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茂盛专利>正文

一种摇摆式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2732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2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摇摆式童车,包括车底架、两后轮、前轮、承载体及推把,前轮装于车底架的前部,两后轮装于驱动轮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驱动轮与驱动轮轴联动,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驱动轮轴与车底架后部转动配合;车底架后部设一转动式偏心轴,所述的驱动轮轴通过一减速传动装置与偏心轴联动;承载体两侧的后底部各开设摇晃孔,摇晃孔与所述的偏心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前部与承载体前部设摇摆机构;推把固定于车底架的后部,推把与承载体的后部之间安装保护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摇摆式童车于推把与承载体的后部之间设有保护盖,从而避免了外物掉入而卡住童车零部件的现象,且提高了整个童车外观的整洁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童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行走时承载体可以摇摆的童车。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开发了多款能够增强婴幼儿承坐乐趣的动感式童车,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或授权,如中国专利号ZL200920124163. 5公开了一种后单轮驱动的摇摆式童车,其包括承载体、推把、车底架、两后轮及转向前轮,两后轮设于车底架的后部,转向前轮设于车底架的前部,两后轮设于驱动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后部转动式安装一偏心轴,驱动轮轴通过一减速装置与偏心轴联动;承载体后底部开设摇晃孔,摇晃孔与偏心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前部上方与承载体前部 下方设摇摆机构。该专利技术方案虽有其优点,但是,经使用发现,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由于推把与承载体后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致使一些内部的零部件暴露于外。而外部的一些杂物很容易掉入此间隙,从而会造成内部的零部件被卡住,无法正常动作,影响了童车的正常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有保护盖的摇摆式童车。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摇摆式童车,包括车底架、两后轮、前轮、承载体及推把,前轮装于车底架的前部,两后轮装于驱动轮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驱动轮与驱动轮轴联动,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驱动轮轴与车底架后部转动配合;车底架后部设一转动式偏心轴,所述的驱动轮轴通过一减速传动装置与偏心轴联动;承载体两侧的后底部各开设摇晃孔,摇晃孔与所述的偏心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前部与承载体前部设摇摆机构;所述的推把固定于车底架的后部,推把与承载体的后部之间安装保护盖。优选的,保护盖能伸缩,其横截面呈连续W形。优选的,减速传动装置设置一联合器。优选的,驱动轮轴通过齿轮带动偏心轴转动,与驱动轮轴相连的齿轮为主动轮,与偏心轴相连的齿轮为被动轮,主动轮通过惰齿轮与被动轮啮合;联合器包括齿轮架,齿轮架套装于驱动轮轴上,惰齿轮装于齿轮架上,扳动齿轮架或移动齿轮架,齿轮架沿驱动轮轴转动或沿驱动轮轴的轴向移动,使惰齿轮与被动轮相啮合或脱离。优选的,偏心轴为两端偏心的曲拐式,承载体两侧的摇晃孔分别转动配合于偏心轴的两端。优选的,偏心轴为中段偏心的曲轴式,承载体的摇晃孔转动配合于偏心轴的中段凹部。优选的,驱动轮轴通过皮带或链条带动偏心轴转动。优选的,承载体与车底架间设有弹簧装置。优选的,弹簧装置包括上弹簧座、下弹簧座、V形弹簧,上弹簧座安装于承载体,下弹簧座安装于车底架,V形弹簧的两端分别定于上弹簧座、下弹簧座。本技术的摇摆式童车于推把与承载体的后部之间设有保护盖,从而避免了外物掉入而卡住童车零部件的现象,且提高了整个童车外观的整洁性。附图说明图I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后视(局部)结构图。图3为图I的A-A剖视图。 图4为掀去承载体的俯视(局部)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三链条传动结构图。图7为实施例四皮带传动结构图。图8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摇摆式童车包括车底架4、推把3、承载体2、前轮I、驱动轮13、差速轮37、驱动轮轴8,推把3向后倾斜,推把3的下端与车底架4的后部固定连接,推把3的下部还通过加强杆9与车底架4的后部固定相连。推把3与承载体2的靠背下部之间固定安装有保护盖22,该保护盖具有可伸缩性,其横截面呈连续W形。通过该保护盖,可以将推把3与承载体2之间的间隙盖住,使童车下部的零部件与上部外界隔开,避免外物掉入其内而影响各零部件的正常动作。