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及其栅极驱动电路和一种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645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5:4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及其栅极驱动电路和一种显示器。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包括:栅极扫描信号输出端、第一模块、第二模块、驱动模块和低电平维持模块。本申请通过对各控制信号的设计,使第一模块用于正向扫描模式下的充电和反向扫描模式下的放电,第二模块用于正向扫描模式下的放电和反向扫描模式下的充电,通过第一模块、第二模块、驱动模块和低电平维持模块的复用从而使得栅极驱动电路采用一套电路即可实现正向或者反向扫描,并且使用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器及其栅极驱动电路和栅极驱动单元电路。
技术介绍
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 TFT)平板显不(Flat Panel Display, FPD)是当今显示技术的主流。集成栅极驱动电路是TFT Fro产业蓬勃发展中涌现的新技术。这种将栅极驱动电路集成于显示基板(如玻璃)上的新技术能够带来的优点包括减少了外围驱动芯片的数量及其压封工序,从而有利于实现面板的窄边框化、提高显示器的美观度;简化了显示模组、增强了显示器的机械和电学可靠性;而且有可能简化源极驱动电路,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以及增加实现柔性面板的可能性。 尤其,具备双向扫描特征的集成栅极驱动电路设计近年来引起了 TFT FPD产业界的关注。所谓双向扫描模式,是指在外围时钟信号配合下,栅极驱动器不仅能够顺次地从小序号数的栅极线依次扫描到大序号数的栅极线,而且能够从大序号数的栅极线扫描到小序号数的栅极线。增加了双向扫描特征之后,TFTFPD获得如下好处(I)当FPD在正向、反向扫描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时,可以在垂直于栅线方向实现显示图像的镜像。这增强了 FPD的操作性、趣味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栅极扫描信号输出端(VO),用于输出栅极扫描信号;第一模块(11),其包括用于输入第五控制信号的第五控制信号输入端(111)、用于输入第四控制信号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112)和输出端(113),其输出端(113)连接到控制节点(Q),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在一帧的时间内具有一个高电平交叠期,在正向扫描模式下第一模块(11)响应第四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的高电平交叠期信号,通过其输出端(113)对控制节点(Q)进行充电,在反向扫描模式下第一模块(11)在第四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分别为低电平和高电平时,对控制节点(Q)进行放电;第二模块(12),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栅极扫描信号输出端(Vo),用于输出栅极扫描信号; 第一模块(11),其包括用于输入第五控制信号的第五控制信号输入端(111)、用于输入第四控制信号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112)和输出端(113),其输出端(113)连接到控制节点(Q),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在一帧的时间内具有一个高电平交叠期,在正向扫描模式下第一模块(11)响应第四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的高电平交叠期信号,通过其输出端(113)对控制节点(Q)进行充电,在反向扫描模式下第一模块(11)在第四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分别为低电平和高电平时,对控制节点(Q)进行放电; 第二模块(12),其包括用于输入第六控制信号的第六控制信号输入端(121)、用于输入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122)和输出端(123),其输出端(123)连接到控制节点(Q),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和第六控制信号在一帧的时间内具有一个高电平交叠期,在正 向扫描模式下第二模块(12)在第二控制信号和第六控制信号分别为低电平和高电平时,对控制节点(Q)进行放电,在反向扫描模式下第二模块(12)响应第二控制信号和第六控制信号的高电平交叠期信号,通过其输出端对控制节点(Q)进行充电; 驱动模块(13),其包括耦合到控制节点(Q)的控制端(133)、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131),其输出端(132) I禹合到栅极扫描信号输出端(Vo),所述驱动模块(13)在控制节点(Q)高电平的控制下,将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施加到驱动模块(13)的输出端(132);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位于第四控制信号、第五控制信号的高电平交叠期与第二控制信号、第六控制信号的高电平交叠期之间; 低电平维持模块(14),其包括用于输入第三控制信号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141 ),所述低电平维持模块(14)耦合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131 ),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与第一控制信号为互补信号,所述低电平维持模块(14)在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第一模块(11)或第二模块(12)对控制节点(Q)进行放电后将控制节点(Q)耦合到低电平直到下次控制节点(Q)被充电。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一时钟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第二时钟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为第三时钟信号,第四控制信号为第四时钟信号;在正向扫描模式下,第二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晚一个相位,第三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晚两个相位,第四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晚三个相位;在反向扫描模式下,第二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早一个相位,第三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早两个相位,第四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早三个相位;按照正向扫描方向,所述第五控制信号为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所对应栅极线的前两条栅极线的栅极扫描信号,所述第六控制信号为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所对应栅极线的后两条栅极线的栅极扫描信号,相邻两条栅极线的栅极扫描信号相差一个相位,所述一个相位为T/4,所述T为时钟信号的周期。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为第三时钟信号,在正向扫描模式下,第三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晚两个相位,在反向扫描模式下,第三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早两个相位;按照正向扫描方向,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为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所对应栅极线的前一条栅极线的栅极扫描信号,所述第五控制信号为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所对应栅极线的前两条栅极线的栅极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所对应栅极线的后一条栅极线的栅极扫描信号,所述第六控制信号为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所对应栅极线的后两条栅极线的栅极扫描信号,相邻两条栅极线的栅极扫描信号相差一个相位,所述一个相位为T/4,所述T为时钟信号的周期。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一时钟信号,第六控制信号为第二时钟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为第三时钟信号,第五控制信号为第四时钟信号;在正向扫描模式下,第二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晚一个相位,第三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晚两个相位,第四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晚三个相位;在反向扫描模式下,第二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早一个相位,第三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早两个相位,第四时钟信号比第一时钟信号早三个相位;按照正向扫描方向,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为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所对应栅极线的前一条栅极线的栅极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所对应栅极线的后一条栅极线的栅极扫描信号,相邻两条栅极线的栅极扫描信号相差一个相位,所述一个相位为T/4,所述T为时钟信号的周期。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平维持模块(14)包括第五晶体管(T5)和第七晶体管(T7);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用于输入第三控制信号,第一端耦合到低电平提供装置(\),第二端耦合到栅极扫描信号输出端(Vj ;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耦合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131 ),第一端耦合到低电平提供装置('),第二端耦合到栅极扫描信号输出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平维持模块(14)还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六晶体管(T6)、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l)连接在控制节点(Q)和栅极扫描信号输出端(Vtj)之间,第二电容(C2)连接在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和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131)之间;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第一端耦合到控制节点(Q),第二端耦合到栅极扫描信号输出端(I);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耦合到栅极扫描信号输出端(I),第一端耦合到低电平提供装置(\),第二端耦合到第二电容(C2)的一端。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盛东廖聪维郑灿戴文君钟德镇简庭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