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06640 阅读:4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材料技术领域,是一种分级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⑴制备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⑵制备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⑶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与步骤(2)得到的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搅拌混合,添加醇类溶剂,得到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混合液;⑷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用高能射线辐射源对步骤(3)的产物进行辐照还原,获得分级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可控性强、环境友好,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优点;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得的杂化物呈现面线网络结构,具有大的有效比表面积,有利于电荷的传输,可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材料
,涉及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具体地说,是ー种。
技术介绍
石墨烯作为一种ニ维纳米碳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大的比表面积、高电导率、优异的机械性能等特点,在纳米电子器件、化学电源、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催化剂载体以及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显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石墨烯受范德华カ的作用易发生不可逆的团聚,使单层石墨烯难以发挥其固有的优异特性。因此,解决石墨烯片层间聚集的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维碳纳米管因为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在能量存储方面备受人们的青睐。将碳纳米管插入到石墨烯片层间,不仅可以增加石墨烯的有效比表面积,而且可以降低杂化材料的内阻,提高其电荷传输性能。Yang等人(プMater. Chem. , 2011,Vol. 21,2374)通过原位化学还原法构筑了分级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所述杂化物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时,其能量和功率密度分别达到21. 7 Wh kg—1和78. 3 kff kg—1。Yu等人(プPhys.Chem. Lett. , 2010, Vol. I, 467)运用静电自组装方法获得了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膜,所述杂化膜比电容可达120 F/g。但是,以上技术的不足是因引入含有毒性的还原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它们的还原过程也会对石墨烯的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直接影响到杂化物的性能。中国专利文献CN102338941A公开了“ー种碲化镉量子点接枝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光开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溶液超声混合均匀,混合液经微孔滤膜抽滤干燥后,在H2/Ar混合气氛中,500°C高温热处理I小时,得到三维网络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膜。但是,该技术存在对气氛条件要求苛刻,能耗高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它具有エ艺简单、可控性强、环境友好、成本低的优点,以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以及循环稳定性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思路为通过31-31堆叠自组装方法在氧化石墨烯层间引入碳纳米管,形成分级结构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以抑制氧化石墨烯的聚集。然后在惰性气体下经高能射线辐照还原,获得分级面线网络结构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为避免在辐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性OH自由基,引入醇类溶剤,使氧化性自由基转化为还原性自由基,提高氧化石墨烯辐照还原的效率。同时,与化学还原相比较,辐照还原的速率较为缓慢,这也抑制了辐照还原过程中石墨烯的聚集。由于碳纳米管插入到石墨烯片层间形成三维互穿的面线网络结构,使得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拥有更大的有效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这有利于提高电荷的传输性能,同时也能赋予杂化物较高的比电容、优异的倍率特性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将专利技术思路转化为实用技术,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ー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 将氧化石墨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控制氧化石墨的浓度为0. I 10 mg/mL,滴加少量氨水调节溶液pH值在9 11之间,室温下搅拌48 72小吋,经低速离心去除未剥离的氧化石墨,得到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 (2)制备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 将碳纳米管放入浓度为98%的硫酸(H2SO4)和浓度为60 70%的硝酸(HNO3)的混酸中,H2SO4与HNO3的体积比为3 I,将碳纳米管在混酸溶液中的浓度控制为5 100 mg/mL,在60°C下机械搅拌24 72小时,其中超声处理4 6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漆至中性,得到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 (3)混合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与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 将步骤(I)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与步骤(2)得到的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搅拌混合2 12小时,添加(能除去溶液中氧化性物质的)醇类溶剤,得到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混合液; (4)高能辐照还原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用高能射线辐射源对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混合液进行辐照还原,获得目标产物——分级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进ー步,步骤(3)所述的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与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按氧化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I : 0. 05 10混合搅拌。进ー步,步骤(3)所述的醇类溶剂为水溶性一元醇,包括甲醇、こ醇、异丙醇、正丁醇中的ー种。进ー步,步骤(3)所述的醇类溶剂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0.2 4 I。进ー步,步骤(4)所述的高能射线辐射源为钴-60或电子加速器中的ー种,辐照剂量为20 500 kGy o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 (I)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エ艺简单、成本低、可控性强、环境友好,可实现エ业化生产的优点。(2)与现有的化学还原、层层自组装、高温热处理等方法制备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得的杂化物呈现面线网络结构,具有大的有效比表面积,有利于电荷的传输,因而赋予其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框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比较例I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比较例2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附图5为实施例I (a)和比较例2 (b)在10 mV/s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图。附图6为实施例I (a)和比较例2 (b)在50 mV/s扫描速率下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歩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I ー种,包括以下步骤 (I)制备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 将氧化石墨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控制氧化石墨的浓度为6 mg/mL,滴加少量氨水调节溶 液pH值在9 11之间,在室温下搅拌48小时,经低速离心去除未剥离的氧化石墨,得到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2)制备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 将2克碳纳米管放入浓度为98%的硫酸(H2SO4)和浓度为60 70%的硝酸(HNO3)的混酸中,H2SO4与HNO3的体积比为3 I,将碳纳米管在混酸溶液中的浓度控制为10 mg/mL,在60°C下机械搅拌48小时,其中超声处理4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3)混合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与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 将步骤(I)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与步骤(2)得到的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按氧化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质量比I : 0.25机械搅拌混合8小时,然后添加异丙醇(去离子水与异丙醇的体积比为I : I),得到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混合液。(4)高能辐照还原 在N2气体保护下,用钴-60放射源对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混合液进行辐照还原,辐照剂量为100 kGy,获得分级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实施例I的产物分析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照片显示,实施例I制备的分级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呈现出ー种面线网络结构,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片层间(參见附图2)。由EDS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例I制备的分级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中C/0重量比为6. 9,其含氧量小于三个比较例,这表明,所述杂化物经辐照处理后具有较大的还原程度。使用四探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级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将氧化石墨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控制氧化石墨的浓度为0.1~10?mg/mL,滴加少量氨水调节溶液pH值在9~11之间,室温下搅拌48~72小时,经低速离心去除未剥离的氧化石墨,得到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2)制备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将碳纳米管放入浓度为98%的硫酸和浓度为60~70%的硝酸的混酸中,H2SO4与HNO3的体积比为3∶1,将碳纳米管在混酸溶液中的浓度控制为5~100?mg/mL,在60℃下机械搅拌24~72小时,其中超声处理4~6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得到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3)混合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与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与步骤(2)得到的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搅拌混合2~12小时,添加能除去溶液中氧化性物质的醇类溶剂,得到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混合液;(4)高能辐照还原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用高能射线辐射源对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混合液进行辐照还原,获得目标产物——分级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分级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 将氧化石墨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控制氧化石墨的浓度为0. I 10 mg/mL,滴加少量氨水调节溶液pH值在9 11之间,室温下搅拌48 72小吋,经低速离心去除未剥离的氧化石墨,得到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 (2)制备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 将碳纳米管放入浓度为98%的硫酸和浓度为60 70%的硝酸的混酸中,H2SO4与HNO3的体积比为3 1,将碳纳米管在混酸溶液中的浓度控制为5 100 mg/mL,在60°C下机械搅拌24 72小时,其中超声处理4 6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得到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 (3)混合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与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 将步骤(I)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胶体溶液与步骤(2)得到的易分散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搅拌混合2 12小时,添加能除去溶液中氧化性物质的醇类溶剂,得到氧化石墨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庚超孙敏强施静蔚李春忠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