承载体2的前部安装上凸耳18,上凸耳18与摇杆20上端转动配合,摇杆20下端与下凸耳19转动配合,下凸耳19安装于车底架4的前部。常态下,摇杆20呈竖直状。差速轮37与驱动轮轴8转动配合,驱动轮13与驱动轮轴紧固配合,驱动轮13转动可带动驱动轮轴8作同步转动。车底架4与驱动轮轴8通过主轴套16相连,主轴套16固定于车底架4,驱动轮轴8与主轴套16间可相对转动。承载体2的后底部两侧各固定设置连臂11,连臂11上开有摇晃孔。驱动轮轴8上安装主动齿轮5,两者间通过长键配合。车底架4后部设一曲拐轴14,曲拐轴14靠近两端端部之处转动式地配合于曲拐轴座17上,曲拐轴座17固定于车底架4。曲拐轴14的两端端部各与一曲拐10紧固配合,曲拐10与连臂11的摇晃孔通过销21转动配合,该销的轴线与曲拐轴14的轴线相平行,但两者具有一定间距。曲拐轴14上装配从动齿轮7,从动齿轮7的外径大于主动齿轮5的外径,从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5通过惰齿轮6啮合。惰齿轮6转动地安装于齿轮架15上,惰齿轮6与齿轮架15间通过销轴转动配合。齿轮架15套装于驱动轮轴8上,齿轮架15可沿驱动轮轴8转动,且还可以沿驱动轮轴8的轴向移动,转动齿轮架15或轴向移动齿轮架15,都可使惰齿轮6与从动齿轮7相啮合或脱离。承载体2后部安装上弹簧座32,车底架4后部安装下弹簧座34,V形弹簧33的两端分别定位于上弹簧座32、下弹簧座34,V形弹簧33的端部可于上下弹簧座上作相对转动。V形弹簧对承载体起缓冲及回复作用,使承载体的运动更加平稳。当驱动轮13带动驱动轮轴8同步转动时,驱动轮轴8又使主动齿轮5转动,主动齿轮5通过惰齿轮6使从动齿轮7转动,进而使曲拐轴14及曲拐10同步转动,曲拐10通过销21顶触连臂11上的摇晃孔,使承载体2作起伏运动;再结合前部摇摆机构的作用,承载体作上下起伏、前后摇摆的规则运动。沿驱动轮轴8的轴向移动齿轮架15或转动即扳开齿轮架15,都可使惰齿轮6与从动齿轮7相脱离,此时,承载体2不作摇摆运动,其行走状态与传统的平走式童车相同。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偏心轴36采用中段偏心的曲轴式,两端各转动配合于轴座17上,轴座17固定于车底架4。而承载体2两侧的摇晃孔转动配合于偏心轴36的中段(凹部),从动齿轮7装于偏心轴36的一端部。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驱动轮轴8紧固主动链轮26,偏心轴14紧固从动链轮28,链轮28的外径大于链轮26的外径,两者间通过链条25传动。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一。实施例四如图7所示,驱动轮轴8紧固主动皮带轮24,偏心轴14紧固从动皮带轮27,皮带轮27的外径大于皮带轮24的外径,两都间通过皮带23传动。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一。实施例五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偏心轴10采用两端偏心的曲拐式,承载体两侧的摇晃孔分别转动配合于偏心轴10的两端部,偏心轴10的中段转动配合于轴座17上,轴座17固定于车底架4,从动齿轮7装于偏心轴10的中段。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一。以上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依据本技术提供的思想,在本技术具体的实施例和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摆式童车,包括车底架、两后轮、前轮、承载体及推把,前轮装于车底架的前部,两后轮装于驱动轮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驱动轮与驱动轮轴联动,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驱动轮轴与车底架后部转动配合;车底架后部设一转动式偏心轴,所述的驱动轮轴通过一减速传动装置与偏心轴联动;承载体两侧的后底部各开设摇晃孔,摇晃孔与所述的偏心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前部与承载体前部设摇摆机构;所述的推把固定于车底架的后部,其特征是:推把与承载体的后部之间安装保护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摆式童车,包括车底架、两后轮、前轮、承载体及推把,前轮装于车底架的前部,两后轮装于驱动轮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驱动轮与驱动轮轴联动,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驱动轮轴与车底架后部转动配合;车底架后部设一转动式偏心轴,所述的驱动轮轴通过一减速传动装置与偏心轴联动;承载体两侧的后底部各开设摇晃孔,摇晃孔与所述的偏心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前部与承载体前部设摇摆机构;所述的推把固定于车底架的后部,其特征是推把与承载体的后部之间安装保护盖。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护盖能伸缩,其横截面呈连续W形。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减速传动装置设置一联合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轮轴通过齿轮带动偏心轴转动,与驱动轮轴相连的齿轮为主动轮,与偏心轴相连的齿轮为被动轮,主动轮通过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茂盛
申请(专利权)人:吴茂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