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761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裸电芯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所述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包括:裸电芯定位组件,收容裸电芯并使裸电芯设置有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的长度方向的第一侧面和宽度方向的第二侧面定位;检测组件,连接于裸电芯定位组件,用于收容并定位裸电芯的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以及压头组件,连接于检测组件,用于对裸电芯的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施压以将裸电芯的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折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首先通过检测组件检测裸电芯定位组件定位的裸电芯的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尺寸是否合格,然后通过压头组件将尺寸合格的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折弯,提高了裸电芯极耳折弯的效率和精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手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DVD、数码相机和穿戴式电子产品等移动设备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同客户需要不同背部台阶尺寸的电池,特别是可循环充电软包电池。背部台阶尺寸可以通过极耳折弯的尺寸来控制。同时为了保证流到后面工序的裸电芯极耳尺寸在设计规格内,需要高效准确的检测工装。目前,在裸电芯生产过程中,有单独的工装分别实现极耳检测和极耳折弯,这样会造成人工的浪费。且现有的极耳检测工装为非金属材料,精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能提高裸电芯极耳折弯的效率和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裸电芯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所述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包括:裸电芯定位组件,收容裸电芯并使裸电芯设置有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的长度方向的第一侧面和宽度方向的第二侧面定位;检测组件,连接于裸电芯定位组件,用于收容并定位裸电芯的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以及压头组件,连接于检测组件,用于对裸电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裸电芯(5)在长度方向(L)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包括:裸电芯定位组件(1),收容裸电芯(5)并使裸电芯(5)设置有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的长度方向(L)的第一侧面(53)和宽度方向(W)的第二侧面(54)定位;检测组件(2),连接于裸电芯定位组件(1),用于收容并定位裸电芯(5)的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以及压头组件(3),连接于检测组件(2),用于对裸电芯(5)的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施压以将裸电芯(5)的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折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裸电芯(5)在长度方向(L)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包括: 裸电芯定位组件(1),收容裸电芯(5)并使裸电芯(5)设置有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的长度方向(L)的第一侧面(53)和宽度方向(W)的第二侧面(54)定位; 检测组件(2),连接于裸电芯定位组件(1),用于收容并定位裸电芯(5)的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以及 压头组件(3),连接于检测组件(2),用于对裸电芯(5)的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施压以将裸电芯(5)的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折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裸电芯定位组件(I)包括:底座(n),容置并支撑放置于其上的裸电芯(5),具有第一基准侧壁(m)和第二基准侧壁(112),第一基准侧壁(111)用于供裸电芯(5)宽度方向(W)的第二侧面(54)贴靠,第二基准侧壁(112)供裸电芯(5)设置有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的长度方向(L)的第一侧面(53)贴靠并使第一极耳(51)及第二极耳(52)在第二基准侧壁(112)之上伸出;固定块(12),固定设置于底座(11); 导轴(13),一端穿设于固定块(12); 推块(14),滑动支撑于底座(11),连接于导轴(13)的另一端; 弹簧(15),设置在固定块(12)和推块(14)之间并使导轴(13)穿设其中; 横杆(16),滑动连接于固定块(12),固定连接导轴(13)的所述一端; 凸轮手柄(17),两侧枢转连接于固定块(12),包括手柄部(171)和与手柄部(171)连接的凸轮部(172),当凸轮手柄(17)的手柄部(171)向下运动时,凸轮手柄(17)的凸轮部(172)接触横杆(16)并推动横杆(16)向后运动、进而经由导轴(13)带动推块(14)向后运动,推块(14)与第二基准侧壁(112 )之间的距离大于裸电芯(5 )的长度,以便裸电芯(5 )放到底座(11)内;当凸轮手柄(17)的手柄部(171)向上运动时,凸轮手柄(17)的凸轮部(172)不与横杆(16)接触且与横杆(16)之间具有的间隙足以使弹簧(15)将推块(14)往前推并推动放置于底座(11)上的裸电芯(5)向前运动并贴靠于第二基准侧壁(1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凸轮手柄(17)的手柄部(171)两侧枢转连接于固定块(12)或者凸轮手柄(17)的凸轮部(172)两侧枢转连接于固定块(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组件(2)包括: 安装底板(21 ),一侧抵接于裸电芯定位组件(I)的底座(11 ),具有收容槽(212 )以及靠近第二基准侧壁(112)且低于第二基准侧壁(112)的用于第一极耳(51)和第二极耳(52)弯折时的承压面(211); 两个压片(22),固定设置于安装底板(21)的两侧面; 第一极耳检测槽体(23),设置于安装底板(21)上且下端收容于安装底板(21)的容置槽(212)中且具有第一极耳检测槽(231),当裸电芯(5)设置有第一极耳(51)的长度方向(L)的第一侧面(53)和宽度方向(W)的第二侧面(54)分别贴紧第二基准侧壁(112)和第一基准侧壁(111)时,第一极耳检测槽(231)用于收容第一极耳(51); 第二极耳检测槽体(24),设置于安装底板(21)上且下端收容于安装底板(21)的容置槽(212)中且具有第二极耳检测槽(241),当裸电芯(5)设置有第二极耳(52)的长度方向(L)的第一侧面(53)和宽度方向(W)第二侧面(54)分别贴紧第二基准侧壁(112)和第一基准侧壁(111)时,第二极耳检测槽(241)用于收容第二极耳(52 ); 两个螺杆(25),分别穿设并螺接于第一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云秦德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