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压合装置,包括基板、固定在基板上的支架、固定在支架顶部的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板上的提供竖直动力的气缸,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固连有位于支撑板下方的压块;在基板上固定设有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对预组装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进行定位,并使耳形板位于压块的竖直下方。通过定位装置对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进行定位后,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带动压块对两者进行压合,避免了对耳形板的敲击,从而避免了对后续的焊接质量的影响,同时,由于只需要一次压合即可合格,缩短了敲击耳形板所损失的时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部件组合时进行压装装配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蒸发器芯体作为汽车空调和核心部件,其内部流有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工作介质,现有的车辆蒸发器芯体多由平行设置的一组D形管、连接在D形管之间的翅片和扁管等组成,为实现将进出液管与车辆蒸发器芯体连通,且为了节省进出液管所占空间,便于管路的布局,通常将进出液管设计成带有进液孔和出液孔的耳形结构,为便于对其进行描述,通常将该结构的进出液管称作耳形板,在耳形板底部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周边设有用于装配的凸台,在装配时,只需将凸台对应的压装在车辆蒸发器芯体的D形管上即可。 现有的组装方式,需要先将凸台插入D形管,完成两者的预组装,然后采用人工锤击的方式,将凸台完全插入D形管内,最后通过NB炉进行焊接,使耳形板的凸台与D形管的内壁到密封连接的状态。由于耳形板的凸台与D形管之间为过盈配合,耳形板的形状又比较复杂,人工敲击耳形板的装配方式,有可能损坏凸台与D形管之间的结合面,影响后续的焊接质量,同时也会耗费较长的操作时间;且敲击力过大,将导致耳形板变形,影响流体的流动,降低了蒸发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压合装置,其有效的改善了耳形板与车辆蒸发器芯体的组装效果,避免了耳形板敲击变形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组装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压合装置,对预组装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进行压合,包括基板、固定在基板上的支架、固定在支架顶部的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板上的提供竖直动力的气缸,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固连有位于支撑板下方的压块;在基板上固定设有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对预组装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进行定位,并使耳形板位于压块的竖直下方。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压块的底面具有与耳形板上表面相吻合的形状。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的改进,在支撑板的下方固定设有与压块滑动配合的、竖直设置的导向杆。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压块的两侧固定设有带有导向孔的导向耳,所述的导向杆滑动插装在导向孔内。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在定位装置对预组装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进行定位时,所述的定位装置与车辆蒸发器芯体侧壁啃合。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所述的气缸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顶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贯通支撑板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其效果如下I、通过定位装置对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进行定位后,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带动压块对两者进行压合,避免了对耳形板的敲击,从而避免了对后续的焊接质量的影响,同时,由于只需要一次压合即可合格,缩短了敲击耳形板所损失的时间;2、压块底面具有与耳形板上表面相吻合的形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压块对耳形板的压合所造成的外观影响,减小了压合过程中耳形板的受力变形;3、采用导向杆与压块滑动配合,可以在压块下压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可靠的支撑、导向,避免压块受力后失稳;4、采用压块两侧的导向耳与导向杆配合,具有结构简单,支撑可靠稳定的特点;5、定位装置与车辆蒸发器的芯体侧壁啃合,使车辆蒸发器芯体侧壁的多个方向同时受到限制作用,有利于快速定位;6、将气缸置于支撑部的顶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贯通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可以减少支架的长度,减少本装置占用的空间。