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进专利>正文

一种圆盘锯片的冲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022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涉及圆盘锯片的冲制模具,设二副模具,第一模具设上下模,模中央设相对的凸块和凹槽,下模设数个梢孔以及由梢孔向外延伸的沟槽,上模相对位置上设凸柱;第二模具设上下模,上下模设相对的凸齿,上模的凸齿恰为下模的两凸齿间的齿距形状,上下模凸齿数为圆盘 锯片锯齿数的一半,下模的凸齿两侧齿缘为圆盘锯片锯齿的相邻锯齿的刃面及齿背。冲刷过程分三段,减少模具冲击力,模具不易受损,锯片无毛边,省工时,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圆盘锯片的冲制模具本技术涉及一种切割任何种类材料的锯床或锯切装置的刀具制造。圆盘锯片广泛应用木材、铝条、铁板、钢筋等的切割中,圆盘锯片的制造,主要是利用模具将钢板冲设成锯齿状,再做热处理,并依使用方式及使用对象做符合需要的硬度处理。如图1所示,现有的制造方法是先将铁板冲设成圆板及在圆板上冲设中孔散热孔,接着,再将圆铁板置于一具有与所需锯齿数相同的下模(21)上,亦即该下模的锯齿(211)状及大小是完全依照圆盘锯片的形状来设计,而上模(22)边的锯齿(221)则恰为该下模的锯齿间的齿距(212)形状。利用冲床将上模向下冲,即可在圆铁板上冲设一具有中孔(11)的圆盘锯片(1),再根据该圆盘锯片其厚度,由锯齿内缘向侧板中心切割一适当长度的散热沟(16)至散热孔为止,散热沟的切割数量依圆盘锯片的厚度而定。此种圆盘锯片冲制模具在长期及连续的冲制下,当发生以下缺陷,其一,在上、下模冲设锯齿时,由于该下模的锯齿端面临两齿边的冲击压力很大,使得该锯齿(211)的端部极易受损及塌陷,在持续的冲击下,所冲设的锯齿就会变形。同时,又因为上、下模在冲设时,该锯齿(211)两边缘直接冲压受力很大,而圆盘的锯齿(13)两边也受制强力冲压才能冲断而形成锯齿,由于锯齿尖端甚为尖锐,使得锯齿(13)会造成钢板向下塌陷的毛边,需将冲制完成的锯片进行研磨毛边的工作,否则会影响锯片的锐利度。另外,由于散热沟必需逐一切割,不仅难施工,且非常浪费工时,增加了制造成本。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三阶段冲设,锯齿不产生毛边,且可减少模具耗损,降低制造成本的圆盘锯片冲制模具。本技术包括两副模具,第一模具分设上、下模,在上、下模中央设有相对的凸块和凹槽,并在下模偏离中心的同心圆上设有梢孔以及由梢-->孔向外延伸的沟槽,在上模设有相对于下模梢孔及沟槽位置的凸柱;第二模具分设上、下模,上、下模设有相对的凸齿,上模的凸齿恰为下模的两凸齿间的齿距形状,上、下模的凸齿数为需完成的圆盘锯片锯齿数的一半,其中,下模的凸齿两侧齿缘恰为圆盘锯片锯齿的相邻两锯齿的刃面及齿背。为了便于提供不同孔径的圆盘锯片,可在第一模具的上、下模中央各设凹槽,凹槽内各设一可更换的活动块,活动块上设有中心凸柱或凹孔。这样能自由更换固定于中心的凹槽内,以便适应不等径中孔的锯片。为了便于不同厚度的圆盘锯片的定位,在第二模具的下模偏离中心的同心圆上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可供圆盘锯片的梢孔梢合的凸梢。本技术将锯片的冲制过程分设三阶段来完成,减少模具的冲击力,使模具不易受损,且所冲设的锯片不易发生锯齿尖突部的钢板向下塌陷造成毛边的现象,不必再研磨毛边,因此可节省工时,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便于适应不同孔径和不同厚度的锯片加工。图l为现有的圆盘锯片冲制模具与锯片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模具及锯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模具及锯片示意图。图4为使用本技术冲制锯片的制法流程图。图5为使用本技术冲制锯片的制法示意图。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使用及优点作详细说明。本技术分为第一及第二模具,利用两模具进行三阶段的冲程。第一模具请参见图2,分为上、下模(42)(41),其中在下模(41)的中央设一凹槽(411),在下模偏离中心的同心圆线上的适当位置设有圆孔(412)数个,图中以2个代表,由该圆孔(412)向外延伸有沟槽(413)。另外,有一活动块(43)可供置入下模的凹槽(411)内,在该活动块(43)的中央设有一圆孔(431),活动块可依设计者所设计的锯片中孔的大小而更换,以提供不同孔径的锯片,其上模(42)的中央亦设有可更换活动块(44)的凹槽(421),以及在相对下模的圆孔及沟槽位置上设有凸柱(422)。