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用夹具及清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1302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2:38
一种清洁用夹具,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具有第一凹槽与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适于与待清洁部件接触,所述第一通孔适于与吸尘装置的接口相连。基于上述清洁用夹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清洁用夹具与清洁系统,可以避免采用现有的清洁头引入新的污染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洁用夹具及清洁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清洁带孔部件的清洁用夹具及清洁系统。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一些部件的表面或孔内会落入粉尘及上流程加工留下的残屑,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使用者手持具有清洁头的清洁工具擦拭该待清洁的部件的表面或将清洁头伸入待清洁的孔内进行清洁。对于汽车制造领域,由于一些部件需要通过在孔内冲压进一些零件形成,对于该孔内的加工残留物的清洁是否符合要求对部件性能至关重要。若延续采用现有的清洁工具,由于清洁头与部件进行接触,因而,若清洁头不进行适时清洁处理,会对下一批待清洁的部件引入新的污染源。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清洁用夹具及清洁系统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新的清洁用夹具及清洁系统,以避免采用现有的清洁头引入新的污染源。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洁用夹具及清洁系统,其中,清洁用夹具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具有第一凹槽与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适于与待清洁部件接触,所述第一通孔适于与吸尘装置的接口相连。可选地,清洁用夹具还包括与所述夹具本体匹配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可选地,所述盖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表面具有放置待清洁部件的第二凹槽。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具有通道,所述通道与待清洁部件的待清洁区域对应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可选地,所述通道包括相互垂直且相通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底部,所述第一通道与待清洁部件的待清洁区域对应。可选地,所述夹具本体内还具有感知待清洁部件的传感器。可选地,所述夹具本体还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不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可选地,所述传感器为非接触式传感器。清洁系统包括吸尘装置及上述的清洁用夹具,所述吸尘装置与所述清洁用夹具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清洁用夹具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具有凹槽与第一通孔,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适于与待清洁部件接触,所述第一通孔适于与吸尘装置的接口相连;使用时,该待清洁部件的具有孔的表面放在该凹槽开口处,打开吸尘装置,气流将待清洁部件的孔内的粉屑通过夹具本体与待清洁部件之间的缝隙带入凹槽,再通过第一通孔带入吸尘装置,上述清洁过程不涉及接触清洁,因而避免了引入新的污染源;可选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清洁用夹具还包括与该夹具本体配合使用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对应待清洁部件的孔(待清洁区域)的第二通孔;使用时,该待清洁部件的具有孔的表面放在该盖板上,气流通过待清洁部件与盖板之间的缝隙进入凹槽,气流将待清洁部件的孔内的粉屑通过第二通孔带入凹槽,再通过第一通孔带入吸尘装置,上述清洁过程通过第二通孔对气流流向进行了引导,更有利于清洁孔内的粉屑;可选方案中,所述夹具本体还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具有感知待清洁部件的传感器,在使用时,若有待清洁部件放在盖板上,该传感器即可感知,进而控制吸尘装置开始吸尘,无须操作者手动打开关闭吸尘装置,有利于自动化生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清洁用夹具的爆炸图;图2是图I的清洁用夹具与待清洁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I - III面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清洁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由于重点在于说明本技术的原理,所以未按比例制图。实施例一以下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清洁用夹具及包含上述夹具的清洁系统。参照图I的夹具的爆炸图及图2的待清洁部件与夹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所示,该清洁用夹具I包括夹具本体11及与该夹具本体11匹配的盖板12。具体地,该夹具本体11具有第一凹槽111与第一通孔112,所述第一凹槽111与所述第一通孔112相通,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开口适于与待清洁部件2接触,所述第一通孔112适于与外界吸尘装置(未图示)的接口 31相连;该盖板12具有与第一凹槽111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二通孔121对应待清洁部件2的孔(待清洁区域)。该盖板12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图I中盖板的上表面)与第二表面(图I中盖板的下表面),在使用时,盖板12放置在所述夹具本体11上,盖板12的第二表面与夹具本体11的设置第一凹槽111开口的面贴合,并采用设置在四角的螺孔进行固定。待清洁部件2需要清洁时,将具有孔的表面放置在盖板12的第一表面上,为防止清洁过程中,待清洁部件2发生移位,在盖板12的第一表面设置用于放置待清洁部件2的第二凹槽122。此外,从图I与图2可以看出,该清洁用夹具I的第一凹槽111的开口面在上表面,第一通孔112开口在侧面,两者的开口面不在一个面上,可以节省清洁用夹具I的上表面面积,减小该夹具I的尺寸。参见图2的III - III面的剖视图图3所示,待清洁部件2的孔21内具有冲压入零件22,对该零件22的清洁具体过程为待清洁部件2放置在盖板12的第二凹槽122内,孔21自动与盖板12的第二通孔121 —一对准,手动开启吸尘装置(未图示),例如吸尘器,第一凹槽111内气压变低,外界大气沿待清洁部件2与盖板12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凹槽111形成气流,该气流运动带动冲压入零件22上及孔21内的粉屑脱离相应冲压入零件22或孔21,最终经过第一通孔112,排出清洁夹具1,进入吸尘装置被排出。上述过程中,第二通孔121对气流的流向进行了引导,更有利于粉屑脱离冲压入零件22或孔21。其它实施例中,该盖板12也可以省略。此外,为提高效率,采用自动化生产,在所述夹具本体11内还设置有感知待清洁部件2的传感器4。具体地,所述夹具本体11上设置贯通孔113,感知待清洁部件2的传感 器4放置在该贯通孔113内。使用时,若有待清洁部件2放在盖板12上,该传感器4即可感知,进而控制吸尘装置开始吸尘,上述过程无须操作者手动打开关闭吸尘装置。该传感器4为接触式或非接触式传感器,由于在汽车制造业,待清洁部件2 —般为铝或铝合金等金属件,因而该传感器4可以利用高频线圈产生涡流现象,当金属件靠近高频线圈,则在其内产生涡流,该涡流影响高频线圈内的电流,传感器4采集该电流变化,即可实现非接触式测量。从图3可以看出,贯通孔113不与第一凹槽111连通,此种方式可以避免在清洁过程中频繁对传感器4清洁。其它实施例中,贯通孔113也可以与第一凹槽111连通。基于上述清洁用夹具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该清洁用夹具I及外界的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与所述清洁用夹具I相连。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描述的内容以对具有孔的待清洁部件2进行清洁为例,事实上,本实施例一的清洁用夹具I不限于对带孔部件的清洁,其它实施例中,只需将该待清洁部件的待清洁区域与第一凹槽11接触,使得吸尘装置产生的气流在第一凹槽11内流动时,可接触该待清洁区域即可。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清洁用夹具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结合图3,第一凹槽111具有相互垂直且相通的第一通道114与第二通道115,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洁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具有第一凹槽与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适于与待清洁部件接触,所述第一通孔适于与吸尘装置的接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清洁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具有第一凹槽与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一凹槽的开ロ适于与待清洁部件接触,所述第一通孔适于与吸尘装置的接ロ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清洁用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夹具本体匹配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二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用夹具,其特征在干,所述盖板具有相対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表面具有放置待清洁部件的第二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清洁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具有通道,所述通道与待清洁部件的待清洁区域对应且与所述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蕴鑫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泰密克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