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有效的避免压装过程中耳形板变形现象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蒸发器芯体的性能,提高了耳形板与蒸发器芯体的组装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耳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耳形板的另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右视图;图5为图3中压块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_耳形板;2_凸台;3_基板;4_支架;5_支撑板;6_气缸;7_动力输出端;8-压块;9_定位装置;901_第一挡块;902_第二挡块;903_第三挡块;904_凹槽;905_连扳;10_导向杆;11-导向孔;12-导向耳;13_进液管;14_出液管;15_外凸表面;16_凹状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压合装置,它适用于对图I所示的耳形板I与对应的车辆蒸发器芯体进行压合组装,由图I可以看出,该耳形板I具有进液管13、出液管14,进液管13和出液管14在耳形板I的上表面,沿进液管13和出液管14的走向分别形成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外凸表面15,为实现进液管13和出液管14与车辆蒸发器芯体中D形管的过盈配合,由图2所示,在耳形板I下方的进液管13和出液管14周边设有向下突出的凸台2,凸台2的端面形状与D形管的端面形状相应,且凸台2可插装在D形管内,实现凸台2与D形管的过盈配合连接。为实现耳形板I与D形管的压装,由图3、图4所示,本技术涉及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压合装置包括一个平板状的基板3,在基板3上固定有支架4,在支架4的上方固定有水平的支撑板5,在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有气缸6,气缸6的气缸杆顶端贯通支撑板5并延伸至支撑板5的下方作为其动力输出端7,动力输出端7又固连有压块8。压块8的底面用于与耳形板I的上表面接触,为了减小压块8与耳形板I上表面接触时对耳形板I上表面的外凸表面15的压溃,由图5可以看出,压块8具有与耳形板I的外凸表面15相吻合的凹状部16,在具体安装时,压块8的安装状态为图5所示状态的倒置状态,这样,在压装时,凹状部16作为压块8的下表面,与耳形板I的外凸表面15相吻合。在压块8的两侧为对称设置的向外伸出的导向耳12,在导向耳12上设置有贯通的导向孔11。为了防止压块8在随动力输出端7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转或者受到反作用力后失稳,在支撑板5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与导向孔11相对应的竖直向下的导向杆10,由图6可以看出,该导向杆10插装过导向耳12上的导向孔11,可在压块8的运动过程中通过导向孔11与导向杆10之间的滑动来向压块8提高稳定的支撑作用。在压块8的竖直下方设置有对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I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9, 该定位装置9通过与车辆蒸发器芯体的D形管啃合,从而使车辆蒸发器芯体保持竖立,且使耳形板I处于能够与压块8的下表面相吻合状态的压块8正下方。该定位装置9具体包括设置在基板3上的第二挡块902和第三挡块903,以及设置在第二挡块902正上方的、通过竖直固连在基板3上的连板905固连的第一挡块901,其中,第三挡块903具有竖直伸出的一个挡边,第二挡块902和第一挡块901具有相对应竖直设置的凹槽904。将车辆蒸发器芯体放置在第二挡块902和第三挡块903上后,它的一端侧壁插入到凹槽904中,凹槽904对该端侧壁形成半包围的状态,从而对其啃合,此时预组装在车辆蒸发器芯体上的耳形板I可以正好处于压块8的下方。在使用时,先将耳形板I的凸台2对应插入车辆蒸发器芯体的D形管内,完成耳形板I与车辆蒸发器芯体的预组装;将预组装的车辆蒸发器芯体和耳形板I放置在定位装置9上,启动气缸6,压块8下压将耳形板I的凸台2紧密压入车辆蒸发器芯体的D形管内,然后向凹槽904外侧抽动车辆蒸发器芯体并取下,最终完成对压装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压合装置,对预组装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1)进行压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3)、固定在基板(3)上的支架(4)、固定在支架(4)顶部的支撑板(5)、固定在支撑板(5)上的提供竖直动力的气缸(6),所述气缸(6)的动力输出端(7)固连有位于支撑板(5)下方的压块(8);在基板(3)上固定设有定位装置(9),所述的定位装置(9)对预组装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1)进行定位,并使耳形板(1)位于压块(8)的竖直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压合装置,对预组装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I)进行压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3)、固定在基板(3)上的支架(4)、固定在支架(4)顶部的支撑板(5)、固定在支撑板(5)上的提供竖直动力的气缸(6),所述气缸(6)的动カ输出端(7)固连有位于支撑板(5)下方的压块(8);在基板(3)上固定设有定位装置(9),所述的定位装置(9)对预组装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I)进行定位,并使耳形板(I)位于压块(8)的竖直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8)的底面具有与耳形板(I)上表面相吻合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辆蒸发器芯体与耳形板压合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剑,范海涛,李连成,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