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庆国专利>正文

一种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084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2:56
一种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其安装在能够相对运动的两个用于承载重量或/和载荷的载物平台(10)之间,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具体包括有下述构成部分:台面部件、基础部件和联动部件,其中:所述台面部件通过联动部件安装布置在基础部件上;所述台面部件中包括有两个台板(8)和至少4个滑梁(1),所述台板(8)为板状结构,两个台板(8)分别位于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顶面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载物平台(10)相邻。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将两个在允许的范围内相对运动的载物平台(10)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承重平面,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承重和连接装置结构设计
,特别提供了一种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两个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运动的载物平台之间设置的连接结构有很多缺欠。例如,在常见的客车列车中,两节相邻的处于动态的客车,为了交通在相邻两车厢地面间设置了钢板相互搭接的连接结构以适应客车的动态变化,这种搭接结构在两车厢的地面间或形成台阶或形成凸起且随列车的运行上下波动和摆动,既不安全又不美观; 在生产流水线中,将两个相对运动载物平台连接起来多半采用搭接的结构,搭接的结构必然在搭接处有高度差,这种高度差即是障碍又会造成冲击,对产品也是ー种损伤。而现实中许多场合和ー些设备设施需要在两个相对运动的载物平台之间设置具有适应动态变化,并且承重结构上表面与载物平台的上部平面齐平和连续的承重结构。因此,人们期望获得适应两个载物平台动态变化且达到平滑连接的连接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承重平面可变的动态连接桥装置。本专利技术ー种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參见图I 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安装在能够相对运动的两个用于承载重量或/和载荷的载物平台10之间,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具体包括有下述构成部分台面部件、基础部件和联动部件,其中所述台面部件通过联动部件安装布置在基础部件上; 所述台面部件中包括有两个台板8和至少4个滑梁1,所述台板8为板状结构,两个台板8分别位于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顶面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载物平台10相邻; 所述滑梁I分为两组,都设置在两个台板8之间;两组滑梁I相互平行布置,相互接触的滑梁I依次交替间隔排列且分属不同组;滑梁I两端近端处分别布置在两个台板8的下方;相邻的两个滑梁I能够相互进行伸縮滑移运动;由多个相互伸縮滑移的滑梁I组成的承重结构和两个台板8在两个相邻且允许相对运动的载物平台10之间构建了可变的承重平面; 所述每ー个滑梁I都满足下述要求其主体部分为布置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的条状板形件;滑梁I的一端与载物平台10的关系满足下述要求滑梁I下部的近端处设置有凹槽或者凸起结构,滑梁I与沿载物平台10侧边平行布置的设置有凸棱或者凹槽结构的挂条4通过凹凸配合结构配合连接;滑梁I的另一端与其下方的承重件构成滑动摩擦副或者滚动摩擦副。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还要求保护下述优选内容所述基础部件包括有分别与两个台板8固定连接的两个座板3和两个连接体9。所述每一个座板3为四边形板状结构件;滑梁I底面的两个近端处分别与座板3的上表面构成滑动摩擦或者滚动摩擦副;座板3与滑梁I上方的台板8上下对应布置且座板3通过连接体9与台板8相互固定;两个座板3分别与两个相邻且允许相对运动的载物平台10之间铰接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或相靠近但不直接连接。所述的连接体9为截面为矩形的条状体,其底面与座板3的上表面接触且主要延伸方向平行于座板3靠近载物平台10 —侧的侧边,两个连接体9分别固定在两个座板3靠近载物平台10 —侧,两个连接体9的顶面各固定一个台板8 ;台板8的上表面与滑梁I的单元面C齐平;两个连接体9分别与两个相邻且允许相对运动的载物平台10之间铰接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或相靠近。