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包括斜梁、前叉、后平叉以及设置在前叉上的前轮、设置在后平叉上的后轮,所述前轮包括前轮毂、与前轮毂一体连接的前左轴皮、前右轴皮,所述前左轴皮、前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前定位片,所述前定位片与第一限位装置抵接,所述后轮包括后轮毂、与后轮毂一体连接的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以及安装在后右轴皮上的飞轮,所述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后定位片,所述后定位片与第二限位装置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后轮既可以处在同心轮状态,实现平稳的行车,又可转换成偏心轮状态,在微小的偏心力距作用下,行车时产生如同在水面上漂浮行驶的感觉,提高了趣味性,达到锻炼和娱乐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技术介绍
由儿童的天性使然,儿童比较喜欢在摇摆的环境中,但是现有儿童自行车的前轮与后轮都处在同心轮状态,前后轮水平前进,行车没有趣味性,致使儿童感到不舒适,使很多儿童不乐于骑儿童自行车,缺乏活动,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趣味性强的可偏心儿童·自行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包括斜梁、前叉、后平叉以及设置在前叉上的前轮、设置在后平叉上的后轮,所述前轮包括前轮毂、与前轮毂一体连接的前左轴皮、前右轴皮,所述前左轴皮、前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前定位片,所述前定位片与第一限位装置抵接,所述后轮包括后轮毂、与后轮毂一体连接的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以及安装在后右轴皮上的飞轮,所述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后定位片,所述后定位片与第二限位装置抵接。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前轮毂上的第一限位按钮套、设置在第一限位按钮套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按钮与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限位按钮与第一定位件分别连接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之间连接有第一联动片,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后轮毂上的第二限位按钮套、设置在第二限位按钮套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按钮与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限位按钮与第二定位件分别连接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之间连接有第二联动片。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定位片、后定位片的一端分别对称开有截面呈弧形的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所述前定位片通过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限位按钮、第一定位件抵接,所述后定位片通过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二限位按钮、第二定位件抵接。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前轮毂、后轮毂的内部中心分别开有弧形的第一长孔与第二长孔,所述前左轴皮、前右轴皮在所述第一长孔内转动,所述后左轴皮、后右轴皮在所述第二长孔内转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定位片、后定位片均向外侧延伸并分别设置有第一把套与第二把套。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左轴皮外侧安装有抱闸,所述后左轴皮外侧安装有抱闸或涨闸。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叉的两端分别套入前左轴皮、前右轴皮的轴端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后平叉的两端分别套入后左轴皮、后右轴皮的轴端并通过螺母固定。 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前后轮既可以处在同心轮状态,实现平稳的行车,又可转换成偏心轮状态,在微小的偏心力距作用下,行车时产生如同在水面上漂浮行驶的感觉,同时当前后轮偏心处于错位时,骑车时则有像骑马一样的感觉,提高了趣味性,达到锻炼和娱乐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前轮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前轮的内部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后轮的轴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后轮的内部视图;图中1、斜梁,2、前叉,3、后平叉,4、前轮,5、后轮,6、前轮毂,7、前左轴皮,8前右轴皮,9、前定位片,10、前定位片,11、螺钉,12、第一限位按钮套,13、第一限位按钮,14、第一定位件,15、第一压簧,16、第一联动片,17、第一缺口,18、第一把套,19、第一长孔,20、抱闸,21、后轮毂,22、后左轴皮,23、后右轴皮,24、飞轮,25、后定位片,26、后定位片,27、螺钉,28、第二限位按钮套,29、第二限位按钮,30、第二定位件,31、第二压簧,32、第二联动片,33、第二缺口,34、第二把套,35、第二长孔,36、抱闸。