耳装置,该装置包括模座、用于电池盖板定位的定位组件、折极耳夹具,定位组件安装在模座表面上,所述折极耳夹具包括成型凹模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凸模,凹模固定在模座表面上,且所述凹模与定位组件沿待折叠极耳的轴向并列设置。通过将凹模设为三个弯折面,可保证弯折极耳的一致性,并通过控制所述三个弯折面之间的位置尺寸以及与其相关连的技术尺寸,防止极耳因折叠挤压而接触正极片或负极片或电池壳内壁,消除电池内部短路的隐患。(*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折极耳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极耳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使极耳形成所需形状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折极耳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的便携化学电源,在电子产品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极耳是一种长条形的铝带或镍带,由于极耳伸出电芯,为避免极耳与另一电极接触形成电池内部短路造成安全问题,同时为了保证极耳在电池发生震动、跌落等异常时不会断裂,通常会将极耳设置成“S”形。目前生产线中采用两种折极耳方式:自动折极耳和手工折极耳,所述自动折极耳即使用自动设备将两个呈一定角度的极耳折刀先后插入电池壳体,使壳内负极耳形成一定弯折,在盖板与壳体配合好之后就形成了负极耳的折形。但自动设备更换型号操作复杂,并且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高昂;所述手工折极耳使用在手动生产线上,即操作人员使用简单的折刀工具,对极耳进行折弯成形,虽然变更生产型号简便快捷,但极耳形状的一致性很难保证,致使极耳因折叠挤压而接触正极片或负极片或电池壳内壁,造成电池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更改生产型号快捷的可提高折叠极耳形状一致性且可消除电池短路隐患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折极耳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模座(1)、用于电池盖板(7)定位的定位组件、折极耳夹具,定位组件安装在模座表面上,所述折极耳夹具包括成型凹模(21)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凸模(22),凹模(21)固定在模座表面上,且所述凹模(21)与定位组件沿待折叠极耳(8)的轴向并列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模座(1)、用于电池盖板(7)定位的定位组件、折极耳夹具,定位组件安装在模座表面上,所述折极耳夹具包括成型凹模(21)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凸模(22),凹模(21)固定在模座表面上,且所述凹模(21)与定位组件沿待折叠极耳(8)的轴向并列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彼此分隔开的两平行定位块(31、32)和由两定位块形成的用于定位盖板连接件(71)的定位槽(33),所述两平行定位块同侧与凹模相对的一侧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一定位块(34),该定位块(34)与两平行块(31、32)相对且远离所述凹模(21),所述定位块与两平行定位块围合成用于容纳电池盖板(7)的盖板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21)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弯折面(210)、第二弯折面(211)和第三弯折面(212),所述第二弯折面(211)是内凹弧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堂李茂林东军郭秀萍刘秀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