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还满足下述要求之一其一,两个座板3分别与两个相邻且允许相对运动的载物平台10之间铰接连接或者固定连接;其二,两个连接体9分别与两个相邻且允许相对运动的载物平台10之间铰接连接或者固定连接;其三,相 邻的两个载物平台10的其中之一与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中的一个座板3之间铰接连接或者固定连接,相邻两个载物平台10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中的连接体9之间铰接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所述联动部件包含有下述组成部分联动架2、挂条4、承转托架5、承滑托架6和同步托架7 (参见图2 4),其中 联动架2布置在整个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下部的中部,其主体部分位于两个座板3的中间;联动架2主体为“丰”字形结构,满足下述具体要求联动架2主要由相互之间固定连接的纵梁201、主横梁202及副横梁203构成,主横梁202布置在纵梁201中央处且与纵梁201垂直,副横梁203有两个,两个副横梁203均与主横梁202平行且分别布置在主横梁202两侧。所述纵梁201位于两个座板3之间;纵梁201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滑梁挡板204 ;滑梁挡板204上与滑梁I相接触的平面为导向面W,两个导向面W相对都垂直于纵梁201的主要延伸方向;滑梁挡板204上设置有导向面W的部分位于座板3上方;主横梁202—端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圆孔Z,另一端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宽孔T ;所述副横梁203为截面呈矩形的条状体,副横梁203为两个,分别位于纵梁201两端的近端处。所述挂条4为设置有凹槽Q的条状结构件,凹槽Q的槽内竖直方向布置的两个面积较大的表面相互平行,挂条4的两端设有使凹槽Q端部封闭的槽堵H ;挂条4为两个,分别固定在处于纵梁201不同侧面的座板3上;且分别位于连接体9远离载物平台10的一侧;挂条4与连接体9 二者在主要延伸方向平行,凹槽Q的开口向上。所述承转托架5固定在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中的其中一个座板3上,且其与主横梁202其中一端构成铰接连接结构;所述承滑托架6固定在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中的另一个座板3上,且其与主横梁202的另一端构成允许转动和滑动但限制其相对脱开到宽孔T之外的连接结构。所述的联动部件还包含有固定梁轴205和滑转梁轴206 ;其中所述固定梁轴20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承转托架5和对应的座板3上,并穿过设置在主横梁202转动端的圆孔Z,主横梁202转动端布置在承转托架5和对应的座板3之间;所述滑转梁轴206固定在承滑托架6和与之对应的座板3上,并穿过设置在主横梁202滑动端的宽孔T,主横梁202滑动端布置在承滑托架6和对应的座板3之间,滑转梁轴206设置在主横梁202滑动端的宽孔T中,允许滑转梁轴206沿着主横梁202伸展方向滑动。所述用于限定副横梁203在贴近座板3处动作的同步托架7固定在座板3上,与同一个副横梁203相互配合使用的同一组同步托架7共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座板3上;同步托架7、承转托架5、承滑托架6都固定在座板3上,且其与座板3之间设置有便于主横梁202或副横梁203的端部伸入的通孔结构。进ー步优选同步托架7数量为四个,分别固定在两个座板3的下部的下表面上,同步托架7的内部通孔横截面主体形状为长方形,孔的高度均匀,以便于副横梁203与座板3之间保持距离。同步托架7内设置的通孔尺寸相对于承转托架5或承滑托架6而言相对较宽,以 便允许副横梁203在同步托架7中大范围地滑动。从工作原理上讲,取消副横梁203也可以完成基本功能,但是从应用角度讲,副横梁203的存在有利于稳定整个“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和其所依附的相互邻近的两个载物平台10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防止出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的承重面明显偏扭不利于载物的情况。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具体为承受由上向下沿重力方向的载荷的装置; 所述台面部件中的滑梁I为条状板形件(參见图5),其主体部分所在平面垂直于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安装在能够相对运动的两个用于承载重量或/和载荷的载物平台(10)之间,所述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具体包括有下述构成部分:台面部件、基础部件和联动部件,其中:所述台面部件通过联动部件安装布置在基础部件上;所述台面部件中包括有两个台板(8)和至少4个滑梁(1),所述台板(8)为板状结构,两个台板(8)分别位于可变承重平面的动态连接桥装置顶面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载物平台(10)相邻;所述滑梁(1)分为两组,都设置在两个台板(8)之间;两组滑梁(1)相互平行布置,相互接触的滑梁(1)依次交替间隔排列且分属不同组;滑梁(1)两端近端处分别布置在两个台板(8)的下方;相邻的两个滑梁(1)能够相互进行伸缩滑移运动;由多个相互伸缩滑移的滑梁(1)组成的承重结构和两个台板(8)在两个相邻且允许相对运动的载物平台(10)之间构建了可变的承重平面;所述每一个滑梁(1)都满足下述要求:其主体部分为布置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的条状板形件;滑梁(1)的一端与载物平台(10)的关系满足下述要求:滑梁(1)下部的近端处设置有凹槽或者凸起结构,滑梁(1)与沿载物平台(10)侧边平行布置的设置有凸棱或者凹槽结构的挂条(4)通过凹凸配合结构配合连接;滑梁(1)的另一端与其下方的承重件构成滑动摩擦副或者滚动摩擦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赵庆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