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I所示,一种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包括斜梁I、前叉2、后平叉3以及设置在前叉2上的前轮4、设置在后平叉3上的后轮5。前轮4、后轮5既可以调节到同心轮状态,也可以调节到偏心轮状态。前轮4是同心轮状态,前轮4A是偏向轮状态最低位置,前轮4B是偏心轮状态最高位置;后轮5是同心轮状态,后轮5A是偏向轮状态最低位置,后轮5B是偏心轮状态最高位置。如图2、图3所示,为前轮4的结构示意图。前轮4包括前轮毂6、与前轮毂6—体连接的前左轴皮7、前右轴皮8,所述前左轴皮7、前右轴皮8上分别安装有前定位片9、10,此时前左轴皮7、前定位片9、前轮毂6、前右轴皮8、前定位片10通过螺钉11 一体连接,所述前定位片9、10与第一限位装置抵接。第一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前轮毂6上的第一限位按钮套12、设置在第一限位按钮套12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按钮13与第一定位件14,所述第一限位按钮13与第一定位件14分别连接有第一压簧15,所述第一压簧15之间连接有第一联动片16。所述前定位片9、10的一端分别对称开有截面呈弧形的第一缺口 17,所述前定位片9、10通过第一缺口 17与所述第一限位按钮13、第一定位件14抵接,前定位片10向外侧延伸并设置有第一把套18,便于操作。所述前轮毂6的内部中心分别开有弧形的第一长孔19,前左轴皮7、前右轴皮8在第一长孔19内转动。所述前左轴皮7外侧同心安装有抱闸20,无论是同心轮状态还是偏心轮状态,抱闸20都能可靠的工作。前叉2的两端分别套入前左轴皮7、前右轴皮8的轴端并通过螺母固定。当需要调整前轮4为偏心轮状态时,按下第一限位按钮12,前定位片9、10分别与限位按钮12、第一定位件13分离实现解锁,前定位片9、10以螺钉11为圆心从定位片9A的位置转动到定位片9B的位置,再松开第一限位按钮12,前定位片9、10分别与第一限位按钮12、第一定位件13抵接,定位锁定,达到偏心,偏心距可达到20mm。如图4、图5所示,为后轮5的结构示意图。后轮5包括后轮毂21、与后轮毂21 —体连接的后左轴皮22、后右轴皮23以及安装在后右轴皮23上的飞轮24,后左轴皮22、后右轴皮23上分别安装有后定位片25、26,此时后左轴皮22、后定位片25、后轮毂21、后右轴皮23、后定位片26通过螺钉27 —体连接,所述后定位片25、26与第二限位装置抵接。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后轮毂21上的第一限位按钮套28、设置在第二限位按钮套28左右两侧 的第二限位按钮29与第二定位件30,所述第二限位按钮29与第二定位件30分别连接有第二压簧31,所述第二压簧31之间连接有第二联动片32。所述后定位片25、26的一端分别对称开有截面呈弧形的第二缺口 32,所述后定位片25、26通过第二缺口 33与所述第二限位按钮29、第二定位件30抵接,后定位片25向外侧延伸并设置有第二把套34,便于操作。所述后轮毂21的内部中心分别开有弧形的第二长孔35,后左轴皮22、后右轴皮23在第二长孔35内转动。所述后左轴皮22外侧同心安装有抱闸36,但并不限于抱闸35,还可以为涨闸,无论是同心轮状态还是偏心轮状态,抱闸36都能可靠的工作。后平叉3的两端分别套入后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包括斜梁、前叉、后平叉以及设置在前叉上的前轮、设置在后平叉上的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包括前轮毂、与前轮毂一体连接的前左轴皮、前右轴皮,所述前左轴皮、前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前定位片,所述前定位片与第一限位装置抵接,所述后轮包括后轮毂、与后轮毂一体连接的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以及安装在后右轴皮上的飞轮,所述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后定位片,所述后定位片与第二限位装置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包括斜梁、前叉、后平叉以及设置在前叉上的前轮、设置在后平叉上的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包括前轮毂、与前轮毂一体连接的前左轴皮、前右轴皮,所述前左轴皮、前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前定位片,所述前定位片与第一限位装置抵接,所述后轮包括后轮毂、与后轮毂一体连接的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以及安装在后右轴皮上的飞轮,所述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后定位片,所述后定位片与第二限位装置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前轮毂上的第一限位按钮套、设置在第一限位按钮套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按钮与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限位按钮与第一定位件分别连接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之间连接有第一联动片,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后轮毂上的第二限位按钮套、设置在第二限位按钮套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按钮与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限位按钮与第二定位件分别连接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之间连接有第二联动片。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军荣,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小小恐龙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