利用上、下模的冲-->设,可将置于下模上的钢板冲设为具有中孔及梢孔、散热沟的圆盘。参见图3,第二模具也设上、下模,其中所使用的下模(31)依照所需的锯片齿数的一半来设计其凸齿(311),使该每一凸齿的齿宽恰为锯片的两锯齿宽度,即包含两个锯片的锯齿(13)及其所含夹的齿距(14)总和宽度。另外,在下模中央设有一可供嵌固锯片用的凸柱(313),及在偏离中心的设定位置设有一主凸梢(314),所谓设定位置亦即将一圆铁板置于下模上后,以该凸梢(314)做为主要定位的标准位置,再于该主凸梢的等圆线上设有另一副凸梢(315),两凸梢均可设计为活动式,可具有上、下伸缩的活动弹性,以适应不同厚度的锯片做定位之用。至于上模(32)则是相对于下模的凸齿形状,在一模座下方设有与下模的齿距(312)相同形状之凸齿(321)。本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第一阶段使用一般的冲床,先将钢板冲成一圆盘(1)(如图4所示),并在中央冲设固定孔(11)及在一等圆线上冲设梢孔(121)(122)数个。同时,在圆盘上的设定位置,从梢孔(121)(122)向圆盘外缘延伸冲设散热沟(16)。第二阶段将此一圆盘(1)放于第二模具的下模(31)上,使圆盘中心之固定孔(11)嵌于下模的凸柱(313),而圆盘上的梢孔(121)则嵌梢于下模之主凸梢(314),即可进行第二次的冲设工作。经冲设后之圆盘(1)即在其外周缘形成如下模的凸齿(311)形状相同的凸齿(15)。请仔细观察此一凸齿之形状,其恰为将来完成后之锯片两相邻锯齿之两侧边形状,一边为锯齿的齿背(151),另一侧则为锯齿的刃面(152)。由于下模的凸齿(311)面积为两个圆盘锯齿的宽度,故,较大的面积来支撑上模冲压时,由圆盘底面间接冲击的力量,使得该凸齿(311)模较不易受冲击力而损害。而且,因为上模向下冲压时,对圆盘锯片的锯齿来说,仅是先针对两相邻锯齿之一边(齿背或刃面)冲掉,故圆盘受冲压后较不易产生因钢板受压而向下塌陷的毛边。要进行第三阶段冲设前,需将圆盘(1)由下模上略微提起,转到圆盘的梢孔(121)嵌梢于下模的副凸梢(315)上,此时图5中虚线所表示者为经过第一次受冲设后的圆盘凸齿(15),当-->其置于下模的凸齿(311)上时,所重叠者仍为含盖两圆盘锯齿的宽度。接着,即可进行第三阶段的冲设,在上模下冲后,留在下模上的圆盘即为冲摔原先已冲设锯齿的另一侧(齿背或刃面),冲设完成后,所取下之圆盘锯片即如图4所示的最后阶段。本技术在实施上,主要利用三阶段的冲设过程,配合模具的规划,使上、下模在冲设锯齿时,不但下模的凸齿可承受冲击力,而不易损坏下模的凸齿。更由于将锯齿部份做二次冲设,使每一冲设动作仅冲设圆盘锯片的锯齿一边,完全回避了一次冲设锯齿之尖突部的动作,此举,使得圆盘锯片的钢板在受冲设时,不易发生锯齿尖突部的钢板向下塌陷的毛边现象,经过冲设完成的圆盘锯片就不必在每一锯齿后面研磨毛边,且降低模具的受损率。另外,在第一阶段冲设圆盘的中孔及梢孔的同时,能一次在设定位置冲设散热沟,并在第二、第三阶段冲设对利用梢孔来定位,可以准确地使散热沟由梢孔延伸至锯齿的内凹缘处,使散热沟的设置既方便又省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圆盘锯片的冲制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盘锯片的冲制模具,设上、下模,上、下模设锯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副模具,第一模具分设上、下模,在上、下模中央设有相对的凸块和凹槽,在下模偏离中心的同心圆上设有梢孔以及由梢孔向外延伸的沟槽,在上模设有相对于下模梢孔及沟槽位置的凸柱;第二模具分设上、下模,上、下模设有相对的凸齿,上模的凸齿恰为下模的两凸齿间的齿距形状,上、下模的凸齿数为需完成的圆盘锯片锯齿数的一半,其中,下模的凸齿两侧齿缘恰为圆盘锯片锯齿的相邻两锯齿的刃面及齿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圆盘锯片的冲制模具,设上、下模,上、下模设锯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副模具,第一模具分设上、下模,在上、下模中央设有相对的凸块和凹槽,在下模偏离中心的同心圆上设有梢孔以及由梢孔向外延伸的沟槽,在上模设有相对于下模梢孔及沟槽位置的凸柱,第二模具分设上、下模,上、下模设有相对的凸齿,上模的凸齿恰为下模的两凸齿间的齿距形状,上、下模的凸齿数为需完成的圆盘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黄碧珍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